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西安古城游记

廖永茂

西安城墙

2014年10月13日是到西安旅游的第三天,终于来到了仰慕已久的西安古城墙下,这里是正南门永宁门外广场。西安是千年古都,城墙内称古城区。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961年,西安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安市一大旅游景观。

只见永宁城门重重楼宇,从外到内分别有闸楼、箭楼、正楼三重城门,还有吊桥、月城和瓮城。在古代,城墙外宽阔的护城河上装有吊桥,白天吊桥降落供人出入,晚上吊桥升起,断了进城的路。闸楼后边是箭楼,高30余米,外面墙体笔直,箭孔密布,便于射击冲进闸楼之敌。箭楼和正楼之间是瓮城,若敌人攻进此处,四面城墙的守军可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致敌于死地。

西安古城游记

永宁门闸楼

西安古城游记

永宁门箭楼

西安古城游记

在永宁门正楼前留影纪念

西安古城游记

在永宁门正楼内留影纪念

踏着几十级台阶,登上了永宁门城楼,见城墙外侧是凹凸相间的女儿墙,约一人高,既能藏身又可瞭望、射击。向城外远眺,近处高大的城墙下是清澈的护城河与绿草如茵的环城公园,美不胜收。更远处高楼林立,鳞次栉比,马路上小汽车来来往往。看城墙内则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街道整洁干净。在十几米宽的城墙上慢步行走,遇见游人相视一笑,有异乡游人打招呼问从何来,也有外国男女游客边走边说。有人坐游览车来往穿梭,一些游客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悠闲地缓缓骑行。本地人说,夜幕降临,城墙内外灯火辉煌,城墙上一串串红色的灯笼,映着古朴的城墙,风景更美。

西安古城游记

西安古城墙外侧

西安古城游记

宽阔的古城墙顶

看《西安城墙》介绍,古城墙高12米,顶宽14米,总周长14公里,四个主城门:东为长乐门,西为安定门,南为永宁门,北为安远门,各取一个字连起来便是“长安永定”,含义美好。护城河、谯楼、闸楼、箭楼、正楼组成数道防线,构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城墙防御设计如此合理周密,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

到民国时期,城门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需要。为了交通方便,原有的四座城门两边兴建拱型门洞,供汽车通行,是保护城墙的好方法。

从魁星楼旁文昌门走下城墙,感觉作为中华文化瑰宝,雄伟壮观的古老城墙,就像一条巨龙环绕着古城西安,走过了悠远的历史岁月,如今敞开胸怀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西安碑林

文昌门旁便是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经历代维修、增建,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4000余件,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西安碑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凭身份证免费进入西安碑林博物馆大门,正前方有一座高大的木牌坊叫“太和元气坊”。木牌坊对面是半圆型的泮池。走过泮池中间的泮水桥,来到文庙棂星门中门。

西安古城游记

碑林博物馆大门

走进文庙中门,漫步青石小道,路两旁各立有两个八棱形的石柱“华表”, 古色古香。

再走进文庙戟门,行一段石路,才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碑亭,二层正中是“碑林”二字匾额。原来,碑林藏身于文庙之内。碑亭内竖《石台孝经》,为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米,安放在三层石台上,是碑林最大的石碑。

西安古城游记

在“碑林”碑亭前留影纪念

西安古城游记

唐玄宗亲书《石台孝经》(局部)

西安碑林共有七个陈列室,一到三室为主陈列室。走过碑亭往北进入面积最大的第一陈列室,观看用玻璃罩罩住的《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孝经》《论语》等12部经书碑刻,共114方石,两面刻文字。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供文人学士传抄经书时避免出现错误。这是我国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西安古城游记

《周礼》经书碑刻(局部)

接着来到第二陈列室,仔细察看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大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公元781年,记载古代罗马景教传入中国的盛况,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记载的史实中外史书全无记载,十分珍贵。《中尼合文陀罗尼经幢》是一种柱状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和圆柱形,用中国和尼泊尔两种文字刻成,反映中尼两国佛教的交流。《不空和尚碑》反映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史实。

西安古城游记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额

再到第三陈列室,眼前所见石碑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有的碑石厚30多厘米。秦代李斯的篆书见于《峄山碑》,汉代隶书见于《曹全碑》,东晋王羲之手书见于《大唐三藏圣教碑》,《唐多宝塔感应碑》留下了唐代颜真卿的楷书,《唐玄宗秘塔碑》留下了柳公权的楷书,《判千家字文》留下了唐代张旭的草书。另有宋代赵佶、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清代皇帝的书法手迹。这些碑刻就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的历史。有的碑刻高3米多,厚30厘米余,侧向也刻文字,令人无比惊叹!

