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廉颇、蔺相如等一众名臣良将的赵国,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很多人都认为,在赵武灵王时代,由于他胡服骑射,所以使得赵国的国力达到顶峰。
事实上,赵武灵王只能算是赵国强盛的奠基者,但他在位时,赵国国力远未达到顶峰。
真正让赵国步入全盛时期的,是赵武灵王的接班人——赵惠文王。
提起赵惠文王,可能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不好,因为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大哥安阳君,并饿死了父亲赵武灵王。
实际上,政治人物的私德远没有那么重要。
比如李世民,弑兄杀弟抢弟媳,顺便还逼迫父皇禅位,可他依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主。
赵惠文王做了和李世民类似的烂事,但他显然也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国王。
我们完全可以说,赵惠文王执政时期是整个赵国最强的时代。
大家应该听过“完璧归赵”的典故吧?主角蔺相如就是赵惠文王手下的臣子。
另一位主角廉颇,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自然也在赵惠文王手下听用。
成语“纸上谈兵”的主角赵括,在历史上形象不好,但他的父亲赵奢却是当之无愧的名将,留下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典故。
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平原君赵胜,则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赵豹、韩徐为、楼昌等人,只不过因为史料散佚,他们声名不显而已。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史官在讲述上面几人时,总会跟廉颇、凌相如等人并列,可见他们也都是不折不扣的名臣。
能让赵国步入全盛,固然是赵惠文王本人知人善任,但也不能否定赵武灵王的奠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曾经称霸一时的强国,比如魏国、楚国和齐国,都因为各种原因衰落了。
燕国偏远,韩国过于弱小,所以轮也该轮到赵国了,否则秦国的统一时间立刻就会提前。
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强国之后,赵惠文王也面临抉择:到底是应该与另外五个国家合纵呢?还是与秦国交好进行连横呢?
从历史角度来看,合纵显然不太靠谱,因为楚国和齐国都搞过合纵,结果都衰落了。
原因无他,就是秦国的地理环境太好,合纵根本坚持不下去。
但是与秦国一起玩连横就是最优解吗?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到了范雎和他的“远交近攻”,这并不是什么高明策略,只要时机成熟,哪怕没有范雎,秦国也会这么干。
离秦国近的是谁呢?赵国、韩国、魏国、楚国。
换言之,如果是齐国打算和秦国玩连横,没准人家秦国就答应了。
堵在秦国家门口的赵国,要和秦国玩连横,人家凭什么答应呢?
赵惠文王左看看合纵,右看看连横,发现怎么选都是个错,怎么办呢?
纠结了半天,赵惠文王干脆一拍脑袋:不选了,我发明一套新玩法!
于是,赵国开始拼命呼吁,大家要团结起来对抗秦国,同时又不断出兵攻打另外几个国家。
理由也很简单:我赵国处于抗秦第一线,大家应该有粮出粮,有地出地。如果不愿意出,那我就自己拿。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赵国不断壮大,只是为了对付秦国,大家千万别多想!
赵国是怎么步入全盛的,这回知道了吧?
赵国的大多数名将,真正靠着和秦国作战出名的,只有一个赵奢。其他将领的主要功绩,都是因为与其他五国作战有功。
比如廉颇,他的主要功劳都是从齐国和魏国身上刷出来的。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後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
赵国这种行为,立刻让秦国感到不安。
想当初在春秋时期,一个强大的晋国直接把秦国堵死在西方,始终无法涉足中原。
如果放任赵国继续吞食其他五国,焉知他们不会成为第二个晋国呢?
于是,在赵国向东扩张的时候,秦国开始主动出击攻打赵国。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因为他的存在,使得赵国在气势上并没有输给秦国。
可这种看上去英勇无比的行为,却显然无法让赵军在面对秦军时占据主动。
“完璧归赵”之后的三年时间里,秦国多次进攻赵国,并夺取了大片领土。
后来,蔺相如陪同赵惠文王参加渑池会盟,他在会上大出风头,狠狠地打压了秦昭王的威风。
但这种虚张声势的行为,显然就是对秦国示弱的一种表现。
什么才叫真正的不怕呢?那就是秦国邀请赵国会盟,赵国置之不理。
你说会盟就会盟,你算老几?
可赵国有这种底气吗?显然没有,因为他担心秦国会以此为借口攻打赵国,所以乖乖地参会。
秦国一看,赵国来了,那就好办,证明你怕我。
至于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如何表现,那都只是一种强行找面子的做法,秦昭王可以丢面子,但秦军显然不会丢里子。
在渑池会盟结束后,赵国开始更为频繁地攻击另外五国,秦国也没有继续找赵国的麻烦,而是同样攻击周边的楚国和魏国。
这时候,赵国还说自己准备抵抗秦国,大家显然都不信了。
因为赵国抵抗秦国的结果,就是被秦国按在地上揍了三年,然后双方在渑池谈了一次之后,不约而同地对关东五国发起了攻击。
在五国眼中,秦国依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赵国同样不是什么好东西。
赵惠文王通过这种方式,让赵国步入全盛,但却失去了另外五国的信任,这样做值得吗?其实很难说。
战国就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谁都侵略过他国,谁也都被侵略过。
基于我个人的判断,赵惠文王当然希望剪除秦国这个心腹大患,但楚国和齐国的失败历历在目,使得赵惠文王不敢再信任所谓的“合纵”。
因此,一个四不像的怪胎战略新鲜出炉,这显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