牡丹江宁安老人要跟日本鬼子打官司,成功赶走日寇开拓团
失明老汉孟兆奎让孙子搀扶着,来到刘家的房西,蹲下伸手摸摸死去的儿子孟宪林,刚强地说:&34;
侵华日军屠杀我国同胞
【前言】
日伪统治时期的一天,牡丹江宁安县下面的烧锅屯,一群梳着&34;蹶鞑辫的女孩,和七八个留着&34;长辫的男孩在一起唱唱跳跳,边拍手边唱着不知什么人刚刚教会的童谣:&34;
女孩子蹦蹦跳跳地唱着,男孩子见样学样叨咕着。井台附近,聚集了很多人,看看玩耍的孩子,又望望不远刘家的灵棚。吟童谣,表述衷肠。亡国的滋味,难承受,受苦的人儿苦水泡,愁苦愤懑,忧满腔。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着,家中的大人不时地到井台附近叮嘱道:&34;
那么,小村子中的刘家人,是因为何故去?失明老汉孟兆奎又为何不惧怕鬼子,吵着要跟鬼子打官司呢?
“集团部落”四周布满铁丝网,乡亲们被围在里面毫无自由
【正文】
★可恶的“集团部落”
刘家去世的人名叫刘有,37岁,去世的原因是积郁成疾,忧愤而死。按理说刘有正值壮年,怎么会这么早就去世了呢?
其实刘有家日子过的本来挺苦,刚要见亮有点盼头,人就没了。别看刘有年龄不大,但他已经娶妻生了儿子,儿子也娶了妻。他与老爹、哥哥、弟弟共同在一起过日子。刘家父子三人包括刘有和他老爹、哥哥,给烧锅屯东头的大粮户扛活18年,积蓄的钱财买下24响地,置买了牛马,拴了车,小日子刚刚抬头。
自从鬼子侵占东北日本兵开进宁安县城后,便霸占了大片的沃土,烧锅屯也不例外。小鬼子不让中国人有好日子过,他们变换着花样掠夺民间的财富,巧取豪夺,让中国人防不胜防。
有一天,两个日本人在保长的带领下,来到了烧锅屯东,逼着刘家在十九天以内,必须将家搬到新归并的大屯贝家烧锅,不然按通匪论处。刘有是这个家的当家人,心里盘算着搬家盖房子的事。
从空中看“集团部落”
费劲巴拉盖新房
哥儿三个成了家,是六口人,老爹续了弦两口人,儿子与侄子也结了婚,侄子已有了孩子,未婚的侄子与侄女四人,仅刘家就有17人。结婚的姐姐孀居,有三子二女,需要娘家照管,两家合在一起就是23口人。
既然重新盖房子,就应该盖得体面些,不能再用马架子房住人了。他心里计划着要盖三座房子九大间,家中没有大料,都挤在这一段时间内抢地盖房子,木料的价钱必然高涨。他越想越着急,要尽快想办法。刘有去找双目失明的孟兆奎老汉商量,二人讲妥,刘家赊买孟家的木料,两个月以后给钱。讲好了价钱,刘家父子三人赶着马车到孟家往新屯子拉木料。
这时,鸡冠山东北面的包家、金家、杨家,大泉眼的杨家、夏家、耿家,章二西岭的张家、朱家、孟家,茶叶山西南沟的刘家、何家,小团山西的赵家,西沟叉的陈家、于家,高家沟的高家、曲家,小南沟的贾家,西漫岗的李家,西沟里的景家、徐家,大杨树下的杨家、曲家、王家,赵家油坊的兄弟九家,河东偏坡李家,烧锅屯的大东屋、刘家、侯家、孟家,还有老郭家等,都被日本人轰赶到贝家烧锅新屯子(&34;)去盖房子。
侵华日军在“集团部落”内向民众“训话”
大家都集中盖房子,所以每家都嫌人手少,劳动力不足,想雇佣短工都找不到人。刘有父子三人夜以继日地挖土、切麦秸、挑水、和泥、上大夹板、往两块板中间撮泥土,然后抡大夯猛砸板内的三和土。边砸打,边扬水,三个昼夜,把三栋大房子的九间屋墙框垒砌齐了。他们没有请木匠帮工,安门、上窗框、竖立柱,都是父子三人亲手操作。
挂房椽子,上房箔,往上铺泥,苫羊草,浓浓的黑烟从烟囱口咕嘟咕嘟往外冒,刘家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限期以内,刘家父子三人十一个昼夜盖起了九间土房,按期搬进新居。刘有寻思,从此以后,可以安心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谁知好景不长,发生了令人气愤的事。
我国同胞的粮食要经过层层筛选,才能符合日伪要求,作为“出荷粮”交纳
鬼子要强买地
转过年后,三月的天渐温和,东安保的黄保长领着伪沙兰警察署的白毛署长,还有日本鬼子司务官,来到了贝家烧锅。白毛署长让甲长把刘有找到甲公所,一个戴着富士山型便帽的日本人用左手食指指着刘有问:&34;甲长忙说:&34;
日本司务官两眼死盯盯地看着刘有问:&34;&34;刘有慢慢腾腾地说道。&34;&34;刘有边回答边思考着日本人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
日本人说:&34;刘有摆手摇头地说:&34;鬼子说:&34;刘有紧忙说道:&34;刘有当时气得直颤抖。
图为我国同胞孙元瑶交纳“出荷粮”后自家已无粮食,因饥饿将小女儿以十斤粮食代价卖出
刘有忧愤而死
日本司务官大怒,拍着桌子骂道:&34;刘有不爱搭理这个小鬼子,转身回了家,从此,抑郁成病,卧倒在床,久治不愈,日渐严重,到五月初九,一命归西。刘有37岁故去,是日本鬼子逼的。
刘家缺了刘有,塌下来多半个天。孝子要求公祭亡父。搭了灵棚,入殓后,要停尸三日。刘家的老老少少哭得天昏地暗,孝子夫妻守在棺材前,不时地点着黄钱纸焚化。吊孝的人怀着同情心,到灵柩前拜别。
“集团部落”里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中国孩子
失明老友来送别,再遭横祸
亡者的生前好友、双目失明的孟兆奎老汉,还有他的儿子孟宪林从横道河子回家,听到噩耗,忙到刘家的灵棚祭祀,刚跪下焚化纸钱,一阵不堪入耳的凄惨叫声传来。焚烧纸钱孟宪林听到失明老爸的怒吼:&34;
孟兆奎一身正气,从不受外人侮辱。老汉为什么发怒,喝令三丫跟鬼子拼?
