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游记
廖永茂
去洛阳旅游,第一站就到龙门石窟。2014年10月14日早晨,从洛阳火车站乘81路公交车,50分钟后来到仰慕已久的龙门石窟景区。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到达游客中心,人来人往。决定不坐游览车,选择步行前往游览。走过飞架于龙门之口的龙门大桥,只见伊水自南向北流去,东西两山对峙,山色俊秀,伊水悠悠,两岸柳枝婆娑,微风吹过摇曳生姿。
先来到潜溪寺。这是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只见洞窟内主佛阿弥陀佛端坐于须弥座上,高7米多,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神情睿智,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阿祢陀佛意译为“无量光”和“无量寿”,是极乐世界的教主。
再到宾阳中洞。宾阳中洞内有十一尊大佛像。仰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端坐中央,通高8.4米,面部修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它左边是过去世佛燃灯佛,右边是未来世佛弥勒佛。其它佛像有大有小,姿态不一,有的遥望远方,像在观看风景;有的手握兵器,非常凶猛;有的双手合拢,好像在念经。
宾阳中洞微露笑意的释迦牟尼佛
接下来上到万佛洞。万佛洞窟内南北两壁刻有一万五千余尊小像,这些小佛大的三四厘米高,小的却只有两厘米高,都雕刻精细,那该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抬眼看,主佛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眼神慈祥,嘴角留露出一丝微笑。主佛束腰部位有四位金刚力士,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主佛的安详。经人指点,我认真察看万佛洞南壁一尊不同于端庄坐像的观世音立像,其身高近1米,脸庞丰满圆润,体态丰腴健美,左手拎净瓶,右臂自然弯曲,持佛尘于右肩之后,略微扭动的身躯与轻轻倾斜的头颅,构成一道优美的曲线,仿佛要翩翩起舞,被游人称为“最美观音像”。可惜的是,其美丽的脸庞已不完整。
万佛洞中“最美观音像”
接着,登数十级石台阶,上到了龙门石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奉先寺。石窟内有九尊佛像,中间一尊最大的佛像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叫卢舍那大佛。抬头仰望,见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鼻梁高直,双耳垂肩,仪表堂堂,小嘴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作俯视状,两道弯眉如钩似月,满脸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韵, 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你,像要和你交流。卢舍那大佛真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奉先寺窟佛像
在卢舍那大佛前留影纪念
在卢舍那大佛前留影纪念
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态各异。大佛两侧站立二弟子,左为迦叶,严谨庄重,饱经风霜;右为阿难,聪明温顺,擅长记忆。他们旁边分别站立的是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人。天王身披铠甲、手持宝塔、足踏夜叉;力士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咄咄逼人。尊尊佛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看完西山石窟,走过南桥,来到伊河对岸,回望西山山崖,密密麻麻的大小石窟,壮观神奇的石像,感慨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
影于西山石窟南桥
影于伊河东岸,背景即西山卢舍那大佛
据说古时东山石窟的规模比西山石窟还要大,如今往日的繁华早已消逝。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的石窟,穹隆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的四身飞天已风化剥蚀。
走下东山石窟,再上香山寺。香山寺始建于北魏,唐代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并撰《修香山寺记》,自号“香山居士”。寺庙烟雾缭绕,丝丝缕缕,飘逝云端。昔日白乐天居此地,得山水之乐,却心系苍生,怀忧国忧民之心。
香山寺大门
香山寺内白居易石刻像
拾级而上,来到位于东山琵琶峰上的白园,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墓园。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阳18年,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葬于此。山上苍松翠柏,树木葱茏,肃穆寂静。白公陵卧于山腰林莽之间,诗廊环绕四围。徜徉其间,溪涧沟渠,泉水淙淙,流连忘返。想起“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诗句,其忧民之心令人感动。
影于白居易墓园
游览完龙门石窟,一路上回想石窟各个龛室那历时1000多年仍然惟妙惟肖的各种佛像,这些雕工极为精湛的艺术品,都是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啊!也由衷地赞叹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为祖先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遗憾的是,由于长期风雨侵蚀、人为破坏及外国人盗掘,龙门石窟遭到严重的损毁,甚至可说是十室九空,大部分窟内佛像已经无存。很多佛像头部遭到破坏,有的甚至被铲掉,只留下身躯,难以见其全貌,让人叹惜。可见保护文物实在太重要了。
2014年11月初稿
2022年12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