西安古城游记

颜真卿《唐多宝塔感应碑》(局部)

四到七陈列室的各种碑刻也多得让人目不暇接,看不过来。再走到右边的旧石刻艺术室,仔细察看保存在这里的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的“四骏”,盗运外国的“飒露紫”“拳毛騧”也有复制品。

西安古城游记

碑林内“石刻艺术室”

西安古城游记

“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昭陵六骏”之一“飒露紫”

还特地走到陈列景云大钟的钟亭,观看高2.5 米、重6 吨的大钟。每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发出的钟声就出自这座巨钟。

走出碑林博物馆,为这座“书法艺术渊薮”“世界最古石刻书库”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是久已仰慕的名胜。来到大雁塔南广场,见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位于大慈恩寺内,是青砖仿木四方形楼阁式塔,七层,高64米,为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1961年,大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山门是三间楼门,开有一大两小三门,外墙上刻“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砖雕。凭身份证免费由中间山门进入大慈恩寺,寺内古朴清幽。整个前院非常空旷,四周绿木成荫。

西安古城游记

在大雁塔南门前留影纪念

沿着神道往前走,踏着二十几级石台阶,来到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此时殿内和尚正在做法事。绕过宝殿,穿过藏经楼,就来到了高耸的大雁塔下。

西安古城游记

大雁塔内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

西安古城游记

在大雁塔大雄宝殿前留影纪念

西安古城游记

大雄宝殿内和尚做法事

大雁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5米。在塔前转一圈,基座都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进入塔内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碑石,西龛是由右向左书写,唐太宗撰文、时任中书令的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东龛是由左向右书写,唐高宗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人称“二圣三绝碑”。两块碑石是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十月由玄奘亲手竖立于此,至今保存完好。

登木梯上到一层,通天明柱之上,悬挂着四幅长联,写的是唐代的历史、人物、故事。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

再上二层,见塔室内供奉一尊铜质鎏金的佛祖释迦牟尼像,系明初文物,被视为“定塔之宝”。游客争先礼拜瞻仰。

西安古城游记

佛祖释迦牟尼像

来到三层,塔室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贵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模型按照1比60的比例制作,惟妙惟肖。

再上四层,见塔室内供奉两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是当年玄奘从印度带回,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梵文。

上到五层,塔室内陈列一通释迦如来足迹碑,上有诸多佛教图案。

六层塔室内悬挂唐代五位诗人诗会佳作。天宝十一年(752年)晚秋,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诗句出神入化,流传千古不衰。

终于登上大雁塔最高处七层,可从东西南北四个券洞向外瞭望,古城四方景致尽收眼底。七层塔顶,刻有圣洁的莲花藻井,中央为一硕大莲花。壁上有玄奘著《大唐西域记》,记载了雁塔由来。

走下大雁塔,塔后是玄奘三藏院,是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漫步展厅内,玄奘推动大唐佛教兴盛的执著精神和坚韧意志让人肃然起敬。

西安古城游记

在大雁塔景区花园留影纪念

走出大雁塔景区,来到北广场,赶上音乐喷泉开放,一排排水柱随音乐上下起舞,上空弥漫着薄薄的水雾,甚为壮观。人们沐浴着音乐,陶醉在祥和的欢乐氛围中。

回望雄伟的大雁塔,想起大唐盛世,千载悠悠,当年雁塔题名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唯有成为名胜古迹的大雁塔依然高高耸立在繁华都市中,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留给后人无限思考……

西安钟楼

按旅游图终于找到了被四面大街包在中间的钟楼。隔着大街远观钟楼,只见一座三层四面攒尖顶结构楼阁,微翘的屋檐上覆盖深绿色琉璃瓦,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四角屋檐下各挂一个小钟,随风飘摆,发出清脆动听的金属声响。地面至楼顶高30多米。

西安古城游记

雄伟的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已有600多年历史,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布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古城游记

在西安钟楼留影纪念

走斑马线来到钟楼下,见钟楼四周是一圈花圃,花朵争奇斗艳。下部是宽大的砖砌正方型基座,每边长35米,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为高约6米的十字相交拱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如今已封闭。

