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的淘金梦:黑龙江大叔与俄罗斯才女邂逅相遇,后来怎样了
一、
在黑龙江省密山市东部,有一个距市区25公里的柳毛乡永胜村,这是一个省级贫困村。
2008年7月,36岁的张国学实在不想在家里种地了。
因为只有初中文化,家庭贫困的他至今还没娶上媳妇,贫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当时,村里有不少人去俄罗斯海参崴做生意。张国学也萌生去俄罗斯淘金的想法,这样通过老乡的介绍,张国学东借西凑,身带一万元钱来到了海参崴。做起了劳保用品服装生意。
刚开始,他把服装从绥芬河过境拉到海参崴,把做生意当成是一买一卖,一手钱一手货这么简单的事情。可是等他来到海参崴中俄边贸市场一看就傻眼了。
出摊的第一天,他站在那里一个劲地用中国话吆喝着,可那里的俄罗斯人谁都不搭理他。他旁边的一位老乡说:“你连俄语都不会说,不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吗?”
张国学不服,依旧坚持着,这样在海参崴中俄边贸市场里空喊了半年,一无所获,把家底子赔了个精光。
这天,异常苦闷的张国学来到一家小酒馆,他一边喝着白酒,一边流泪。不知过了多久,对面走过来一位漂亮的俄罗斯女孩,她披着一头金色的长发,用一双楚楚动人的眼睛打量着张国学说:“这里有人吗?”
“没有人,随便坐吧!”张国学用笨拙的俄语回答道。
俄罗斯女孩噗呲笑了一起来:“你是中国人吧!”
女孩一口流利的汉语令张国学吃惊,通过交谈他得知这女孩叫阿加莎,在远东联邦大学孔子学院读书。
远东联邦大学是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远东地区主要的教育科研中心,对标是黑龙江大学。这所大学除了进行汉语言教学外,还有对中国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任务。
仅有初中文化的张国学心中一喜,如果请她当俄语老师,真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是张国学手中没有请家教的钱,他只好怯生生地要了阿加莎的联络方式就走了。
张国学回到住处,就和临铺的老乡商议:“我现在已经是一无所有了,求求你帮我一下:从现在起,我负责运货、接货、出货;你负责购货、销货,我要多赚钱,去学俄语!”老乡一口答应了。
张国学虽然文化不高,但他聪明能干。
有一天,他听说俄罗斯建筑工地的中国工人需要一批劳保用品,于是,就找到老板,几经协商竟达成了供货协议。
这样一个月过后,张国学和朋友们一起做成了几笔劳保生意,不但赚回了本,而且还有了一点积蓄。
有了钱,张国学就想学俄语。于是他给阿加莎打了一个电话,请她帮助自己补习俄语。阿加莎爽快地答应了,谈好了5000元人民币学费。
当天傍晚,张国学收摊往住处走,他租的房子在列宁大街一处高档小区旁。就在这时,他忽然发现阿加莎正向高档小区一栋别墅走去,无巧不成书,两人竟然是邻居。
于是,张国学跑过去邀请阿加莎明晚来他的住处,吃他做的东北菜,阿加莎非常高兴。
次日下午,张国学提前收摊回家,精心炒了六道菜。阿加莎来后见到桌子上,有醋溜黄瓜,土豆炖牛肉,锅包肉等东北菜,惊叫着:“真香啊,你这样招待我,我该怎样感谢你呢?你不是想学俄语吗?那我就免费教你学俄语,你就请我吃中午菜,怎么样?”王国学连连答应。
20岁的阿加莎年轻漂亮,做事也特别认真。俄语发音最难的是颤音,发音时舌头要拐几道弯,为了帮助张国学发好颤音,阿加莎常常张着嘴让,他观察发音的全过程。
张国学学俄语非常刻苦,每天他把口语记在小本子上,一有空就能拿出来背诵。这样几个月后,张国学俄语进步神速,而且生意也逐步好起来。
二、
2010年6月,阿加莎大学毕业了,她进了父亲在海参崴远东罗斯货运有限公司工作,没事时常去商城看张国学。
这时张国学已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他的服装生意也越做越大。由摆地摊到中国服装商城租店铺,由批件到批量,由批量到成车,由小库房到大场地买卖。生意还扩展到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秋明和莫斯科等地。
张国学生意火了,却遭到了俄罗斯同行的嫉妒,这个俄罗斯人暗地里纠结了一帮俄罗斯无赖想将他从海参崴的中国商城里挤走。
这天傍晚,几个醉醺醺的俄罗斯无赖找上门来,威胁着要他把门面转让出去,否则就要武力解决。
张国学大声争辩,被这些俄罗斯人按住他带出院外,推上一辆汽车。就在此时,正巧阿加莎和她的女友来看他。
阿加莎急忙将几个俄罗斯人拦住质问道:“你们要干什么?这是我的朋友,请你们放开他!几个俄罗斯无赖见状只好放开了张国学,溜溜地走了。
张国学就把中国同行想欲将他从中国商城赶走的事说了一遍。阿加莎非常气愤,他知道这些无赖不能善罢甘休。于是就请了几天假,帮助张国学在商城柜台里卖货。
这天,张国学正在商铺后院的仓库里忙碌着,几个戴着墨镜,手拿木棍的俄罗斯人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
他们二话不说,搬起库房里的服装就往外面停放的汽车上丢。张国学上前阻止,被两个俄罗斯人死死地按住,还大声威胁着:“你乖乖的别动,要不然就打死你!”
