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周边局势日趋紧张,同时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为了加强战备,巩固后方基地建设,1964年的经济会议上,我国决定改变当前的工业布局,进行了一次由东向西的工业大调整,“三线建设”由此展开。西、北边疆、东南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云、贵、川、渝、鄂西、湘西、豫西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为三线。大西南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区域,一线地区的大量工厂整体或将部分生产线搬迁到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1965年3月,晋林机械厂从山西太原搬迁到四川省南川县丛林乡(今重庆万盛开发区丛林镇海孔村海孔坝)代号157厂。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国民政府第二飞机制造厂,1938年中意飞机制造厂从南昌迁往海孔村的海孔洞,海孔洞由两个天然大溶洞组成,前洞纵深210米,平均宽度18-32米,高18-35米,后洞纵深105米,平均宽度12-50米,高18-22米。整个抗战时期,海孔洞第二飞机制造厂共生产100多架飞机,如德国H17滑翔机、狄克生滑翔机、伊式驱逐机,1943年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架运输机“中运1号”。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海孔洞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中运1号

晋林机械厂从黄土高坡搬到大西南的崇山峻岭,海孔洞周围山势起伏蜿蜒,地势险要,晋林机械厂的厂区围绕海孔洞而修建,同时对海孔洞进行扩建,初建时期,海孔洞遗留有四十年代修建的1200平米破败厂房,经过对山洞进行整体扩建,海孔洞中的建筑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为了方便前洞和后洞的联系,两洞之间修有一条68米长的隧道,扩建完成的海孔洞作为晋林机械厂的炮管部件生产车间。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海孔洞内部厂房

1967年11月,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晋林机械厂竣工投入生产,整个厂区近50万平方米,除了生产车间外,还建有职工宿舍、食堂、子弟学校、职工医院、托儿所、招待所、电影院、灯光球场等,整个厂区如同一座小城。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晋林机械厂生产车间

1967年底,开始生产54式122毫米榴弹炮,该炮是通过苏联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改进而成,使用汽车牵引,战斗状态全重2500千克,最大射程11800米,射速5-6发/分。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54式122毫米榴弹炮

八十年代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和伊拉克大量从我国进口兵器,晋林机械厂也迎来最为繁忙和辉煌的时候,夜幕降临时,厂房内依然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工人们加班加点的完成生产任务。当时职工生活很丰富,每周可以观看两场电影,另外各个车间还会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有的职工还在住宅区的空地上种上各种瓜果蔬菜,整个厂区一派欣欣向荣,巅峰时期有上万职工和家属。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晋林机械厂老厂区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晋林机械厂

伴随着中美、中苏关系回暖,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三线企业也纷纷“军转民”,晋林机械厂也开始研发和生产民品,“菊花牌”28自行车就出自于晋林厂,菊花牌自行车车头前装有一个照明灯,后轮上安装有小型发电机,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发电供应照明灯,这在当时也是很新鲜的。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八十年代晋林机械厂自行车说明书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缺乏核心的市场竞争力,1998年的时候晋林机械厂经营每况愈下,后来通过调整产品和市场布局,这一颓势得到解决。由于厂区时常面临自然灾害,加上厂房老旧,2003年晋林机械厂整体搬迁到四川彭州,成立成都晋林工业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老三线之——重庆晋林机械厂(157厂),溶洞中造重炮

搬迁到四川彭州的晋林机械厂部分厂房被民营企业占用,2010年,晋林机械厂被评为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有效的保护了晋林机械厂老厂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飞机场,还是大三线时期的晋林机械厂,这里都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大后方,当祖国需要它的时候,它从来没有退缩,三线建设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三线精神永远不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