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物道君语:

康熙的秋心,装着丰收和圆满,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十月,恰是秋色入山河:漫山红遍、橙黄橘绿、碧云黄叶、寒烟翠波……所以总说秋天像一幅画。

丰收的秋天,像一个盛世,硕果累累,满载希望。还像康熙年间的瓷器,明艳大气、炫目灿烂……康熙,仿佛有颗“秋心”。

虽然歌里唱,愁字是秋心拆两半,可是康熙的“秋心”不愁。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天下,从平定内乱,到收复台湾,他开创了一个盛世,被誉为“千古一帝”。

他把自己所期待的丰收和圆满,凝成一颗秋心,落在瓷器里。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如果只用一种颜色代表秋天,那一定是金色。

不仅因为处处金黄色,更因为古代阴阳家认为,木主管东方和春季,火主管南方与夏季,金主管西方与秋季,水主管北方与冬季。

那如果只用一种颜色代表皇家,那也一定是金色。

黄金,是最贵重的金属。渐渐地,与之相近的黄色,也变得贵重起来。从明朝开始,对黄色的使用更加严格限制。到了清朝,明黄色的衣服为皇帝、皇后专用。皇宫中,黄釉瓷器的使用,也有严格的等级之分。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康熙希望皇家的瓷器,能更辉煌、尊贵,于是匠人们便尝试把金融入釉色。因为黄金,既稀有又珍贵,无疑最彰显身份。

比如这一盏胭脂水釉小杯,让人想起一片绯色晚霞,在落日里泛着点点金光。

原是因为,釉中添入了万分之一二的金,再经低温烧成。看起来温软轻柔,随着角度泛起圈圈金色弧光。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比如这尊洒蓝花瓶,像是秋天里最美的明珠——喀纳斯。山明水净,一湾翡翠之上,是数树金黄。

如果细看,蓝底上的花朵像高岗上迎风盛放的菊。

这些花朵,源于“描金”这种装饰手法。用毛笔蘸上调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描绘,然后再低温烘烧。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这种技艺,最初诞生于北宋定窑白瓷,所以“金花”配白瓷就成了一种最经典的搭配。

而这两件器物,将巩红釉、描金、白瓷融为一体,仿佛在一张素雅的纸上作画,漫山红叶泛着橙光,金色太阳照耀,灼灼闪亮。

瓷上的金,是金秋的金,满目灿然;也是金贵的金,稀有而珍贵。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总说秋色如画,或许还因为它浓淡相宜。

除了金色,我们眼中的秋天,总是绚烂而富有层次。就像诗里说的,“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浓时,似一团火,又如郎窑红瓶。红釉在烧制过程中缓慢向下流淌,晶莹鲜红,尤似牛血初凝。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浓转淡时,像豇豆红太白尊,红似诗仙脸上醉醺醺的红晕,又似雀斑少女粉扑扑的脸颊,还似福建霞浦的秋日晚霞。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或许,豇豆红这般神奇的颜色,最能代表变幻的秋色。

比如这一对印盒,本打算烧成豇豆红,却因烧造失败,表面的大部分变成了苹果绿。

想来秋日的水果,比平时更清脆香甜。酝酿许久,热闹枝头。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鲜亮时,如这尊孔雀绿花插,好似九寨沟的水,“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清淡时,又如这尊天蓝釉梅瓶,晴空万里无云;或如月白釉柳叶尊,一轮秋月挂清秋,不知不觉念起“月落乌啼霜满天”。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而真正的浓淡相宜,当属康熙年间的青花。蓝得浓郁匀净,也叫“翠毛蓝”,有如蓝宝石一般澄澈。

有的匠人,用上了“分水皴技法”,将青花颜料调配成不同浓淡,再用大量含水的“鸡头笔”,让青色幻化出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五种,就像中国画里的“墨分五色”。

无论是辽远天空,还是重叠山峰,立体感与意境尽在其中。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而青花五彩,更是康熙年间的一绝,“彩中有青,青里生彩”。最美当是青花十二花神杯。虽名为青花,但却是青花少、五彩多。

釉下的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恍惚间只有素净,可仔细一看,却有清清淡淡的五彩。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十二杯对应十二月,一杯一花,一面绘画,依次是迎春花、桃花、牡丹花、石榴花、荷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花、月季花和梅花……

明艳的花,偶有三两朵,清晰的枝干,生长在山石朦胧间。虽然许多花并不开在秋天,但当它们摆放于眼前,一半素雅,一半热闹,仿佛浓淡相宜的秋天。

康熙的秋心,能装下晴空澄明万里,也能装下山河层林尽染。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如果说青花五彩,是比青花更丰富、更多彩的秋天。那珐琅彩,才是真正的秋,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盛宴。

让瓷之色能变幻繁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说在瓷胎上画珐琅是一项实验,那么从康熙在位第二十七年,匠人们就开始着手,直到五十九年才研发成功,耗时三十二年。

尽管那时许多画师都是欧洲人,而且珐琅颜料都靠进口,但依然阻挡不了康熙想烧制成功的心。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曾听说一个叫陈忠信的法国传教士,他给康熙写信,想进京传教,结果没有被允许。接着他又写信,说自己会画珐琅,康熙便马上允许。

或许因为康熙太喜欢珐琅彩的富丽夺目了,所以这时的珐琅彩瓷表面,都被画满了珐琅。素胎像是画纸,珐琅彩像画,画比纸重要。

就像这尊莲瓣碗座,通身金红的莲花瓣,绚丽欲滴。

虽是红莲怒放,却不免让人想到深秋最红火的叶,或许是香山的黄栌,又或许是《西洲曲》里的乌桕。

秋天也是如此,人间处处有景致,被涂满了色彩,红橙黄绿、缤纷锦簇。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如果要用一种彩瓷,给康熙的秋心做一个总结,那一定是珐琅彩。因为珐琅彩瓷,专门为皇室而烧制,产量极少,每一件都是精品。

而如果用一样瓷器来代表,那当属“九秋同庆”纹碗。

不同于十二花神杯一杯一朵,这一只碗上,就有九种秋天的花盛放于此。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开得热烈肆意,开得红火烂漫。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庄子》里写,“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万宝,便是说各种果实。

秋有万宝,九秋同庆。这只碗,盛满了丰收的愿景,盛着一年当中,最金贵的秋天。

除此之外,康熙年间的瓷器,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听起来,很像丰收满满、沉甸甸的秋天。

这个时节,万物成熟,我们丰收,收获了一幅金色的画卷,满目灿然,浓烈厚重。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

我想,站在盛世开端的康熙,应该也见过这样的景,也有了这样的胸怀和审美。

一个人的审美,永远离不开他所在的时代。所以康熙,开启了清三代瓷器的审美巅峰,品质精美、千姿百态。

每当我们看见这些物,亦是借这些物,去看见一个帝王的性情,去探寻一个时代的气象。

如果秋心,藏着“浩气走千山”、“秋收万颗子”。

那么康熙的心,当如是。

康熙的秋心,装着一个盛世,还有缤纷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