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查氏是巨族,因一“正”字家破人亡,雍正究竟想砍谁的脑袋?
提到浙江海宁我们一般都会想到陈氏,据说乾隆皇帝是陈氏夫人所生,“狸猫换太子”陈氏所生的儿子成了雍亲王的第四个儿子弘历;弘历深得皇祖康熙的喜爱,在康熙病逝之前,留下遗言:将弘历立为太子。
弘历先后六次下江南,其中有五次住在海宁陈家,所以更加让人们相信乾隆就是陈家的后人;在陈家居住就是为了尽孝。这样的说法一般只会在野史中出现,其实我们仔细分析的话乾隆是陈氏所生纯属是子虚乌有,乾隆的生母是钮祜禄氏。
在浙江海宁除了陈家是名门望族外,还有一个名门望族就是查家,而且查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族。查氏源于姬姓,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周公长子伯禽之后姬延的后人。1357年元朝末年,查瑜因为躲避战乱,而从徽州婺源迁移到了浙江海宁袁花。
历经明清两朝,查家可以说是人才辈出,每一代人里边都会有大量的子弟金榜题名,入朝为官者不在少数,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康熙这样评价查氏家族:
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然而就是这样的名门巨族,就因为几个字几乎是家破人亡。不仅当事人查嗣庭被戮尸斩首,大多数的家人受牵连,甚至对浙江整个士林都有影响。
不过有人却说:雍正的刀砍得不是查嗣庭,而是另有其人。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查嗣庭背后究竟是谁?
提到查氏我们可能都比较陌生,但是提到金庸先生想必大家都知道,金庸先生原名是叫查良镛,金庸先生的在雍正年间的先祖叫查升。而查升有一个堂弟便是叫查嗣庭,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查嗣庭是康熙四十五年的进士,也是海宁查氏第十二世子弟,查嗣庭这一支有兄弟三人,查嗣庭是最小的弟弟。他的两个哥哥分别是:
查嗣琏,在朝中做到了武英殿书局总裁之职;
查嗣僳,官至翰林院侍讲,曾做过广东的正考官一职。
在查氏三兄弟中查嗣庭虽然年龄最小,但是却是在仕途之中最顺遂的。一开始做了湖广地区的副主考官,后来又做了山西的正主考官。后来一路飙升先后做到了内阁学士兼礼部左侍郎,经筵日讲讲官,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朝廷大员。
一家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全部金榜题名,而且入朝为官,不管是哪个家族来说都是无上的荣耀。而且查氏三兄弟不仅都是书法名家,而且诗词歌赋也颇有名气,受人推崇。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定律:一般来说,不管是普通人家还是名门望族之家,几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一般都是父母亲的掌中宝,是最受宠的。
查嗣庭便是如此,查嗣庭的两位兄长年龄差不多,只差了两岁,但是查嗣庭比二哥小了十岁。两个哥哥忠厚老实,但是查嗣庭与两位哥哥的性格完全不同,为人做事比较张扬。
但凡是有些名气的文人,有些傲气也是能理解的,而查嗣庭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他喜欢在字里行间表现冷嘲热讽的意思,在诗词中表现自己的意见跟看法,在查嗣庭的日记中,记载着康熙朝与雍正朝的一些事情,言辞中含酸带醋,有很多地方都是讥讽的意思。
清史学家孟森曾提到这样一件事情:雍正曾写了一首诗赠给臣子,没想到查嗣庭将此事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而且赋诗一首:
“天子挥毫不值钱,紫纶新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禾天。”
如此评价雍正所写的诗,估计也就查嗣庭敢如此大胆。要知道直接嘲笑皇上所写的诗不值钱,可以杀头的大罪,可见查嗣庭有多狂妄刻薄。
我们都知道狂妄之人,下场一般都不会太好,毕竟容易得罪人。
而查嗣庭不仅狂妄,而且还跟很多的官员来往亲密,他之所以能仕途顺遂,便是跟这些显贵的官员有关系:
在查嗣庭刚刚上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时候,得到了吏部尚书隆科多的青睐。提到隆科多我们都知道他是孝懿仁皇后的亲妹妹,雍正帝的舅舅(雍正是由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是雍正登上皇位的大功臣。
