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恢复高考,邓小平在会议上大发雷霆:赞成就干,不赞成就改行
1977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那一年,历经十年浩劫的高考制度终于在邓小平的坚定推动下重生,不仅为数千万青年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更为伟大祖国的科教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然而,要恢复高考并非易事,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片混乱之中,科教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尚无从谈起。为了实现科教兴国的目标,邓公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那场名噪一时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邓公知道,要想实现科教兴国的目标,高考制度的恢复至关重要。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恢复高考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邓公毫不退缩,坚定地说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
“赞成就干,不赞成就改行。”
这句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原本悄然无声的异议和阻力,在邓公的雷霆一击之下化为乌有。而那些原本心存疑虑的教育工作者,也在邓公的鼓舞下振奋起来,决心为高考制度的恢复努力拼搏。
那时的高考,不仅仅是一场选拔人才的考试,更是一场拯救祖国科教事业的伟大事业。高考恢复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激发了无数知识分子的热情,他们纷纷报名应考,希望能通过这个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教育部门为各种问题犹豫不决时,邓公毫不迟疑地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并且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高考制度的顺利恢复保驾护航。他坚定地认为,恢复高考制度是提高教育水平、选拔优秀人才的关键,而这也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基石。
首先,邓公提出了“赞成就干,不赞成就改行”的决定。他强调,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教育部门必须坚决支持恢复高考,并且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高考工作中。他要求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克服一切困难,确保高考的顺利进行。
在邓公的指导和鼓励下,教育部迅速组织起来,开始筹备高考工作。尽管时间紧迫,工作量繁重,但是在邓公的坚定支持下,教育部的工作人员鞠躬尽瘁、努力奋战,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高考的筹备工作。
在邓公的有力推动下,1977年的高考终于顺利举行。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他们的激情和渴望,书写了一段崭新的历史篇章。
那一年,近30万人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大学的校园,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和佼佼者,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公为恢复高考所付出的努力,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未来。他的坚定信念、远见卓识和勇于担当,使得高考制度在关键时刻得以恢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如今,高考已经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无数热爱学习、有志于成才的青年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这一制度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科技、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资料:《中国恢复高考三十年:千万人俱往矣 改革未艾》.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