踏着北侧的石阶登上基座平台,西北角一口巨钟映入眼帘。巨大的铜钟高高地挂在一个红色的的木架上,据说这是仿制的大钟。钟楼原先悬挂的唐景云钟,已移藏碑林博物馆。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

西安古城游记

在西安钟楼留影纪念

基座之上为钟楼主体两层木结构楼阁, 一层四周宽大的回廊游人熙熙攘攘。仔细察看雕镂精美繁复的门扇窗户,北门自西向东有“木兰从军”“文姬归汉”“红叶题诗”“班昭读书”等8幅浮雕,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等8幅浮雕,南门自东向西有“文王访贤”“伯牙鼓琴”“斩蛇起兵”“伯乐相马”等8幅浮雕,西门自南向北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龙友颂鸡”“黄耳传书”等8幅浮雕。每一幅浮雕均蕴含一个古代典故,雕刻技艺高超。

进入一层大厅,只见四根高17米的粗大笔直“冲天柱”威风凛凛,厅顶“万道霞光”圆形彩绘图案映入眼帘,四周伴有繁多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鲜亮艳丽,栩栩如生。西面墙上分别镶嵌三方碑刻,其中第二方为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

扶着楼梯盘旋走上二层,见厅内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碑》,碑文记载了这座古老建筑的前世今生、迁移经历。走到四周回廊眺望,古城壮丽的市容一览无余。回廊门扇窗户也雕镂精美,南门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雕刻,自东向西依次为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浮雕;北门为“仙醉酒”雕刻,自西向东依次也为汉钟离等八仙浮雕;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闻鸡起舞”等八幅故事浮雕;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陶潜爱菊”等八幅故事浮雕。雕刻十分精美,是难得的艺术精品。

西安古城游记

金碧辉煌的钟楼夜景

西安人说,钟楼夜景更值一看,周围四条大街灯光辉煌,汽车穿流不息,两边商店的霓虹灯灯光闪耀,把钟楼装扮得更加漂亮。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位于钟楼以西约200米处,楼体和钟楼相像,是一座三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楼上原放巨鼓一面,每日傍晚时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已有600多年历史。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古城游记

雄伟的西安鼓楼

走过马路来到鼓楼下,下部是砖砌的长方形高台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基座面积比钟楼基座大700平方米。基座四面正中为高约6米的十字相交拱洞,已封闭。

西安古城游记

在西安鼓楼南向留影纪念

踏着石台阶登上基座平台,只见鼓楼两层主体建筑位于基座中心,砖木结构。底层四周回廊宽阔,游人来来往往。东面墙外安放1996年重制的2面大鼓,叫“闻天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米,据说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米,重1.8 吨,是中国最大的鼓。重槌之下,大鼓声音洪亮、浑厚,十里之外可闻。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西面墙外安放2面大鼓,叫“更鼓”,“三鼓”就是“三更”。南北面墙外则各安放按二十四节气命名的12面大鼓,共24面,每面鼓写一个节气名。中国的鼓文化真是多姿多彩。

西安古城游记

西安鼓楼“闻天鼓”

西安古城游记

西安鼓楼二十四节气鼓

走进底层大厅,见厅内陈列很多形态各异的鼓,包括铜鼓、石鼓、象脚鼓、八角鼓、西安乐鼓等,多姿多彩,简直就是一个藏鼓博物馆。墙上贴数张介绍鼓的起源、发展、变化的文字资料。厅内还有一个演艺室,每天均有人为游客表演“晨钟暮鼓”文化及声乐节目。

扶着古色古香的楼梯走上二层,见大厅内陈列各式各样的古典家具,墙上挂名人字画,字画内容也与鼓有关。走出四周回廊,可观望古城市容,向西能看到城隍庙,向北可看到回民街,向东则是遥遥相对的钟楼。

西安古城游记

在西安鼓楼北向留影纪念

鼓楼楼顶檐下,南北原各悬挂巨大的木制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盛地”,乃陕西巡抚都御史赵可怀题,北面为“声闻于天”,相传是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字大盈间,苍劲挺拔。两块古代匾额已毁。现在悬挂原处的匾额为2005年重制,形状大小及颜色字体如旧,用轻质材料制作。

如今,钟楼和鼓楼之间,已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014年11月初稿

2022年12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