隆科多虽然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但是雍正初期位极人臣,深得雍正重用的。
能够得到隆科多的青睐,预示着查嗣庭很快便能平步青云。
果然没过多久查嗣庭擢升为礼部左侍郎加经筵讲官,后来查嗣庭又得到了左都御史蔡珽的青睐。蔡珽是年羹尧大将军一手提拔起来的,成为雍正帝的心腹,二人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在年羹尧的举荐下,任四川巡抚之职。
后来因为二人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反目成仇;而且雍正利用蔡珽与年羹尧之间的矛盾,将年羹尧处死;在年羹尧获罪被处死的整个过程中,蔡珽得到提拔,任直隶总督之职。不过没过多久,因岳钟琪雍正对其很是不满,雍正五年判斩监候。
可以说在隆科多与蔡珽两位雍正“心腹”的保举下,查嗣庭的仕途很是顺遂。
甚至查嗣庭还跟皇子有关系,不过至于哪位皇子并不是很确定,查嗣庭曾作了一首诗叫《代皇子寿某》,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得出,查嗣庭与这位皇子之间的关系还是颇为亲密的:
“柳色花香正满枝,宫廷长日爱追随。韶华最是三春好,为近龙楼奉献寿时。”
了解雍正的人应该清楚,雍正通过九王夺嫡之争好不容易登上皇位;但即便是登上皇位的前几年,九王夺嫡之争仍旧没有彻底的结束,一直到廉亲王允禩等人被圈禁而死,九王夺嫡之争才算是彻底地结束。
雍正非常痛恨大臣们私下与皇子们有来往,可以称得上是深恶痛绝。
前文中我们已经很清楚的提到查嗣庭之所以仕途如此顺畅,是因为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雍正的舅舅隆科多,另一个则是雍正的心腹蔡珽。
这两个人都没有善终,再加上查嗣庭还跟皇子有关系,虽然不确定是哪位皇子,但按照雍正的性格,查嗣庭必定也不会善终。
维民所止,雍正究竟是想砍谁的脑袋?
其实在雍正四年的时候,查嗣庭的地位就已经岌岌可危了,只是查嗣庭这个人太有傲气,并没有察觉到雍正的大刀其实已经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了:
雍正四年这一年比较特殊,九王夺嫡中与雍正作对的几位皇子要么被幽禁起来,要么已经去世;而雍正的舅舅隆科多被幽禁一年多以后,也在狱中去世;蔡珽虽然还没有入狱,但是已经被雍正免掉了左都御史、都统等多个职位,之后被降职为奉天府尹。
这年秋天,查嗣庭奉旨爱安王江西任会试的主考官。
按照科举制度的规定,会试一共分为三场,自然便需要三个题目。
而且会试的题目全部都是由主考官从四书五经中挑选出字句,然后出题。
此重任便由查嗣庭这位主考官来完成,查嗣庭出了三题:
第一题是从《论语》中选的句子: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第二题是两道题,分别从《易经》与《诗经》中来选的句子: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百室盈止,妇子盈止。
第三题是选自《孟子》中的语句: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其实这几道题目看上去真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而且查嗣庭很重视考场的纪律,并没有出现什么徇私舞弊的事情。
如此看来查嗣庭的差事也算是圆满的完成,乡试结束后,查嗣庭便起身回到京城。
在回到京城的当天晚上查家为风尘仆仆归家的查嗣庭接风洗尘,既然是接风洗尘难免会小酌几杯,查嗣庭完成雍正交给他的任务,估计是心里高兴,便多喝了几杯酒。
但是没想到正当查嗣庭正要就寝的时候,突然有一群兵卒闯入查家,然后宣布雍正帝的圣旨,圣旨大概的内容是:查嗣庭平日里说了一些对朝廷不敬的话,要将查府查抄,并且要将查家13口人全部抓起来。
查嗣庭被抓三天后,雍正帝便下旨,因为查嗣庭在前往江西任主考官时,所出的几道题目颇有不妥当的地方。其实要说不妥当,也确实有些牵强:
浙江人汪祺曾在自己写的《历代年号论》一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正”字是由“一”跟“止”二字组成的;这样的含义是很不吉利的,汪祺曾也因为这样的观点而被雍正帝下旨处理过。
而巧的是,查嗣庭在乡试的题目中居然有这样一句话: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百室盈止,妇子盈止。
