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除了白开水,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喝这三种饮料
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老罗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带一杯白开水,这样的习惯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老罗每次去到朋友家里,看到别人泡的好茶,或是在炎炎夏日,看到别人手里的冰镇饮料,都恨不得来上一口,但作为糖友的老罗只有羡慕的份儿。
是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只能和老罗一样,在炎炎夏日,也只能和白开水作伴?
一、糖尿病患者并非和饮品“无缘”,三种饮料不用怕!
糖尿病的实质在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和糖分的摄入来维持身体健康。
许多饮料所含的糖分较高,如碳酸饮料和果汁等,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用这些饮料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有必要避免此类饮品。
至于糖尿病人只喝白开水,这也不完全正确。糖尿病人可以喝低糖的饮料,接下来就看看有哪几种:
1、无糖黑咖啡
咖啡本身并不含糖,而且黑咖啡不含脂肪和卡路里,因此不会影响血糖水平。其次,研究表明,咖啡中的咖啡因和其他成分可能对糖尿病有益。
咖啡因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一项研究发现,喝1~2杯咖啡可以使血糖水平降低10%左右。
而且咖啡中的抗氧化物质和多酚化合物可以减少组织受到氧化压力的影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另外,咖啡中的某些成分还可以改善脂质代谢,并有助于预防肝病等并发症。
但是在喝黑咖啡的时候要注意饮用咖啡的时间。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在睡前或饭后过量饮用咖啡,以免影响正常的饮食和睡眠。
2、茶饮
在日常的生活中,适量地饮用茶可以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帮助作用,尤其是绿茶和红茶。这是因为茶中含有儿茶素、多酚等,这些成分能够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的水平。
不仅如此,茶还有一些其他的好处,例如茶中含有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有效地减少身体内自由基的数量,从而减缓糖尿病所造成的危害。此外,在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程度和控制血压指标方面,茶也具备一定的作用。
另外喝茶时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茶的饮用时间和饮用量。在早晨空腹时饮用茶,可能会因为茶中的咖啡因和多酚类化合物的刺激,导致血糖升高,长期大量饮用茶也会对肾脏造成负担。因此,建议在饭后1小时左右饮用不超过150毫升的茶类。
而且,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茶叶时,要选择高质量、安全的茶叶,避免选择不洁、含有农药和重金属的茶叶,这些物质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酸奶
酸奶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因为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钙和其他重要的营养物质。此外,酸奶也富含乳酸菌和益生元,这些益生元和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和消化系统的平衡,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酸奶的糖分含量相对较低。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摄入的糖分量以控制血糖水平,因此酸奶是他们的理想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在喝酸奶时不要过量饮用,每天的摄入量控制在一杯以下。而且一定要选择低脂或无脂酸奶,这样可以减轻身体负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健康问题。
注意与药物的配合。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维持血糖稳定,饮食中的酸奶也要与药物进行协调。因为部分药物在酸性环境下易受影响,影响药效,所以在饮用酸奶时也要注意这点。
二、想要稳定血糖,这三件事不可少
1、每天8-9小时睡眠
睡眠不足会对身体的代谢产生负面影响。睡眠不足使得机体分泌的荷尔蒙失调,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导致血糖升高,长期下去,不仅会引起糖尿病,还会加重糖尿病的情况。
而且睡眠不足还会导致激素失调,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使它产生的胰岛素变少。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导致血糖代谢障碍,从而引起糖尿病。
另一方面,睡眠质量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睡眠质量差的人,容易产生疲劳、烦躁等症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良好的睡眠质量,是糖尿病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2、每周2-3次运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每周进行2-3次体育锻炼对糖尿病患者有益处。因为糖尿病是由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的高血糖症,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从而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糖异常的发生率。
另外,运动还可以减轻体重,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与肥胖有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代谢,减少体重,进而可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时,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育锻炼史、饮食和药物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定制,达到最佳效果。
3、控制高盐高脂肪摄入
糖尿病患者不要摄入过多的含盐、含油的食物,如方便面、油炸食品等,尽量多摄入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这样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同时减少对高盐、高脂肪的需求。
因此在调味时,可以使用低钠盐代替普通盐,使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这样能让食物更加健康。在制作饭菜时也可以选择清蒸、水煮、煮汤等烹饪方式,这些做法可以减少食物中的盐分和脂肪含量。
参考资料
[1]《糖尿病预防与治疗》-中华医学会期刊2018-03-12.
[2]《老年病科学防治》-中医网-2016-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