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能够一统江山?毛泽东的评价一针见血:他做了两件事
中国的历代皇帝中毛泽东对刘邦特别喜欢,也对刘邦的评价非常的高,毛泽东经常用“高明”两个字去评价刘邦,在毛泽东的评价中能对刘邦使用高明两字,足以见得毛泽东对刘邦的推崇,那刘邦到底做了哪两件事让毛泽东这么推崇呢?
01
对于刘邦我们都很熟悉,毕竟他开创了汉朝一个影响中国好几千年的王朝,在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刘邦就问群臣:你们说说我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成就伟业呢?很多人对刘邦的疑问不知该怎么回答。
这时候的高起说道:陛下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最重要的的是与天下同利。
一开始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一点都不理解,刘邦争夺天下跟与天下同利是什么意思?
毛泽东在评价刘邦的时候也说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决策对头。
毛泽东所说的决策对头与高起所说的与天下同利是一个事情。
而所谓的与天下同利用我们的话讲就是:所做的事情符合当时各个阶级的利益,各个阶级指的就是地主阶级以及普通百姓。
当时的社会环境矛盾比较尖锐,秦朝赋税严重大量的征丁修建不必要的设施,让社会的各个阶级产生了社会稳定的愿望,地主阶级希望重新过上剥削的生活,而普通的百姓希望过上稳定的生活,不再有服不完劳役、不再有战争。
而刘邦的所作所为正好符合两大阶级的需求,这为刘邦的统一全国提供了群众基础。
很多人讲项羽起义也是为了推翻秦朝啊,他的所作所为也是符合两大阶级的利益啊。
只能说刘邦的才能要高于项羽,刘邦在推翻秦朝的时候有一个特点,他每次攻破一个城池会事先招降主要官员,并且保持他们的官位满足他们的利益。
很多秦朝的官员一看刘邦对待他们和以前一样,他们并没有损失什么利益,也就自然而然的支持刘邦。
特别是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之后,并没有直接占领而是退出咸阳,在咸阳外宣布废除秦朝的一切酷刑,并且与咸阳城内的居民定下约定:不随便杀人、保证咸阳城内的各级官员保持原来的职务,不搞秋后算账。
刘邦的这一做法赢得了咸阳城内各级官员以及普通百姓的支持与信任,以至于咸阳城内的百姓夹道欢迎刘邦入主咸阳城。
其实综上所述无论是地主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要保证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不管是谁当皇帝。这也正是刘邦的高明之处从底层起家的刘邦知道底层百姓需要的是什么,知道各级官员关心的是什么。
02
1962年中央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就讲刘邦对大臣的意见无不遵从,毛泽东认为刘邦是一个采纳多方建议的一个皇帝,并且认为刘邦能够打败项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用人得当。
刘邦自己都说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知人善用:打仗我不如韩信、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但是他们三个人都愿意跟着我干,也因为有他们三个我才能打败项羽。
其实刘邦的才能确实不高,但是他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点就是会用人,会让人信服。韩信、张良、萧何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如果他们不是遇到刘邦或许一辈子也只能是一个小人物默默无闻罢了。
反观项羽只有范曾一个谋士,并且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劝阻,本来有很多次机会除掉刘邦但是都被白白的浪费掉了,并且还不听范增的建议。这也就导致项羽的失败是注定的。
毛泽东在晚年的时候经常读史书,特别是对刘邦这个草莽出身的人特别推崇,毛泽东还认为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懂得普通百姓的心理需求。
这就是毛泽东后期经常说的“粗人出人物”的定论,虽然刘邦出身不高甚至说也就是一个混子,但是也正是刘邦混子的出身让他对人性更加的了解,让他在识人、用人方面高人一等。
&34;是毛泽东晚年最经常说的话,像刘邦、朱元璋都是没有文化的,但是他们都成就了一番伟业,像李后主、宋徽宗他们确实有文化但是都做了亡国之君。
或许毛泽东之所以对刘邦这么推崇是感觉两人比较相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