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1979年初夏的一天,纽约白罗克仑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就是陪同吴怡芳博士一同访问美国的刘禄曾。恰好这天是博物馆工作人员每月聚会的日子,刘禄曾的到来,让整个聚餐会气氛比以往更加热闹。

就在大家相互交流、共祝友情的时候,一位身材微胖的高个子美国人来到刘禄曾面前,问她是常住美国还是最近才来美国,若干年前是不是到过朝鲜。刘禄曾回答的越多,那人脸上笑得越灿烂,然后紧紧握着她的手说:

“您不记得我了,可我还记得您啊!在你们志愿军的战俘营里,您以战胜者的身份审讯过我,圣诞节时您还发给我一件小礼物,想起来了吗?”

看着眼前似曾相识的面孔,刘禄曾又回想起了近30年前,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名门千金踏上朝鲜战场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由于前线抓获了大量联合国军俘虏,但是无法对话和审讯,也看不懂缴获的英文文件,因此志愿军总部在上海紧急招募一批青年翻译入伍。

在被招募的23名翻译中,有10名女性,刘禄曾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参军打仗,抗击外国侵略者,刘禄曾并不陌生,她的曾祖父是晚清抗击法国侵略者的名将刘秉璋,刘家上下总是以刘秉璋抗法卫国的事迹教育后代。受这种家庭教育的影响,刘家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非常顺应轰轰烈烈的社会大潮。

刘禄曾的大弟弟在1949年参加了西南服务团,最后落脚在四川;大妹妹高中毕业之后,参加了土改学习班,最后落脚在哈尔滨团市委工作;小弟弟则响应国家号召,去了湖北某县国营农场,在那里工作了一辈子。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图丨刘禄曾曾祖父刘秉璋

刘禄曾的母亲同样出身大家,家族中人与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几大家族都有姻亲。刘禄曾的母亲曾给几个女儿每人一个金手镯,在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的热潮中,他们全都捐献给了国家。

1947年,刘禄曾考入上海东吴大学。上海解放之后,她在考取了三野第九兵团文工团的情况下,还准备报考华东军政大学。恰好志愿军总部到上海招募翻译,刘禄曾放弃了唱歌跳舞和军政大学,也没有和家里人商量,就拎着行李报名上路了。

当时国内多年的战乱刚刚结束,已经投入到全面建设之中,但过了鸭绿江之后,却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刘禄曾抵达朝鲜的时候,第三次战役已经结束,她被分配在第九兵团敌工部,除了负责翻译缴获来的英文文件,还要收听敌台向上级汇报情报。

刘禄曾虽然英文水平不错,但面对大量的军事术语,同样也是一筹莫展。刘禄曾就一边干一边学,拿着一本辞典日夜恶补,甚至将其中的军事用语全都抄写在本子上,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死记硬背,很快就能胜任工作了。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图丨刘禄曾的业务笔记

为了做好第五次战役的准备,第九兵团奉命向“三八线”靠近。从小坐惯了小汽车的刘禄曾,也背起了背包、水壶、米袋,头戴树枝编成的伪装帽,随着大部队一起徒步行军。

为了防止敌人空袭,部队除了纵队行进外,还要拉大距离,每个人都相距五六米。当时刘禄曾就紧紧盯着前面炊事员背上的行军锅,一步也不敢落下。因为老兵们告诉她,只要停下就起不来了。

第一天部队就行进了90里,一路上都没有停下,饿了就吃压缩饼干,渴了就抓一把雪润润嗓子。到了目的地之后,刘禄曾已经累到什么都干不动,好心的战友帮她烧水做饭,吃完饭给她弄来热水洗脚,挑破血泡。

为了照顾女同志,刘禄曾身上的米袋最先取下来做饭,但刘禄曾仍感觉身上的背包越走越沉,只好扔东西减轻负担,最后将一件心爱的进口毛衣也扔掉了。

行军的最后两天,行程加大,速度加快,刘禄曾脚底打满了血泡,实在无法走下去。军领导便安排她骑在水牛背上,由水牛驮着她到宿营地。这件事让刘禄曾晚年都觉得很不光彩,埋怨自己从小缺乏锻炼,只会坐车,在战场上丢了脸。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图丨大学时期的刘禄曾

但人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刘禄曾很快就适应了艰苦的战场生活。无论饭是夹生还是糊,她都能吃得香喷喷。最艰苦的时候,没有水洗脸就用手随便抹一抹,吃完饭没有水洗碗,就用开水晃一晃当汤喝,筷子放嘴里啧一啧,再用手一抹,就算完事。

在战场上,刘禄曾还奇迹般地学会了体力劳动。当时战士们为了取暖,要到山上捡拾柴草。有一次,刘禄曾将几百斤的山草和树枝拖下山,让几位身强力壮的男同志运回驻地。

虽然自己累得腰酸背痛,但刘禄曾的心里美滋滋的。战场生活不但让刘禄曾学会了劳动,还学会了苦中作乐。

前沿阵地上的“夜莺”

