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赵武灵王禅位给小儿子,究竟是对是错?

在赵武灵王身上,有着千千万万“传统史书人物”的身影。

前半生,他英明神武,为赵国拓地千里;后半生,他愚蠢糊涂,结果悲惨去世。

类似的解读,全部基于英雄史观,把成败得失寄于个人身上。

赵武灵王禅位给小儿子,究竟是对是错?

如果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赵武灵王在拓地千里之后,显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凭空多出上千里地,应该由谁去管理呢?

最好的答案当然是王权直属,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的集权。

可问题就在于,如果生产力没有发展到这一步,交通问题没法解决,所谓的“王权直属”就注定是一句空话,到最后还是交给了地头蛇。

赵武灵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他知道自己目前没能在这上千里地的范围内搞什么“王权直属”。

因此,赵武灵王始终在思考,除了王权之外,还有谁适合去管理这块地。

赵武灵王禅位给小儿子,究竟是对是错?

太子可以吗?当然不可以。

一旦这么大的一块地交给太子,那么赵武灵王就将失去对太子的掌控力。

如果太子在赵武灵王身边,他想怎么拿捏都行,太子不敢反抗。

可一旦把太子放出去,那么赵武灵王出台什么命令,万一太子觉得不行,不愿意遵从怎么办呢?

赵武灵王要是敢说废太子,太子在外面直接宣布要“清君侧”,赵国不就内讧了吗?

千里土地所能带来的收益太过庞大,赵武灵王如果不想亲手打造一个政敌,就肯定不能交给太子。

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其他儿子也不行,各大贵族更不行。

于是,赵武灵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坐镇,中央留太子监国。

这样做的好处是,赵武灵王可以亲自动手,消化刚打下来的领土。

坏处就是,太子可能坐大,在背后捅他一刀。

因此,赵武灵王选择了小儿子当监国,刻意冷落了大儿子。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王跑到了新领土,是不是意味着国家的政治中心也会跟着移动呢?

赵武灵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前禅位给小儿子,以安抚国都众多贵族。

赵武灵王禅位给小儿子,究竟是对是错?

那一年,退位的赵武灵王五十一岁,新上位的小国王只有十岁。

赵武灵王认为,这个十岁的小儿子很好掌握,于是放心大胆地去了外地。

但几年之后,小儿子拒绝了前来投靠的楚怀王,这一点让赵武灵王十分不满。

赵武灵王始终强调,秦国才是最大的敌人,只要与秦国作对的,都是赵国的朋友。

楚怀王被秦国害得凄凄惨惨戚戚,赵国应该收留他,然后送回楚国。

可是小儿子却在群臣的撺掇下,做出了那样的决定。

这难免让赵武灵王觉得,自己正在逐渐失去对小儿子的掌控力。

小儿子这时候也十四五岁了,正值青春叛逆期,身边又有一帮野心家,难免也会觉得自己的父亲碍事。

因此,双方的矛盾渐渐变得难以弥和。

在这种背景下,赵武灵王突然对外宣布,他怜惜自己的大儿子,准备提高他的地位。

实际上,这不过是赵武灵王想把大儿子拉入局,玩“主父(赵武灵王)+国王(小儿子)+强势王族(大儿子)”的三角格局。

可是架不住小儿子身边有狠人啊,他们当机立断,在三角格局未形成之前,先把大儿子给清理出局。

如果一切顺利,就顺手把赵武灵王也给清理出局。

这简直堪称战国版本的“玄武门之变”,赵武灵王的小儿子笑到了最后。

赵武灵王禅位给小儿子,究竟是对是错?

从结果来看,我们当然可以说,赵武灵王的选择不对。

但如果我们身处其中,难道就一定能比赵武灵王做得更好吗?恐怕也未必。

赵武灵王面对的几乎是一个死局,想要消化千里领土,就要找靠得住的人。

但在权力的诱惑之下,恐怕除了自己,其他谁也靠不住。

要说赵武灵王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自己不会分身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