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是治疗偏头痛的首选药物,科学服用注意4点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是临床用来治疗偏头痛的一种特异性治疗药物,《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2011》指出,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的头痛消失与疗效维持在所有曲坦类药物中最显著,头痛复发率最低。但很多患者与临床医生对其不了解,服用剂量与时间发生错误,导致药效不明显或起效很慢。有的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种特异性治疗药物,从而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治疗偏头痛,长期服用导致胃肠道受到损伤等。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是一种什么药,如何科学口服。
一、什么是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它有什么作用?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是第二代曲坦类药物;在《国家医保目录》中属于“神经系统用药”中的“抗偏头痛药物”;在药理作用层面上属于5-HT1B/1D受体激动剂;在《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2011》中属于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特异性治疗药物;在《美国偏头痛循证指南2000》中属于偏头痛发作期治疗的A级推荐药物。
曲坦类药物为5-羟色胺1B/1D受体激动剂,能特异地控制偏头痛的头痛。临床研究表明曲坦类药物有显著独特的优势——显著而具有选择性的药理作用,简单一致的药代动力学,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处方资料,基于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建立的疗效,轻微的不良反应,以及良好的用药安全记录。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2011》指出,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口服作用快速,头痛消失与疗效维持在所有曲坦类药物中最显著,头痛复发率最低。能快速,持续止痛,减少头痛再发生,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状态。
针对利扎曲普坦片10mg治疗偏头痛的效用,有研究人员对70527次患者发作经验进行一项开放标签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扎曲普坦片在79%的发作治疗中,在服用1小时内起效,27.8%的患者头痛完全缓解。服用后2小时,74%的头痛发作完全消失。研究证实利扎曲普坦10mg对偏头痛治疗起效迅速,具有高效性。
二、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可以治疗哪些病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可针对成人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发作的急性治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用于儿童、青少年偏头痛(6-17岁)急性治疗。包括有先兆偏头痛、无先兆偏头痛、经期偏头痛、儿童偏头痛、前庭性偏头痛等。
三、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的作用机制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可同时作用于脑膜血管的外周和中枢,作用机制主要为三个方面:
①抑制脑膜血管周围三叉神经释放作用于血管的神经肽,从而阻止血管的扩张和神经源性炎症。
②收缩异常扩张的脑膜血管,使其恢复到正常管径,减少疼痛信号的产生。
③抑制中枢三叉神经尾侧核的激活,阻止疼痛信号向中枢传导,抑制中枢敏化,使头痛和伴随症状消失。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激活的三叉神经疼痛传入效应的抑制来控制偏头痛的急性发作。再说的简单点,就是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可防止神经释放可引起偏头痛的物质,从而达到中止头痛的效果。
四、科学服用注意以下几点
许多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时使用药物治疗后疗效很好,但也是在科学服用后。因此,服用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服用剂量与时间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口服作用快速,推荐成人10 mg(2片)为起始剂量,若头痛持续,2小时后可重复一次,24小时内用药剂量不超过30mg。儿童偏头痛推荐剂量:体重<40Kg者为5mg/天,体重≥40Kg者为10mg/天。为预防MOH(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每个月使用不超过10天。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应在头痛刚刚发作时就足量使用,千万不要等到痛得实在受不住了再用药。延迟使用不光可使疗效下降、头痛复发及不良反应的比例增高。而且当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发生时,药物可能会被吐出来,根本无法起效。
2、注意起效时间
由于每个患者个体情况有差异,对药物的耐受性也不一样。对某一个患者而言,初次服用无效,继续服用,可能另一次发作有效。因此需要给予药物一定时间的耐受反应。
3、注意联合用药
偏头痛发作多伴随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当发生严重的恶心和呕吐时,可以使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止吐和促进胃动力的药物联合用药,不仅能治疗伴随症状,还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头痛的治疗。
4、注意不良反应
常规剂量下,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不良反应轻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疲劳无力、嗜睡、疼痛和压迫感、头晕,且与剂量有关。意思是多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错误剂量的服用有关。
总结
综上所述,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具有起效迅速、高效止痛、持续止痛、减少头痛复发的作用,是偏头痛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在头痛发作后立即服用最有效。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病情不一样,具体能不能用药、怎么用药还是应先经过神经内科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