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提起波伏瓦的名字,很多人总会想起《第二性》,或者是一个叫萨特的丑男人。

波伏瓦一直信奉“只恋爱不结婚”,和萨特维持了长达50多年的开放性关系,在此时间,虽然他们都在外面有其他情人,却坚定地认为彼此无可替代。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讽刺的是,在这段关系里,很多人对萨特用“风流成性”轻轻带过,对波伏瓦呢,却一直口诛笔伐,甚至有人用“荡妇”羞辱她。

这样的人身攻击长达40年,可波伏瓦却学会了与这些误解、诋毁、谩骂共处,始终坚定自己的选择。

那么,波伏瓦和萨特的开放性关系,究竟是精神伴侣,还是出轨的遮羞布呢?她为什么非要选择开放性关系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阅读这本在豆瓣评分高达9.0的《成为波伏瓦》,也在其中找到了答案。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01 她怕过母亲的人生,奋力成长

1908年,波伏瓦出生,当时她家在法国还是颇为富裕的。

因为她父亲是贵族,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虽然是相亲认识,但他们婚后却十分恩爱,而波伏瓦的降生,也让初为父母的他们无比欣喜。

那时的波伏瓦是快乐的,她被父母捧在手心疼爱,3岁被培养了阅读习惯,5岁半开始上贵族学校,7岁开始创作,8岁读完了家里的所有小说。

若家中一直是如此优渥地条件,波伏瓦或许会无忧无虑成长,并成为父母所期盼的大家闺秀,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将她们一家的命运全部拉入低谷。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因为家庭收入暴跌,波伏瓦的父母与之前判若两人,父亲流连于妓院和赌场,而母亲则对丈夫的挥霍听之任之,不打扮也不护肤。

最糟糕的是,父亲开始认为她没必要读太多书,只要长得好看就可以了,母亲呢,完全活成了一个家庭保姆。

父母的转变,让波伏瓦无所适从,她做了很多努力,以为只要自己越发优秀,父母就会如从前一般认可她,一家人便能回到过去的家庭氛围里。

可事实是,父母自己都被生活困住了,根本无暇顾及波伏瓦,她看着母亲活得无比艰辛,可父亲还婚内出轨,最终直接抛弃母亲,越发恐惧自己过上母亲这样的人生。

当时,很多人跟她说,女孩子再大些,嫁个有钱人就可以改变命运,重新过上富裕的生活。

可波伏瓦从未没将这些说辞听进去心里,因为她在读《小妇人》这本长篇小说时,心里早就暗暗有了此生不结婚生子的决定。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当她清楚地知道:父母不可能再回到从前时,便将所有精力放在自我成长之上,她认为,再靠谱的男人,再美好的婚姻,都会在遇到人生坎坷后,变得面目全非,无论何时,自己有能力才是最好的安全感。

是啊,波伏瓦亲眼目睹了原本幸福的家走向破碎,她比任何人都知道,女人这一生,最可依靠的是什么。试想,若是她的母亲有能力,或许就不会惨遭父亲的抛弃吧。

所以,1927年,年仅19岁她,就发表了一份个人“独立宣言”,宣称“我决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她拒绝父母对事业和婚姻的所有安排,决意把人生的主动权牢牢捏在自己手中。

从此,波伏瓦的努力近乎疯狂,她不仅同时就读于两所学校,还在2两年时间拿到6个高等教育的资格证。

最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是,她21岁毕业后,就还参加了哲学教授资格考试,成为了法国史上最年轻的通过者。

我们不难发现,原生家庭带给波伏瓦的,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认识及思考世界的途径。

所以说,波伏瓦还是蛮幸运的,她从小阅读,早就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家道中落、父母离异之时,她虽然有受影响,但却全部化作积极向上的力量。

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对原生家庭的解释:“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而命运抽走了波伏瓦的好牌,她却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打好牌的能力。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02 她遇见挚爱的人,不愿走入婚姻

