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芯片法案注定失败
本文原创,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美国制定了520亿美元的芯片补贴法案,用这笔钱吸引台积电,三星等外企到美国建厂,助力美国芯片本土化发展,将流失的芯片订单重新回流美国。
虽然520亿美元不是小数目,但距离美国实现芯片自给自足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不仅如此,美国媒体也不看好这项计划,感慨美芯片法案注定失败。
美国芯片制造行业荒废了几十年,作为半导体的起源地,美国在半导体行业拥有无与伦比的辉煌,各种划时代的技术从美国手中诞生,可是也无法改变美国芯片制造行业颓废的事实。
巅峰时期的美国芯片产能占全球的37%,如今只有12%左右。高通、英伟达、苹果、AMD等美国芯片公司的订单被放在亚洲工厂制造,就连芯片制造巨头英特尔也要将高端芯片外包给台积电,以英特尔掌握的技术还无法攻克高端工艺。
美国不愿继续沉沦了,于是制定了520亿美元的芯片补贴法案,用这笔钱吸引台积电,三星等外企到美国建厂。
台积电为了拿到这笔补贴,积极赴美建厂,在美国修建的第一座5nm芯片工厂已完成主体封顶,设备导入等工程,最快2024年投产。还有第二座3nm芯片工厂会在2026年完工投产,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中。可事情真的有这么顺利吗?恐怕未必。
美媒彭博社表示:520亿美元芯片制造计划正在走向失败。
美媒很明确的指出美芯片法案注定失败,而这个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客观因素来看,美国不具备芯片产业链优势,企业所需的产业链资源在美国找不到。
要采购设备的话,就需要从世界各地供应商手中购买。建高端芯片生产线所需的设备种类非常复杂,光刻机、刻蚀机、清洗机、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等等涉及几十种半导体设备。
除了设备,材料方面还包括光刻胶、稀土、靶材等等。缺少一样都会导致芯片造不出来,而美国缺的何止一样。这会导致企业在美国建厂面临很大的成本,并且到了难以负担的程度。
如果不是美国承诺提供补贴,恐怕谁也不愿意到美国建厂投资。那么是不是有了美国补贴,就能补齐产业链缺口呢?
这就涉及到主观因素了,美国不想让企业轻松拿到补贴,于是制定各种严苛的申请条件,已经有企业考虑放弃申请补贴了。
芯片补贴申请条件有多严苛呢?美国要求拿到补贴的企业,十年内不能在大陆扩产芯片产能,成熟工艺扩产幅度不能超过10%,先进工艺不能超过5%。
还有,企业要给美国提供晶圆产能,利用率和预期良率等机密数据,一旦这部分的数据给了美国,相当于美国掌握了企业的把柄。另外企业需要和美国分享超额利润,最高比例为75%。
这些只是申请补贴条件的一部分,其余的保障美国民众就业岗位,为员工提供托幼服务等等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最关键的就是限制大陆市场投资和交出机密数据,一方面会影响企业在大陆市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企业会因机密泄露而受限于美国。不管怎么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接受的,目前已经有企业考虑放弃申请美国补贴了。
综合客观和主观因素,美国芯片补贴注定了失败的结局。而且从美国的主观因素来看,这笔补贴并不单单是为了重振芯片本土化,更是对竞争对手实施的又一禁令,不让企业到中国市场投资,无异于让企业二选一。
就算美国放松了申请补贴的条件,也未必能再现美国芯片制造行业的辉煌。因为美国还面临半导体人才紧缺等方面的问题,人力资源有限会导致用人不足,企业可以提供工作岗位,却很难招到人。
美国想用520亿美元翻盘,重新站在芯片制造行业的顶端,从一开始就走错了。因为美国没有遵循全球化贸易原则,芯片制造离不开全球化,是全球化分工合作的结果,没有一个国家地区能独自包揽所有的芯片制造环节,美国也不例外。
如果美国真有重振芯片本土化的想法,就应该开放市场合作,及时回头,纠正错误的做法,或许还能带来一丝希望。否则520亿美元就得打水漂了,注定失败收场。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