若是按照雍正处理汪祺曾的思考方式,查嗣庭出这样的题目就是在拐着弯的骂雍正,说白了查嗣庭跟汪祺曾是一丘之貉,雍正绝对不会原谅。
再加上在查抄查府的时候,查到了查嗣庭的日记,前文我们已经提到查嗣庭这个人比较有傲气,连皇帝的诗都可以说成是不值钱,日记中必然还有其他的让雍正生气的话。
就这样,七零八碎的就将查嗣庭的罪状给定下来了。
查嗣庭的罪状定下来以后,雍正便派人前往海宁,将查嗣庭其他的家人也全都给抓了起来,押送到京城一起审理。
其实雍正派去的人在海宁并没有查出什么东西,大部分就是书籍,诗文稿件还有信件等;若说违禁品的话,也就是有一部分明末还有宋末的书籍。
但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雍正便认定这些书籍,就是查嗣庭犯罪的证据,如此便有了足够的证据给查嗣庭定罪。
查嗣庭这个人不仅有傲气,还有一股子倔强耿直的劲,看雍正如此为难自己跟家人,很清楚自己必定是死路一条,但是不想连累自己的家人,便想要一了百了,自己了断。
雍正五年三月,查嗣庭在狱中服毒自尽;
只是没想到雍正看到查嗣庭自尽顿时火冒三丈,认为查嗣庭是亵渎皇威,既然自己有罪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罪过便是了,如此自尽是在与朝廷作对吗?
查嗣庭自尽原本是认为自己死了,雍正便不会牵连其家人;并没有雍正在盛怒之下,下令处置查家的人:
查嗣庭虽然已死,但是戮尸
查嗣庭的儿子中凡是成年的要么病死在狱中,要么被判斩监候;
那些没有成年的子女则是被流放,终身为奴婢;
查家所有的财产全部查收。
这个消息传到了海宁查氏的老家,查嗣庭的继妻史氏以及儿媳妇浦氏不想受辱,便一起自尽而死。
查嗣庭还有两个哥哥,都在朝中为官,两个哥哥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但是受到弟弟的连累:
大哥查嗣琏已经78岁,大臣们都为查嗣琏求情,希望雍正看在查嗣琏年迈的份上,放查嗣琏回乡养老。雍正也答应了,查嗣琏的几个儿子好在没有受到牵连。但即便是如此,从被抓到案子结束,查嗣琏在狱中待了几个月的时间,等到回乡后,查嗣琏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慎行”,但没多久便抑郁而终。毕竟自己家是被连累,而自己两个弟弟都遭了难,自己老实本分了一辈子,等到老了居然还要经历牢狱之灾。
而二哥查嗣瑮便没有大哥这般幸运了,虽然已经76岁的高龄,但是还是被流放,并且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查嗣庭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确实我们看上去是因为他出的乡试的题目,得罪了雍正帝;但实际上呢?
即便是查嗣庭没有出这样得乡试题目,雍正还是会找到其他的借口将查嗣庭处置了;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看看隆科多、年羹尧、蔡珽的下场便可得知,从查嗣庭的仕途擢升之路上边可以看得出查嗣庭主动不能善终。
因为查嗣庭做了一件让雍正最讨厌的事情,虽然历朝历代大臣们之间都会如此,但是雍正既然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必定就会有人牺牲。
结语
不过在民间流传的版本跟我们上文中提到的不太一样:民间流传的是查嗣庭所出的题目出自于《大学》,是《大学》中“维民所止”这句话。
“维民所止”四个字,在雍正的眼里是“雍正”二字都去掉头,若真是这样的理解的话查嗣庭可是犯得十恶不赦的谋逆大罪,落得如此下场确实是罪有应得。
但其实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就是雍正在搞文字狱。查嗣庭在工作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错处,雍正自然不能随意给查嗣庭定罪;但是若搞文字狱的话,像查嗣庭这样的文人,是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的,毕竟文字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就看你具体怎么考虑了。
不过查嗣庭一案,确实在浙江的影响非常大。
不仅查氏一族受牵连,就连浙江的科举考试都要停四年的时间再恢复;不过雍正通过查嗣庭一案实现了自己加强皇权的目的:江南的士林从此以后无人敢乱说话,随意议论朝中之事,对朝廷俯首帖耳,其实这便是雍正想要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