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李氏朝鲜的真实关系:名为宗藩,实为同盟且相互提防
本篇文章来捋清楚明朝和朝鲜的关系并非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铁”,更有甚者认为明朝对朝鲜是直接控制那种。不少人对“朝贡”有着很深的误解,认为朝贡过的国家就归自己调遣了。实际上明国在内的大多数中原王朝把外国使者到访都视作朝贡。
而不愿意打着朝贡名义进入中原王朝的外国使团要么拒绝入境,要么将其视作“蛮夷”对待。自然而然全世界都是中原王朝的“朝贡国”了,像一些国家又不懂汉语语境里的“朝贡”意思,为了赚中原王朝的钱就自称朝贡。
明朝时期在华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一针见血说过“表面上是全世界向中国朝贡,其实是中国在向全世界朝贡,即使中国知道仍要这么做。”厚往薄来的朝贡制度只是明朝以及大多数朝代统治者自欺欺人的方式。就说大家熟知的三国,孙权向曹丕称臣并进贡,莫非曹丕就能有效控制江南?
所以一些人因为搞不清楚“朝贡”的含义还闹出了笑话,比如1523年日本两个大名大内家和细川家的使团因为把国内矛盾带到中国内地解决,从而在宁波一带大打出手,结果当地不少无辜百姓受牵连,被杀红眼的日本使团屠戮。这件事在历史上叫“宁波争贡”,一些人就理解成日本两个大名为了争先恐后给明国进贡而打起架来。
倭寇
朝贡问题解释到这里,明国无法控制朝鲜半岛,也无权干涉朝鲜内政。其实明国朝廷都清楚朝鲜不是真正的藩属国,而且还在北方边境设置军队提防朝鲜。(出自《明代辽东边疆史》)
整个明朝明军在东北防御的对象大体有三个对象,第一是蒙古部落,二是女真人,三是名为藩国的高丽(朝鲜)。曾任兵部尚书的霍冀在《九边图说》评论:辽东镇地理形势时写道辽东全镇,延袤千有余里,北拒诸胡,南扼朝鲜,东控福余真番之境,实为神京左臂。(出自《明代辽东边疆史》)
明国和朝鲜关系并非很多人想象那么亲密
明太祖朱元璋给朝鲜的政治立场有一个基本的定位,他说:高丽(指朝鲜)地界辽左,其国君臣畏威而不怀德,此以诚抚,彼以诈应;此以仁义待之,彼以谲诈来从。昔尝诱我辽东守将李谥为叛,朝廷先觉,故不能为害。今不可不为之备!此夷不出则已,使其一出必有十万之众。定、辽境土与之相接,宜阴戒斥堠以防其诈,凡事有备,庶不失机,其慎之哉!”这体现了朱元璋对朝鲜的不信任和足够的戒备,对明后世统治者不可能不产生影响。
朝鲜半岛和日本
总体论之,明与朝鲜的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对明廷威胁不大,但仍不可以不防之,正如《皇明九边考》中所言“其人多仁柔,惧女直等夷,故防之也不为患”。
朝鲜相比蒙古虽不被明廷的高度重视,但也没有掉以轻心对高丽(朝鲜),朱元璋还说:“朕观高丽,自古常与中国争。昔汉唐时,辽皆为所有,直抵永平之境。恃远不臣,时时弄兵,自古无状……今营缮造作暂宜停止,且令立营屋以居。”
通过后续历史来看,当李昖向北京朝廷告知朝鲜七道被日本占领时,北京朝廷都怀疑是朝鲜和日本勾结起来谋害明国。李昖告诉大臣们要请明军出兵协助时候,大臣们都反对,理由就是深怕明国趁火打劫占领朝鲜仅剩不多领土。讲到这里,明国和朝鲜除了表面的宗藩关系,实质上是互不信任,这也正是国之常情。
朝鲜王朝的城市
再说个有意思事情,当时明军的战斗力也不被朝鲜人以及其他国家看得起。
当时欧洲人画的明朝地图
比如在1592年日军刚刚入侵朝鲜之际,当时日军尚未和明军交战,参战的大名毛利辉元就认为朝鲜军强于明军。(出自《严岛文书》)
西班牙人德阿德评价:明国人一点也不好战。他们非常依赖城墙的防御工事(应该说的长城)。因此,如果夺走他们的堡垒,就可以在平原战胜他们。
已经在明国生活过二十年的利玛窦说:我觉得把中国人视作武士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他们不比妇女更有勇气,他们不认为逃跑是耻辱,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侮辱……只有士兵才带武器,别的人不许家里有一把刀,总而言之,他们只因为人多才可怕。
甚至当时明朝首辅张居正也不看好明军战斗力:明兵乃三兽,侵吞军队利益时如⽣翼之虎,讨好当局时如媚物之狐,出逢⼤敌时如遁逃之⿏。
总之明军在壬辰战争进入朝鲜战胜日本人之前,在日本以及欧洲各国人眼里不算一支强军,如同英法战争前欧洲没人瞧得起英格兰军队,所以朝鲜人看法应该类似。
明军之所以被看得这么贬基于嘉靖年间明国被北方蒙古屡次侵犯,倭寇横行于江南地区。尽管经过张居正、戚继光等能人改善军政情况下,明军战斗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仍然给当时人一种羸弱的错觉。
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