1952年上甘岭战役之后,为了配合军事进攻,志愿军决定在圣诞节期间,组织一支宣传小分队,向敌人发动一次政治攻势。刘禄曾主动要求上前线,担任向敌人喊话的英语广播员。

从军部到前沿阵地指挥所要经过好几道敌人的封锁线,每隔七分钟,敌人就会向封锁线上发射一阵排炮。这是敌我双方在进入阵地战之后,美军实施的一个战略,目的就是切断志愿军的补给,将志愿军困在山头上。

但志愿军的运输队岂能被敌人的伎俩所困。每天傍晚,为前线运送物资的运输队就开始穿梭,他们摸清了敌人打排炮的规律,炮声一停,他们就像箭一般地冲出去。刘禄曾等人就跟在运输队后面,穿越了一道道封锁线。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图丨刘禄曾在朝鲜前线

直到那个时候,刘禄曾才体会到什么叫“枪林弹雨”。在山沟里隐蔽的时候,刘禄曾眼睁睁看着炮弹像倾盆大雨一般,在眼前炸开了花;炮声一停,借着弥漫的硝烟,他们拔腿就跑。

跑出去就是胜利,跑不出去就会有生命危险。就这样,刘禄曾等人一路跑到了前线坑道,而运输队的同志们放下东西就走,刘禄曾看着他们一个个头也不回的离去,心里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

进入坑道的第二天,刘禄曾等人就开始了工作。白天炮声不断,刘禄曾等人就顶着隆隆的炮声,用手摇发电机发电,再试听喇叭响不响,到了天黑就开始广播。除了播放一些世界名曲和思乡歌曲,刘禄曾还用英文宣传我军的俘虏政策,以及读一些美军阵亡士兵没有寄出的家信,以及被截获的家属来信。

广播每晚八点开始,一直到深夜一点结束。有时电线被炮打断,宣传员就爬到山顶接线。距离圣诞节越近,前沿阵地的枪炮声就越少,到了晚上更是宁静,只能听到响亮的广播声。

为了充分发挥喇叭的作用,刘禄曾等人白天将喇叭拉到坑道里,给战士们放唱片、演节目,开展文娱活动。整个坑道被刘禄曾等人搞得热火朝天,战士们的士气更加高昂。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图丨刘禄曾在抗美援朝前线

由于刘禄曾是坑道里唯一的女战士,因此处处受到战士们的特殊关照。

坑道里潮气大,光线暗,只能依靠小油灯和蜡烛照明,再加上坑道口做饭的烟火,空气非常浑浊。一天傍晚,刘禄曾和战士出去拉喇叭电线,一出坑道口就被新鲜空气击昏在地。同志们连拖带拉将她扶进坑道,卫生员给她服用了药品,过了半个小时才缓了过来。

第一次前沿战斗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在一班长的护送下,刘禄曾奉命离开了阵地。直到1953年7月,刘禄曾再次奉命进驻前沿阵地。

当时金城反击战的第二阶段已经结束,刘禄曾的任务除了每天晚上对敌广播外,还增加了一项喊话,用长柄喇叭直接对着美军阵地,将每天关于停战谈判的进程告诉美军,以瓦解他们的士气。

时间一长,对面的敌人似乎和这边有了默契,只要刘禄曾广播和喊话的时候,对面就不放枪打炮了,整个山谷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认真聆听着刘禄曾夜莺般的嗓音。7月中旬,部队接到换防命令,连长临走前通知刘禄曾:

“敌人已经熟悉了你的声音,为了不让对方觉察我军的动向,上级决定你仍留在这里,不下阵地。”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图丨刘禄曾(中排左三)与朝鲜人民军战士

新来的部队带着装备一流的武器很快进驻阵地,正要向对面山头发起进攻时,上级突然下达通知,停战谈判已经达成协议。坑道里官兵一片欢腾,刘禄曾几乎被大家抬了起来,高呼“我们胜利啦!”

由于停战消息传来的时候,枪炮声还没有停止,刘禄曾就通过喇叭,竭力向敌人反复喊出这条消息。一直到晚上8点过后,炮声才逐渐停了下来。由于停战协议晚上10点才生效,刘禄曾手上唯一的手表,成为全体将士关注的焦点。

尽管上级领导一再叮嘱不许走出坑道,以免遭遇流弹,但时间一到,战士们还是忍不住跳了出去。刘禄曾也忍耐不住跟着爬上了山顶,只见敌人的探照灯已经只照着自己那边的公路,飞机也只沿着分界线横飞。

天亮之后,刘禄曾发现对面有几个美国兵也爬上了山头,他们发现刘禄曾后大为惊奇。原本他们以为广播、喊话用的是事先录好的声音,没想到真的有女兵敢到前线来。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图丨从事对敌广播的志愿军女战士

刘禄曾发现对面的美国兵没有敌意,就带着志愿军战士们一起用英语喊话:“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但对面的美国兵表现得非常沮丧,没有一个人搭腔。

