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粟裕病逝,一位老部下拒送最后一程,王必成发火:你敢不来
粟裕是湖南怀化人,出生于1907年,由于家境还可以,他从小就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1925年,18岁的粟裕考入湖南第二师范学校,在校读书期间,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并走上了革命道路。红军时期,粟裕长期担任参谋长的职务,没有太多展示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进入新四军任职,先后担任过第二支队副司令、苏中军区司令员和苏浙军区司令员等职。担任军事主官后,粟裕的指挥才能逐步显露,在战场上多次给日伪军沉重打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期间,粟裕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带领华野打了许多硬仗和恶仗,淮海战役更是以60万大破敌军80万,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主席亲自点将,让粟裕担任志愿军统帅。但当时粟裕病重,无法成行,这也成了他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遗憾。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并且在十大将中排名第一。但不少军迷还是认为他的军衔授低了,确实如果单看战功的话,粟裕理应被授予元帅,但他红军时期的资历和职务稍显不足,这也是他最终错失元帅军衔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先后担任过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和军科院副院长等职。1984年,为中国革命奉献了毕生精力的粟裕将军不幸病逝,享年77岁。遗体火化时,在他头部的骨灰中发现了三块弹片,这才揭开了他长期头疼的原因。粟裕病逝后,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由于沿途需要经过的地方很多,组织上便让南京军区提供帮助。
当楚青携带丈夫的骨灰来到南京时,粟裕的老部下王必成特意为老首长设置了灵堂,并亲自祭奠,痛哭失声,在场众人无不落泪。新四军时期,王必成就在粟裕的指挥下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继续跟随粟裕作战,是粟裕最为倚重的战将之一。王必成对粟裕高超的指挥艺术十分佩服,二人在战场上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58年,粟裕受到错误批判,鉴于当时的形势,不少人选择了沉默。只有王必成不管不顾,为老首长仗义执言。后来粟裕被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来到军科院当副院长。王必成为了给老首长平反,多方奔走,令粟裕十分感动。粟裕病重时,王必成更是多次前来探望。粟裕病逝的当天,他就准备乘飞机来北京送老首长最后一程,在楚青的劝说下才没有成行。
这次楚青携带粟裕的骨灰来到南京,王必成全程陪同,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当楚青将要离开时,粟裕的一位老部下张文碧却借口开会不愿意来送行。早在红军时期,张文碧就是粟裕的部下,他跟随粟裕的时间比王必成还要长。那么张文碧为何不愿送老首长最后一程呢?主要原因是当时粟裕还没有平反,他怕自己会受到牵连,这才以开会为借口不愿送行。
王必成得知后发了火,立即给张文碧打电话:为了避嫌,老首长最后一程你都不来送?太不像话了,你马上给我过来!王必成的资格比张文碧老,当时的职务也比张文碧高,加上正在气头上,所以话说的有点重。张文碧也觉得自己的做法确实不妥,当即答应前来送行。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生性耿直的王必成确实是性情中人,他对老首长的敬重完全是发自内心,没有任何功利色彩。1989年,王必成将军病逝,享年也是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