侵占我国的日本开拓团
事情是这样的:十几个孩子聚集在井台附近玩耍,嘴里叨念着刚刚学会的童谣。孟家出门结婚的三丫有个六岁的女孩,也跟小朋友们学唱童谣,三丫怕女儿跌倒,走到孩子中间要抱回自己的女儿。小女孩乳名桂锁,桂锁一心一意要和小朋友玩,不愿意回家。她怕见到满脸皱纹、叨叨咕咕的奶奶,这个奶奶平时总是大声喊叫地对桂锁进行恐吓。
就在三丫想抱桂锁抱不走的时候,从一条胡同里钻出三个开拓团的小鬼子,见了桂锁她妈长得比芍药花还鲜,比香草更有味,着实迷人,三个小鬼子色胆包天,分别从三个方位冲向三丫,并且张开双手,嘻皮笑脸地用半通不通的中国话说:&34;三个鬼子的下流语言和行动吓得三丫狂吼乱叫,双目失明的老汉孟兆奎以为自己的女儿被小鬼子给糟塌了,愤怒地吼起来。
我国百姓被迫到日伪指定地点交纳“出荷粮”
兄长护妹打跑开拓团鬼子
孟宪林再也顾不得焚烧黄钱纸,撒腿就往灵棚外面跑,跑到井台北边时,看见三丫家的门前立着一把大铁镐,他顺手摸起,跑到被小鬼子调戏的三丫跟前,举起大铁镐对着一个小鬼子砸去,大铁镐刮着恶风砸向鬼子,鬼子看见铁镐砸来,害了怕,急忙扭头向左闪,大铁镐砸在小鬼子的右肩头,打他一个倒栽葱。
红了眼睛的孟宪林抡镐再次去砸倒在地上的鬼子,被另一个鬼子推了一把,铁镐落地,偏离了方位,将地刨了一个大坑,小鬼子捡了一条命。站着的两个鬼子不敢耽搁,伸手抓起倒地的小鬼子,一溜儿歪斜地仓皇逃命。
天已过了未时,刘家人穿着孝服,准备报庙拉搭链。孟宪林等人也回到了灵棚。刘家的大媳妇劝孟宪林说:&34;孟宪林豪壮地说:&34;
用刺刀杀害我国同胞的侵华日军
孟老汉儿子遭鬼子枪杀
刘家的孝子举着魂幡,帮忙的人抬着猪、羊,准备去报庙。五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鬼子手里端着三八大盖枪,横眉立目地冲进了贝家烧锅&34;,奔向刘家的灵棚。一个鬼子吆喝一声,孟宪林闻声转脸,和日本鬼子打了个照面。四个鬼子同时开枪,孟宪林应声倒地。愤怒的人群发出了怒吼声:&34;大家早就忘了刘家要去报庙,纷纷朝骑马的鬼子涌去,七吵八嚷,怒斥开拓团为什么开枪杀人。五个鬼子也不回答,调转马头,扬鞭催马,逃之夭夭。
三丫放声大哭:&34;失明老汉孟兆奎让孙子搀扶着,来到刘家的房西,蹲下伸手摸摸死去的儿子孟宪林,刚强地说:&34;
侵占我国的日本开拓团
双目失明孟老汉找鬼子打官司
失明老汉孟兆奎让孙子拉着找贝家烧锅甲的甲长,要求他陪着自己去东安保,甲长让刘家套马车送孟兆奎去东安保。孟兆奎强烈要求甲长陪着去,甲长无法推辞,陪着孟兆奎上了车。东安保长听说失明老汉要状告开拓团杀了他儿子必须偿命,感到事态重大,不敢包揽诉词,陪着孟兆奎到沙兰伪警察署申冤。
沙兰伪警察署的白毛署长不敢做主,想不接收此状,又怕失明老汉去伪宁安县公署或伪牡丹江省告状,影响他前途,便让刘家的马车回了贝家烧锅,留孟兆奎老汉住在沙兰。
抢占并耕种我国土地的日本开拓团
赶走开拓团
这时,大东屋的大粮户站了出来,串连了二十几户地多的人家,联名盖章写状纸,上告小南沟的日本开拓团行凶杀人,草菅人命,要就地正法,进行抵偿。
沙兰伪警察署再也掩盖不了开拓团行凶杀人的罪行,伪宁安县公署调走了贝家烧锅小南沟的开拓团二十余人,放弃了征购土地。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国人的命,在鬼子眼里分文不值,想让鬼子偿命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跟那帮日本畜牲讲理,也是讲不通的,因此贝家烧锅百姓能将鬼子开拓团赶走,也算是非常不容易的壮举。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