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孩子不是跳梁小丑,当被他人“恶意”调侃,父母一定要保护好他

引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亲朋好友相聚,看到稚嫩可爱的孩子,忍不住就会逗上一逗。

但不管是出于恶意还是喜欢,都请不要这样逗我的孩子。

孩子不是跳梁小丑,当被他人“恶意”调侃,父母一定要保护好他

以下阐述主要围绕对孩子造成的精神伤害:

一、挑拨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有些人生性好玩,喜欢以逗孩子哭闹为乐,总能在不以为然的情况下说出挑拨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的话:

“你妈妈不要你了,给阿姨当女儿怎么样”

“你是你爸妈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妈妈更喜欢弟弟,不喜欢你”

孩子不是跳梁小丑,当被他人“恶意”调侃,父母一定要保护好他

以上频繁叠加便能轻易达到击溃孩子心理防线的效果,同时瓦解孩子的安全感以及对父母的信任感。

曾有新闻报道,一男孩因为亲戚反复逗弄,把自己几个月大的妹妹从楼上扔了下去,而亲戚很委屈地辩解“我不过是开了个玩笑呀”。

孩子的世界很小只有爸爸妈妈,如果他们不爱自己了,世界便就此崩塌。

孩子不是跳梁小丑,当被他人“恶意”调侃,父母一定要保护好他

而为了维护自己小小世界的和平,他们甚至可能还会做出可怕的事情。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哭完很快就过去了,完全不会放在心上。

他们的内心活动比你想的要丰富,也比你想的要脆弱。

二、强迫表演

但凡聚会上有带孩子的,酒足饭饱之后往往都会有一个即兴活动——让孩子表演才艺。

孩子不是跳梁小丑,当被他人“恶意”调侃,父母一定要保护好他

被强迫在大人面前表演,简直就是一部分人的童年阴影。

“给阿姨唱首歌~”,“我……我不会”

“背首诗呢?最近都学了什么呀?”,“恩……我想不起来了”

“这孩子真笨,什么都不会”

回想我们的童年多少人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但凡家里来个人,就会被要求“给阿姨唱个歌”、“给叔叔跳个舞”。

孩子不是跳梁小丑,当被他人“恶意”调侃,父母一定要保护好他

我们都说尊重孩子,可很多时候大人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下次再叫孩子表演才艺之前先不问问自己:你愿意现在就给孩子唱个歌或者跳个舞吗?

孩子事先没有任何的准备,如果孩子本身喜欢表现自己还好,若孩子手忙脚乱没表现好,孩子会有一种很失败很委屈的感觉,自尊心受伤。

孩子不是跳梁小丑,当被他人“恶意”调侃,父母一定要保护好他

奉劝家长,千万不要为了一句追求虚荣的夸奖“这孩子真厉害”,去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不要把孩子养成为了追求博取别人的夸奖的表演型人格。

孩子不是跳梁小丑,也不是用来炫耀教育成功的资本。他是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尊严。

三、父母补刀

更可悲的是,很多父母还是别人伤害自己孩子的“帮凶”!

在孩子被调侃最无助的时候,跟着别人一起笑……

孩子不是跳梁小丑,当被他人“恶意”调侃,父母一定要保护好他

连父母本身都觉得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孩子被大人笑一笑很快就忘了,完全不顾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如果孩子无措地哭了,还会补刀说“你说你这孩子,脸皮也太薄了,别人逗你两句你就哭,一点也不大方”。

孩子哭,不是不经逗,而是那些为了寻开心逗孩子的人没有分寸,这些人没把孩子当人看,只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好玩的“玩意儿”,以为哭了给块糖事后他就不记得了。

孩子不是跳梁小丑,当被他人“恶意”调侃,父母一定要保护好他

殊不知,小孩子是没办法处理调侃、逗趣等这些复杂情绪的,以为自己受了委屈,只能以泪相对。

这种情况下父母更不应该责备孩子,一定要站在孩子这边,勇敢反击这种嘴欠式的玩笑,去谴责的是那些低趣味的大人!!

孩子绝不应该成为大人寻开心的对象,随意令人调侃取笑。

孩子不是跳梁小丑,当被他人“恶意”调侃,父母一定要保护好他

有的人尊重孩子,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人,会平等的沟通对待,和孩子玩的目的是愉悦孩子,让孩子开心。

有的人,把孩子看作“小东西”,当成“玩意儿”,他们逗孩子的目的是愉悦自己,拿孩子的痛苦来让自己开心。

希望大家都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