正在前面柜台上的阿加莎听到后院张国学声嘶力竭的喊叫声,她操起一把拖布,从小门来到仓库,指着几个俄罗斯人大喊起来:“都给我住手,要不然我马上报警!”
几个俄罗斯人愣住了,因为,有人认识她是远东罗斯货运公司老板的女儿。
“小兔子,这不关你的事,我们在搬中国人的东西!”一个认识阿加莎的俄罗斯青年说。
阿加莎气愤地吼道:“谁说不关我的事情,这里的东西有我的一份,你们要是再抢,我马上就叫警察来!”
俄罗斯青年惊讶地看着阿加莎,又瞧瞧张国学不解地问,我不明白他是你什么人?”
阿加莎将胸脯一挺:“他是我未婚夫,你们赶快给我滚!”
几个俄罗斯青年面面相觑,丢下价值30多万的服装,十分沮丧地逃走了。
张国学既感激又吃惊,他小心翼翼地将货物搬回库房后,红着脸问:“小兔子,你怎么能在大庭广众面前说我是你的未婚夫呢?”
阿加莎转过身来瞧了瞧脸色绯红的张国学反问道:“虽然你只是一个中国农民,但是我看好你的勤劳,为什么就不能呢?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最配做我的丈夫了,难道你不同意吗?”
张国学张口结舌地吭哧半天,额头一个劲地冒汗说:“我比你大十多岁不说,又没文化,家在农村生活困难!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尽管阿加莎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张国学,可张国学却感到自己出身卑微,不敢正视阿加莎那如火的目光,他想要打退堂鼓。
三、
此后,张国学总是躲着阿加莎,她看出了张国学的心思。
这天一早,阿加莎在仓库门口堵住了张国学问:“你为什么总躲着我?我不在乎你的出身和家庭,我看中你的是勤劳和人品,要是你对我不好,我会很伤心的。”
张国学沉默着,他真的不想伤害这个纯真热情的俄罗斯姑娘。此后,阿加莎天天到商城来,天天来找张国学,天天帮他干活。
这天晚上,张国学忙完生意上的事情,在家里精心做了一桌子好菜,然后请阿加莎和她的女友到家里来!”
酒桌上,张国学交了底:“小兔子,我的家真的很贫穷,我这个人没有学历,年龄又大,长相很一般,我真的配不上你,你跟着我会吃很多的苦,我真的不愿意让你看到我的另一面。”
张国学哽咽着把一杯白酒一饮而尽:“我们还是做一个普通朋友吧!”
阿加莎根本就不听:“不,不做普通朋友,我不管你穷还是富,我就是喜欢你!你就是我认定的丈夫!”
这时,在一边的阿加莎女友告诉张国学说:“在我们俄罗斯人的思想观念里,爱情是不讲条件的,俄罗斯女孩不像中国姑娘考虑得那么多。什么金钱、职业、有房有车,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对于婚姻是:只要感觉在一起能幸福开心就行,而且我们的父母不干涉子女的婚事!”
尽管阿加莎和她的女友一再解释俄罗斯年轻人对婚姻的观念。但是,张国学仍然觉得这事不靠谱,他决定离开阿加莎。
这天夜里,张国学将自己在仓库的货物全部搬走,而后,他又把商城里的商铺转兑出去,从此消失了。
阿加莎两天后得知这一消息,她失声痛哭。几天茶饭不吃,脑海里翻来覆去都是张国学的影子。
这样半个月过去后,阿加莎辞去工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找到张国学。
阿加莎首先来到中国人集中的几个市场寻找,没有找到。她又满大街地查找贩卖服装的中国人地摊,可都没有找到。这样,又过去了十几天,她跑遍了商铺,却始终没有找到张国学。
阿加莎这个俄罗斯姑娘,是个非常执着的人,只要她认准的事绝不放弃。
在市场上找不到张国学,于是。她又开始查找在商铺中曾与张国学一起打过工的朋友。开始朋友什么都不说,可是阿加莎天天坐在朋友办公室里的沙发上,她撂下一句话:“你一年不给我提供张国学的消息,我就在你这里等一年!”张国学的朋友被感动了,这么好的姑娘在咱们中国到哪里去找啊?
