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曾布葬在句容空青山?
北宋宰相曾布葬在句容空青山?
句容下蜀,有一座海拔300余米高度的空青山,植被茂密,林木青葱。谁能料到,这座大山中或埋葬着一位曾显赫一时的历史人物——曾布。
说到曾布,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谈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可谓无人不知。曾布正是曾巩的胞弟,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布一生历经宦海沉浮,家族也随之大起大落。曾经身居宰相的他,空有满腹经纶、济世之才,听由朝廷的贬斥四处颠簸,一生巨著付之东流,家族中人也流离失所。
蒙尘千载,一生忠奸谁能辨
曾布(1036-1107),字子宣,原籍江西南丰。曾氏为当地一大望族,其祖、父辈有多人出仕。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后经韩维、王安石举荐,上书言政深得神宗赏识,命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加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公事。与吕惠卿共同参与制订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成为王安石的重要助手之一。后曾布在改革问题上与王安石意见相左遭到贬斥,但他在为相期间矢志不渝地推行改革的历史功绩是任何人也无法抹杀的。
曾布一生先后侍奉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位皇帝,官拜尚书右仆射(右宰相),后被奸相蔡京排挤罢相,累及曾布诸子。曾布黜职后,先任观文殿大学士、润州知州,后为提举太清宫居于太平州,旋即降为分管南京的司农卿。又因推荐过的学官赵谂反叛被降为散官,流寓衡州,四年后转至舒州,复任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
石马的头
在镇江任职期间,曾布在金山寺建造双塔,一度和如夫人、苏颂之妹暂居丹阳。大观元年(1107年),曾布在润州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死后被赠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号“文肃”。魏夫人、苏夫人与之合葬在下蜀镇的空青山。
曾布政治立场较为中立,在哲徽二帝时期的斗争中作为枢密使和右仆射扮有重要角色。但政治生命被卷入北宋后期党争,因政争失意和用人失察,被宋史列入《奸臣传》。梁启超为此愤愤不平:“曾子宣者,千古骨鲠之士”,“其才其学,皆足以辅之,南丰可云有弟,而荆公之得士,亦一夔而足者也。”并为其辩白:“荆公之冤,数百年来为之昭雪者,尚有数十人。而子宣之冤,乃万古如长夜,吾安得不表而出之。”
宗谱出现,揭丹阳曾姓渊源
上世纪90年代末,丹阳运河殷台村曾国成老人向丹阳市档案馆捐赠《云阳殷塘曾氏宗谱》。宗谱系民国三十五年修撰,共二十卷,后十卷散佚,为“十四修本”,殷台村曾氏支称“栅口分”,属于丹阳陵口分支。
这部记录了丹阳曾姓家族与北宋时期江西南丰望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及曾布家族渊源关系宗谱的出现,引起曾姓族人的极大兴趣并萌发了续修家谱的想法。
石人