停战协议生效的第二天,刘禄曾奉命撤离前沿阵地。这回终于可以大摇大摆地下山了,当看到山下炮弹坑里有积水时,刘禄曾狂奔过去洗手洗脸,还特意将帽子摘下来,把头发弄湿。

刘禄曾已经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有洗头、洗脸了。呼吸着新鲜空气,刘禄曾才突然醒悟,原来和平真的来了。

三十年后异国再见战俘

从朝鲜战场回来之后,刘禄曾就转业到了南京,成了政府部门的一名普通职员。后来她又从事外事旅游工作,担任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美大部经理。

1979年,86岁女教育家吴怡芳博士受邀赴美,作为期两个月的私人访问,刘禄曾被指定随团出访。在飞机上,吴怡芳问刘禄曾,此行有何感想。刘禄曾感慨地说:

“世界上真的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这不,我从小到大都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读书。抗美援朝洗了我的脑筋,一扫过去的崇美、亲美、恐美的思想,跟狼狈不堪的美国战俘打了不少交道,没想到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又陪您以朋友的身份出访美国了。”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图丨刘禄曾(左一)陪吴贻芳(右二)在美国

在美国,刘禄曾参加过大型集会,见到了许多朋友,更令她无法预料的是,她还和当年的战俘打了一次照面。

第五次战役之后,一批批战俘被送到了后方,其中美国兵居多。刘禄曾参加了战俘审讯,主要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做好登记,并为他们安排食宿和治疗。在与战俘的短暂接触中,刘禄曾觉得美国兵总体上怕苦又怕死,但也不乏桀骜不驯之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飞行员被击中后跳伞被俘,这个人资历很老,参加过二战,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面对刘禄曾的审讯,更是不屑一顾:“想不到我一名将门后裔,竟落到一个毛丫头手里。”

我的曾祖父刘秉璋七十年前担任浙江巡抚时,就是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他后来当了中国的四川总督。现在轮到我来对付你们这些侵略者了!”刘禄曾知道对付这种人必须要针锋相对,便不甘示弱地提醒道。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图丨刘禄曾在朝鲜战场

那名飞行员听到后一愣,半天没说出话来。在后来的审讯中,他干脆装聋作哑,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刘禄曾和领导研究之后,决定先将他晾在一边,和几个南朝鲜战俘关在一起。

南朝鲜战俘对于美国兵早已经深恶痛绝,那名飞行员几天来吃不好睡不好,无奈只好自己找台阶下,给刘禄曾写纸条道歉,表示自己愿意回答任何问题。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刘禄曾遇到了开篇提到的那名美军战俘,詹姆斯。

当时詹姆斯只有22岁,是一名入伍不久的新兵,一枪没放就当了俘虏。虽然詹姆斯问啥说啥,但给刘禄曾的印象是有点“油”,经常歪戴着帽子,拖着鞋走路,整个人都没精打采。

经过审讯刘禄曾才了解到,詹姆斯从小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长到18岁就外出谋生。有一次因为打架被警察拘留,结果丢了工作,之后他好不容易又找到一个洗盘子的工作,结果又因为盗窃客人的汽车,并将汽车撞坏被法院判刑。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图丨刘禄曾获得的数枚勋章

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在美国政府的“宣传”下,詹姆斯同意到朝鲜打仗半年,来抵自己的刑期。刘禄曾问他不知道打仗要死人吗,詹姆斯说报纸上没说战火怎么厉害,只说东方女人长得漂亮,朝鲜苹果又大又甜。

刘禄曾终于弄明白了美国如何在战争中招兵买马,这成为她需要深入研究的另一个课题。

后来志愿军反映詹姆斯表现不好,不愿意出去背粮。刘禄曾前去一看,发现詹姆斯正在发烧,她立刻找来军医给詹姆斯看病,还向领导申请,让詹姆斯乘车前往战俘营,免于步行。

詹姆斯到了战俘营之后,刘禄曾前去看望,发现一名志愿军小战士正在用手指刮詹姆斯的鼻子玩,刘禄曾赶忙上前制止,告诉小战士刮鼻子是侮辱人格,以后不能开这种玩笑。

79年上甘岭女兵赴美访问,被人当场认出:您以战胜者身份审讯过我

图丨晚年刘禄曾

刘禄曾没有想到,看病、乘车、刮鼻子三件小事,居然给詹姆斯留下了一辈子难忘的印象。后来詹姆斯经过教育改造,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还在墙报上写文章,他写道:

“在我被俘前,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态度是非常敌对,因为我被告知将受到虐待,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在这里,我没有被当作战俘,而是当作朋友。给我这种启蒙教育的,是最早审讯过我的一位女军人。”

刘禄曾和詹姆斯的故事在宾客中传开后,人们争先恐后向刘禄曾问好,关心她的生活情况,整个大厅因为刘禄曾和詹姆斯的故事,再度沸腾。当詹姆斯得知刘禄曾在中国的生活后,举杯向她祝贺:

“你是中国来的‘民间大使’,美中人民的友谊桥梁,我要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