波伏瓦参加哲学教授资格考试时,遇见了与她纠缠半生的男人萨特。

其实,波伏瓦一开始爱慕地并不是萨特,她早就对男同学马厄一见钟情,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为马厄迷人的外表和得体的举止着迷。

而萨特呢?根本就不曾引起波伏瓦的注意。因为他实在是太一般了,甚至可以说的上是“丑陋”。

《存在主义咖啡馆》这本书中,曾形容过萨特的外在:

“他佝偻着背,嘴唇像石斑鱼一样往下翻,面颊凹陷,耳朵突出,双眼望向不同的方向,因为他几乎失明的右眼严重散光,时常会向外游离。”

话说,长成这样,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恐怕在现实生活中,连老婆都找不到吧!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虽然波伏瓦对萨特无意,萨特却早就注意到了她,在他眼里,她美丽、叛逆、勇敢和美得与众不同,比他曾经的所有女人都特别,于是,他开始对波伏瓦展开猛烈追求,

可波伏瓦根本不愿意理他,因为她早就在旁人的嘴里得知他是个花花公子,听说他找了无数女人,只是为了证明长相不重要,他可以凭借真心,追到自己喜欢的所有女人。

谁知道,波伏瓦越是不理萨特,萨特的追求就越是猛烈,想尽一切办法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不说,还不停地主动跟她说话。

半个月后,萨特发现波伏瓦加入了马厄所在的三人学习小组,他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之后,他和波伏瓦交集越发频繁起来,仅仅13天时间,他就住进了波伏瓦心里。

在此过程中,波伏瓦发现他才华斐然,不仅放下了对他的成见,还被他的才华折服。

而萨特很会撩波伏瓦,关键时刻给她方向,迷茫之时给予她鼓励,还对她说道:

“你要保持最珍贵的自我,保持你对自由的热爱、你对生活的激情、你的好奇心,还有你想成为作家的决心。”

波伏瓦一听这话,立刻就觉得他是理想中的爱人,认为只有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自己才会迅速成长,并成就一番事业。

在1929年7月22日那天,波伏瓦还特地在自己的在日记里写道:“我要把自己交给这个男人,我对他有绝对的信心。”

接着,他们陷入了热恋,一起谈哲学、文学、朋友、冒险,漫步街头,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

波伏瓦经常和萨特待在提一起,可依然觉得时间不够,而萨特呢,将她当作了生命里最重要的女人,不止一次说道:“她在我生命中有了其他人无可替代的地位。”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读到这里时,我以为他们会像众多相爱的人一样,在对彼此足够了解后,携手走入婚姻。

不料有一天,萨特却在巴黎卡鲁塞尔公园散步时,对波伏瓦提出了常人无法接纳爱情契约。

契约内容为:保持恋爱关系,不同居,可以偶尔和别的人恋爱,但是双方绝对坦诚,不能有任何欺骗。为期两年,可以续约。

我想,任何一个成年人都知道这个契约意味着什么,波伏瓦也不例外,可她听到这个契约却欣然同意了,因为她早在儿时就对婚姻失望透顶了。

廖一梅曾说:“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可波伏瓦已别无所求,在她心里,长相厮守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萨特懂自己。

我想,最好的爱情就是像波伏瓦和萨特一样,像是一个独行者遇到另一位独行者,两人互相懂得,懂得对方的才华,懂得对方的坚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成年以后,开始习惯性带着面具去迎合世俗的一切,这时,倘若有一个人愿意透过面具去理解你,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03 她接受开放性关系,饱受质疑

