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茶起源于哪里饮茶方式从古至今是如何变化的(茶起源于什么地方)

国人开始饮茶的起源,按陆羽在《茶经》中的说法是“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这就把喝茶的年代上推到了神农氏所在的传说时代。

不过,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最早的饮茶记录则是,西汉时期的王褒在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所写的《僮约》之中。

《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所以,茶学家们认为这里提到了以茶待客之事,还有最早的茶叶买卖记录。

换言之,在西汉时期的巴蜀之地,饮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由此也可以推出,中国开始饮茶的年代,可以再往前推一段时间。

而根据东晋人常璩所撰写的《华阳国志》中说,说武王克殷以后,巴人纳贡的贡品中有茶和蜂蜜等。(这段记载,常常被普洱茶商拿来说事,说是普洱茶的历史可以推到周朝,但是事实如何,还需要历史考据来判断。)

但是巴蜀之地产茶,也许真的可以推到商周时代了。

而到了两晋时期,我国南方产茶的规模已经逐渐扩大,饮茶之风更为流行。

许多诗人也纷纷把茶事写入了诗歌之中。

比如:

张载在《登成都楼诗》中写道“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孙楚在《出歌》这写道:“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

这些诗歌都纷纷表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巴蜀在两晋时期,依然是是重要饮茶中心及茶叶产区。

不过,从汉代以来,饮茶已经渐渐从饮食中脱颖而出,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寄托。

在魏晋时期,贵族们奢靡之风盛行,而一些标榜清雅脱俗之士则开始以茗茶代酒,以彰显自己不俗之风。

根据《晋书·桓温传》说:恒温在担任扬州太守的时候,力行节俭,就算饮宴之事,也只是摆放一些茶果,并不奢靡浪费。

而在《南齐书·武帝纪》中则说,齐武帝在他遗嘱中明言,在他死后“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说明当时在江南一带,茶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了。

当光阴荏苒来到唐代时,随着佛教的发展,茶禅一味之风上行下效,饮茶之风更是为之一盛。

尤其是陆羽的《茶经》,基本奠定了古代茶学的基础,引得后世茶人著作不断。

而随着大唐疆土的不断扩大,饮茶之风也随之普及到了中原之地和一些边疆地区。

饮茶在唐代成为了最为风雅流行之事,也渐渐影响唐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唐代的文人们认为茶对于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极有益处。

比如:

顾况在其《茶赋》中说: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

裴汶则在其著作《茶述》中说:“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掺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

唐代文人对茶的评价,可以说是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把茶从凡俗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升华到了精神领域。

到了宋代,茶叶更是有了新的产茶中心。

建安所产的建茶,在当时闻名天下,而其中龙凤团茶更是茶中翘楚。

在宋代,民间出现了许多的茶馆,像《梦华录》中就有许多场景展示。

宋代还流行斗茶、分茶等茶事,还有以茶作画的茶百戏,可以说把茶艺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上至宫廷设有茶仪茶宴,下至民间以茶为礼,甚至民间还把茶作为订婚的彩礼之一,媒人甚至还被称为“提茶瓶人”,如果是刚穿越到宋朝的人,还以为自己参加了一个茶礼而不是婚礼呢。

不仅如此,民间搬新家,邻居要彼此“献茶”祝福,亲朋好友也有“茶水往来”。

汉代以来,基本是以酒为礼,而到了宋代,则是以茶为礼了。

到了元代,粗犷的茶风一扫宋时的风雅,元人除了保留一部分精致的饼茶作为贡茶上供宫廷之外,基本上生茶的都是散茶。

说好的风雅之事,都被雨打风吹去了,大碗喝茶变成了当时的风气。

到了明朝时期,风雅又成为了茶事的主流,而且达到了追求极致的地步,不但追求茶美、器美、水美,还追求环境、气氛、意趣之美。

而茶具也推陈出新,甚至还诞生了美轮美奂的紫砂壶。

到了清朝,茶饮之事更为大众化,而且茶叶贸易也辐射更广,抵达了更为边远的地区,由此更加出现了各种具地域特色的冲泡茶饮的方法,有江南的盖碗冲泡法,也有江北的大壶冲饮法,还有小巧精致、颇费工艺的功夫茶饮,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了。

到了今天,各种茶叶更是玲琅满目,各种品饮方式更是层出不穷,相信现在的茶饮方式,应该能够青出于蓝,更胜往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