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疑问:越王勾践是否真的卧薪尝胆?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于成语“卧薪尝胆”的背景讲述。
卧薪尝胆形容的是一个人奋发图强的意志力,为了实现目的不惜睡在草堆里,用苦胆勉励自身斗志,通过艰苦环境的影响,让自身成长的速度更快!
众所周知,成语卧薪尝胆典故的主人是越王勾践,然而越王勾践当初真的做到卧薪尝胆了吗?
由于时间久远,我们所了解的很多历史有名的典故都是经过后来文人学者刻意加工而成的,因此主角未必是主角!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他带着仅剩的五千兵马逃亡到会稽,结果被吴王夫差追上了,此时越王勾践为保命,只能向吴王夫差求和。
吴王夫差很享受胜利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于是他把越王勾践带到了吴国宫廷内。
曾经是高高在上的越王,如今在吴国宫廷内只能是一位普通的苦差役,越王勾践在这里过了三年生不如死的日子,他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时时刻刻忍受着吴王夫差的侮辱和责骂!
忍辱负重的越王勾践终于等来了吴王夫差放他回国的日子!
后来,越王勾践为了打败吴王夫差,选择日日勤学苦练,他为了让意志力变得更加强大,便让自己睡在了硬柴堆上,每日还要吃苦胆,通过虐待身体的方式来锤炼意志,最终强大的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因此也成就了一则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如今的卧薪尝胆用来激励学者奋发图强的决心!
为何有很多人怀疑越王勾践当初没做到卧薪尝胆?
是因为《左传》和《国语》这两部作品中都没有明确记载关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件,有一部分人认为越王勾践只做到了卧薪或尝胆!
最早发明卧薪尝胆成语的是大文豪苏轼,也是苏轼最早将卧薪尝胆两个词语连接在一起使用的,因此也让一大部分人高度怀疑越王勾践当初根本没有做到卧薪尝胆!
在苏轼笔下的卧薪和尝胆的主角都不是越王勾践,而是孙权!
大文豪苏轼在《拟孙权答曹操书》中提出了卧薪尝胆一词!
最早将卧薪尝胆成语用在越王勾践身上是历史小说家冯梦龙!
真正让卧薪尝胆成语被广泛使用,并且认可是越王勾践的艰苦奋斗行为的是清朝时期的作家吴乘权!
宋代有学者就对卧薪尝胆一词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卧薪是把一种味道极为苦涩的药材放置在眼睛上,卧薪和尝胆只是通过味觉和视觉让身体感觉到苦,不是单纯的睡在了柴堆上,让身体感受到疼痛!
时间久远,已经无法得知最早创造“卧薪”、“尝胆”一词的大文豪苏轼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哪里?
为什么一定要了解卧薪尝胆背后的故事?因为历史本身就非常严谨!
于我们而言,历史只是一页纸张一行字;
可对于历史故事里面的人物来讲,历史就是真实的生活,生活值得尊重,生活也值得品味,因此历史也值得品味!
了解历史故事,也可以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眼睛,比如:中国古代的窗户为何向外开?外国的窗户为何向里开?
如果把两扇窗户都向里开的话,打扫卫生不是很方便吗?
为何我们的古人要把窗户往外开?如果你了解原因,可以把答案写在评论区,愿与君共习!
用挖掘历史的心,了解生活的小常识,让我们更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