很多人知道波伏瓦与萨特的开放性关系时,质疑声不断。

在那些人心里,认为这种“契约”,是他们在玩文字游戏,是萨特玩弄波伏瓦的花招,是萨特不断背叛的借口。

有一段时间,人们发现波伏瓦特别依赖萨特,一直认为她是这段爱情里的“受害者”。

而萨特根本不将他人的看法放在心上,开始了很多次“偶尔的爱情”,而这些风流韵事,他全部都告诉了波伏娃。

其中最出名的奥尔加,是波伏瓦的学生,波伏瓦看见萨特疯狂追求奥尔加,从不阻止,还将奥尔加当成了年轻的自己,直接开始了“三人行”。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但没过多久,波伏瓦就接受不了这样的畸形关系,她说道:“我试图在这种关系中得到满足,但我白费力气,我从未感到自在。”于是,“三人行”很快分崩离析。

后来,萨特承认了这种关系的失败,对此段关系的感悟是“他人即地狱”,直接写在了他的《隔间》里。

而同样感到痛苦的波伏瓦,也通过文字发泄着愤怒,写出了第一部小说《女宾》,并大获成功。

针对这部作品,她直接表露了自己的心态道:“通过在纸上将奥尔加杀死,我将以前对她的苦恼和愤怒通通清除了。”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在《成为波伏瓦》这本最新传记里,我惊讶地发现,波伏瓦的感情生活远比大家想象中的精彩,虽然比不上花花公子萨特,但她一生交过的情人也不在少数,甚至男女都有。

她的学生知道后,还写了自传讽刺她:“对于自己班上的年轻姑娘,波伏瓦总是自己先常一口,然后送到萨特的床上。”

尤其是二战之后,波伏瓦受到的非议更多,她到美国美国演讲时,根本没有在意她讲的是什么,所有媒体几乎都在报道她和萨特的关系,有些人更是直接骂她“伤风败俗”。

可是,波伏瓦根本不在意,也没有想过停止这种关系,她后来到芝加哥时,还交了个22岁的男友尼尔森,在交往的那3年里,她们写了近300多封情书。

可是,当尼尔森向她求婚时,她直接拒绝,因为她不愿意成为任何人老婆,更不愿生孩子、做母亲。

回到法国巴黎之后,波伏瓦继续和萨特待在一块,她坚定地认为,只有萨特,才能让她成为更好的自己。

后来,波伏瓦将这段经历里产生的思考变成了文字,集结成《第二性》这本书出版后,在欧洲社会引起巨大震动。

波伏娃认为,在男权社会,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一直鼓励女人一定要独立起来。

在性方面,波伏瓦直言不讳:“女人不仅需要像男人一样,满足自己的肉体欲望,而且更需要体验幸运的性冒险带来的松弛与消遣。”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1931年,是他们定下那个饱受争议的爱情契约的第2年,萨特和波伏瓦将被分配到不同地方教书。

这次分离,让波伏瓦痛苦不堪,萨特看出了她的不安后,提出结婚,并强调只是走一个法律的形式,因为有婚姻关系,国家就必须把他们分配在相近的地方,可她果断拒绝婚姻。

从始至终,波伏瓦都在坚定地做自己,成为自己,而且,她始终认为,享受爱情的方式,就是不要把自己全身心托付给某一个人。

当然,她对婚姻没有任何偏见,只是认为结婚生子和投身写作是“水火不容”的两件事,写作要求时间和自由,而婚姻在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没完没了的责任和束缚。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像波伏瓦一样,渴望着自由和梦想,但是像她一样敢于坚持自我的人并不多。

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迫接受成人世界的规则,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成为波伏瓦》萨特和波伏瓦开放性关系,是真爱还是出轨遮羞布?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过,无法成为我们自己,是一切绝望根源。

或许你不认同她和萨特的开放性关系,却可以学她的生活态度,敢于抛出世俗的质疑声,坚定地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事实上,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来自于外界,而是自己,想要成长,就要不断与自己做斗争,当你战胜了自己对他人的在意,也就踏出了成就未来的第一步。

-全文完-

话题:看了波伏瓦的故事,你有何感悟呢?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

您的评论与点赞,是我努力的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