曾氏一脉是如何从镇江流转到丹阳?家谱记载:曾布到润州做官后,曾布的第三子奉议郎曾缲随父宦居,缲公生承务郎曾愃等八子,愃配丹徒吴夫人生二子,死后葬于丹阳练塘乡永昌里,地名殷塘。长子曾曦宦居萧山,次子承事郎曾暐(为曾布重孙辈)追念父母劬劳之恩,谨守父墓,结庐筑室永居殷塘,遂家焉不去,成为丹阳殷塘曾氏鼻祖。正如丹阳练湖因长山、骊山八十四汊水得以源远流长一样,南丰曾氏遗留在丹阳的曾氏一脉,最终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从2005年春开始,阖族上下的辛勤努力,把殷台曾氏家族从1946年至2006年,历时六十年的发展繁衍情况记录下来,完成了《丹阳殷台曾氏族谱》“十五修本”宗圣堂版,全谱九卷,汇纂一册。
两次探寻,曾布坟茔现空青山
宋《嘉定镇江志》云:“丞相文肃曾布墓在长山之相公湾。”清《金山志》记载:“曾布,镇江人,住千石墟之东”。明正德《丹徒县志》记载:“(宋)丞相曾布墓,在长山之相公湾”。《云阳殷塘曾氏宗谱》十三修谱序则称:“曾布生前住润州南门东太石墟(清嘉庆年间尚存的道林寺即相府旧宅址《润州志》可考)卒于润州,葬长山相公湾”。
曾氏家谱中对夫人魏氏葬地的表述是“寿五十九,合葬句容下蜀镇南空青山周围方百余亩,去镇江七十里”,《曾氏十四修本》家谱第十八卷还录有《拜扫文肃公墓议约》《道光四年朱仁和看山文揽》等十八件合同、笔帖、凭据等文件,民国时丹阳曾姓族人按例祭扫,由朱姓人守墓。这就为寻找宗圣祖曾布的墓地提供了可靠依据。
空青山究竟在镇江的何方?为了寻找考实曾布墓地,丹阳曾氏族人专程驱车来到下蜀探访,终于不虚此行。空青山,旧名长山相公湾,坐落在句容市下蜀镇,这里的村民都称此山为“曾家坟山”。上有一座千年墓地,是北宋宰相曾布的墓地,山下至今尚居住着守墓人朱氏家族后裔,已是朱家第十五代传人。
丹阳曾氏后曾两次辗转来到句容市下蜀镇的空青山。第一次是在2012年10月14日。
空青山坐落在句容下蜀镇的朱家边自然村,村里一位谢光宇老人,已77岁,“文革”期间曾和村民上山挖墓。他回忆道,这座山叫曾家坟山,村里还有一个看墓人朱前文,老人82岁了,就住在山下。解放前一进村口,路边就有一块指路牌,写着“曾家坟山”。当年我被逼去挖坟山的,挖开后,看见大棺材套着小棺材,里面有一包水银,没看到尸骸。棺材是楠木的,被一户人家拿去做门了。山下住着守墓人朱家,朱家旁边有一座庙,门口有一口水塘。
众人在山上寻找了四个小时,发现一个深坑,深坑四周有长方形青砖头,砖头大约长24cm、宽20cm,谢光宇等人一看就兴奋地说:“是的,是墓地!除了这座,周围应该还有两座,就在附近!”边上有一块大石块,中间已经断裂,是不是石碑呢?把它翻过来一看,没有找到字迹。经过查找又找到了另外两座小墓地。谢光宇回忆说,当年上山扒的坟,应该就是这座深坑。
上山前,有老百姓讲,山上有四只石马,就在坟墓的西边。众人向西沿着山涧、小溪艰难前行,在一棵大树下,终于找到了一块断裂的石头陷于泥土之中。大家围上前去,扒开上面的泥土细细察看,是马鞍的图像,四周还有同样大小的石头,反复琢磨应该是一对石马。继而又发现一个石人,无头,依稀看出书童的模样,身高约一米五。再往前走,又一个无头石人,身佩一把宝剑。
三座墓地,一座在半山腰,另两座在西边下坡一点,墓地砖头的型号、色泽基本一致,当年墓地的券顶坟头,有浮雕花纹,散落四周一地。当年曾布去世后,因为被贬为奸臣,株连家族,家人薄葬了事。据家谱记载,曾布后人在明代重修祖坟。所以,坟前的石像是明代的风格特征。
今年一行十几人再度上山,循着西边的入口,只花了半小时就找到了墓地。石俑等一干故物依旧在,只是墓地的砖头比五年前少了许多。句容博物馆的翟馆长仔细察看后说,这些石俑应该是明代产物,对上了曾布后人明代时修缮的说法。
下山后,大家看望了87岁的守墓人朱前文。他身体健朗,十分健谈,开口便说:“我家祖祖辈辈就是守墓的”,从懂事起,他就和爷爷、父亲一起守墓,老人至今尚能回忆起1948-1949年,丹阳曾氏族人曾来这里两次祭祀。1950年,划定农村阶级成分,朱前文为此专程到丹阳司徒狄塘落实证明:曾家坟山产权不是朱家的,坟山主权属于丹阳曾氏,朱家是给他们世代看坟守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