于是他告诉阿加莎,张国学现在已经不做服装生意了,他在一家中国边贸公司里打工。
阿加沙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开车风风火火地赶到位于别尔沃列琴斯基区的中国边贸公司。
阿加莎看见分别两个多月的张国学时,顾不得俄罗斯的风俗习惯,顾不得富家女的身份,一下子扑到他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历经沧桑的张国学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流下眼泪对阿加莎说:“小兔子,从今以后你我再也不分开了!”
阿加莎跟中国一个老男人在一起的消息,很快被阿加莎的父亲契科夫得知,他大发雷霆,把女儿关在公司里,派人看管起来。
这样过了4个多月,有一天,阿加莎趁父亲出差,买通了公司的货车司机,顺利地跑了出来。
四、
2011年的初春,阿加莎冲破家庭的层层阻力,跟随张国学回到了黑龙江密山的农村,举行了中俄合璧的婚礼。婚后,张国学的父母为了让阿加莎生活得更好,就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在鸡西市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楼房,全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一开始,阿加莎对黑龙江人的生活很不习惯。她不愿意吃米饭,张国学就到商场里去买面包;她不愿意喝稀粥;张国学就到副食品商店给她买红肠。渐渐地阿加莎适应了黑龙江的生活习惯。
当时,张国学觉得太对不起阿加莎了,几次想要解释,可都被阿加莎打断了。她让他放心,她愿尽力做一名中国的好媳妇。
他们婚后不到一个月,张国学与阿加莎商议,决定他继续回到俄罗斯海参崴经营服装,而阿加莎则留在家中照顾公婆。
时间一长,阿加莎感到很寂寞,她给丈夫打电话提出要到外面找一份工作,以此来减轻丈夫的负担。
阿加莎是远东名校的高材生,精通汉俄两国语言。她一刊登求职信息,鸡西市的东方外语学校就找上门来,聘请她担任大专班的俄语教师。阿加莎一口应允。这样,阿加莎就成了一名外教,也不再孤独了。
她高兴地给丈夫打电话说:“我不仅嫁给了一个中国好丈夫,我还找到了一份很满意的工作!”尽管阿加莎嘴上这样说,可她心里隐隐作痛。
因为她父亲在俄罗斯海参崴特别有钱,就在阿加莎来到中国和张国学定居以后,契科夫却撇下了妻子另寻新欢去了。
阿加莎的母亲瓦利娅离婚后,生活得很孤单,她十分想念女儿。在海参崴的张国学当即打电话与在国内的父母商量,决定将洋岳母接到中国,他的父母当即同意。
2012年5月,张国学把洋岳母送到了鸡西与自己的父母见面。
张国学的父母对这个俄罗斯亲家热烈欢迎。这样,瓦利娅就在离张家不远处买了一处住房,定居下来。
由于中俄两国的文化不同,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瓦利娅和女儿与张国学的父母吃饭在一起。
阿加莎和母亲喜欢吃西餐,可张国学的父母喜欢吃中餐。张母想出一个办法,让儿媳妇母女俩先做西餐,随后她再做中餐。
张父见亲家看不懂中国的电视节目,就特地安装了一套室外卫星接收天线,专门为瓦利娅调整了俄罗斯电视节目。不久,阿加莎又介绍母亲去东方学校教俄语,这样母女俩都成了外教。
一晃几年过去了,阿加莎相继生下两个女儿,而母亲也完全适应了中国的生活。
阿加莎看着母亲一天天变老,很孤独,就想给母亲找一个中国的老伴。
这天,她把想法跟丈夫一说,本来要赴海参崴的张国学立即放弃了行程,他到市电视台说明了为俄罗斯岳母征婚的来意。
电视台马上做了节目,播出“外教瓦利亚想找中国老伴共度晚年”的新闻。
节目播出后,前来征婚的人络绎不绝,最后,瓦利娅选择了市高级中学退休的俄语教师王先生。经外事部门批准,与他喜结连理。
如今的阿加莎,一边教学一边做外贸翻译工作,月收入已达一万多元人民币,远远地超出了在俄罗斯的经济收入;她母亲瓦利娅不仅教学,业余时间还和老伴进行中俄图书翻译。
现在,已过天命之年的张国学依旧就在海参崴做生意,每逢节假日就回来看望古稀之年的父母和岳母。一家人大聚会,一家人讲着中俄故事,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