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抢话筒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明明可以文辩,为何却要武抢?

安徽合肥庐江中学高三学生姜振飞怒抢大学教授陈宏友话筒的事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络惊传抢话筒的姜振飞不是一名高三学生而是一名高三老师!

如果传言被证明属实,抢话筒事件的性质就要从师生的价值观之争演变成教师之间的师德之争了。

如果姜振飞是一名学子,他抢话筒的行为会被很多人定义为大义凛然之举,就算被解读为过激之举,他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谅解,因为他毕竟是一名未谙世事的学子。

但如果姜振飞是一名教师呢?

抢话筒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明明可以文辩,为何却要武抢?

当然,出于价值观的考虑,支持姜振飞的人不管他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观点——读书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会一如既往地坚决反对陈宏友的观点:读好书多挣钱,读书优异不仅可以上清华北大、而且还可以上哈佛耶鲁,可以在全世界挑选好女孩做老婆。

如果我们抛开价值立场的分歧冷眼旁观,可以发现正反双方的观点都没有碰触道德伦理以及法律的任何一条底线。姜振飞的”复兴中华”论,思想觉悟高八度,理念正确不必多说;而陈宏友的挣钱论、出国论、挑选好老婆论,庸俗、油腻、市侩,思想觉悟不及格,但是也并未突破人之常情的界限。

价值观有分歧,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台上有分歧有辩论,台下有思考有评判,这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吗?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不正是为人师表者应该孜孜以求的吗?

教育不应该是填鸭,不应该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信什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笃信一万条道理,不如教会学生思考和辨别一条道理。

其一、人生价值观是人生最复杂最高深的终极课题,没有标准答案,多元化的价值观是最后归宿。

复兴中华无疑是高尚的理想,那么如果有人说他要复兴全人类呢?那是不是更加高尚的理想?复兴全人类是否意味着就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呢?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佛教,他的理念是要抛弃世俗的一切欲念,人生只做减法不做加法,不仅金钱、功名、地位要抛诸脑后,连亲人、爱情、乡土、故国都要舍弃,这又是否有悖人伦呢?

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金句,比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主张先己后人再国,这又是不是自私自利和胸无大志呢?

再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丝毫也不避讳金钱美颜,是不是也当归入庸俗下流呢?

面对如此之多的人生理念和先贤格言,我们又当作何选择呢?

抢话筒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明明可以文辩,为何却要武抢?

上图为网传陈宏友的部分原话

相信每一个过来人都有切身体会,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通常越年幼,理想越丰满,通常越年长,现实越骨感。骨感的现实不断挤压丰满的理想,最后铅华尽洗,让我们成为庸俗油腻而又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一员,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明天而焦虑、为了后代而甘当孺子牛。

未到而立之年,读好书、多挣钱、娶好老婆,就已然霸占了我们绝大部分的期望和精力与时间。彼时才蓦然回首地发现,陈宏友说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错,甚至大部分人连他所宣扬的庸俗目标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达成。一句人之常情大过所有的高谈阔论。

但是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而活的普通人,并非就没有价值,国家的复兴乃至世界的复兴的浪潮里,都闪耀着他们晶莹的汗水。从高官巨贾到贩夫走卒,没有一样可以或缺。

所以,多元化的理念其实并不是洪水猛兽。从人类学的上帝视角看,和谐的人类应该是一个互相依存、互惠互利的整体,每一个没有不劳而获的人,都可以是其他人的良师益友;只要不是互相伤害,所有的奋斗目标无不既利己又利他。

比如说赚钱。如果你身为老板,你赚钱的同时就意味着你养活了一群工人和家庭;如果你身为职员和工人,那么你作为工商服务教育等等行业生态链中的一员,不仅不可或缺,而且通过和其他同事的分工协作,一起实现了1+1>2的价值输出,价值斐然;就算你身为单干的个体户,你依然身处供应与消费链中的一环,充当着市场经济的神经末梢,依旧善莫大焉。所以,赚钱和民族复兴有矛盾吗?

至于娶洋妞儿,由于民族习俗和价值理念的差异,这并非是一个值得特别额外提倡的选项。但是这也并非什么大逆不道数典忘宗之事,因为人种和基因的差别越大,据说后代的基因越好。不是都说混血儿既漂亮又聪明吗?比如国内大热的青春玉女偶像谷爱凌?这和民族复兴好似也无相悖之处。

抢话筒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明明可以文辩,为何却要武抢?

其二、面对分歧,是该理性争辩还是直接抢夺话语权?

人各有志,志各不同。

路不平,大家踩,事不平,大家管,鼓不敲不响,理不辨不明。所以,当姜振飞感觉陈宏友的演讲严重三观不正,他立马从台下一跃而上,只为了将自己的心意和观念一吐为快。

问题是,明明双方可以来一场精彩的辩论对决,让台下的莘莘学子当一回价值观博弈的裁判,明明可以流传为一段佳话,让各级学校争相效仿,但是,为何却演变成了一场抢话筒的争议?华山论剑尚且可以做到你来我往、先礼后兵,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尺讲台之上,缘何表演了一回“抢”字诀?抢话筒到底是经典之作还是不雅之举?又将为莘莘学子留下怎样的行为模式和精神榜样?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姜振飞抢走了陈宏友的话筒、剥夺了陈宏友的话语权。

如果姜振飞另外拿一个话筒,或者一个话筒两人轮流使用;如果姜振飞义正言辞地向陈宏友发出铮铮质问,或者礼貌地请陈宏友解释他演讲背后的逻辑,然后再你来我往地各抒己见;那么,结局也许就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清爽宜人,岂不快哉!

但是,结局早已成为现实、即将成为过去,除了遗憾,还是遗憾。

其三、最后,我对姜振飞不是学生而是老师的说法并不敢贸然认同。

因为,如果属实,那么合肥庐江中学应该会在第一时间纠正外界的误传吧?另一面,如果不属实,也许合肥庐江中学也会在某一时间纠正外界的误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