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随着 chatgpt 的出现,“人工智能”让更多的人有了危机意识,担心自己的工作随时被人工智能取代。

我发现,作为家长,平时教育和培养孩子、帮孩子选择专业和工作方向,也会特别考虑这一方面。

如避免孩子在滚滚的信息洪流裹挟中迷失人生方向?

作为二年级小学生的家长,我觉得很有必要从小 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机器无法轻易取代的能力,比如 独立思考和对世界好奇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控制好自己情绪同时能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审美能力。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第一项能力:提问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叔本华:真正独立思考的人,是精神上的君主。

对孩子来说,只有保持对世界好奇,具备提问的能力,才能 保持对学习的主动性和上进心,至少在学习和成绩方面,可以让家长少操心。

其实,当了家长后你会发现:孩子们都是天生的“提问高手”,提问是她们对万物纯粹的好奇心,是她们探索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看到春天小草发芽、满树桃花,他会问你:为什么小草是绿色的,桃花是粉色的?看到湖里一群鱼儿游过来,他会问你:为什么那只那么大,其他的那么小?看到空中飞着的风筝,又会问你:为什么我不能飞那么高?

……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孩子能随时问出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并且一直在思考。而 我们有时觉得很难和孩子交流,并不是孩子的幼小和无知,而是因为成年人的偏狭和势利。

美国心理学家加雷斯·B.马修斯在《哲学与幼童》中说过:“孩子天生就是哲学家,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束缚。”

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做的是 保护孩子的每一次提问,并给予机会。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没大没小的为什么》一书中,王歌老师也强调说:我们要郑重其事的面对孩子的“为什么”。像理解诗一样,试着去理解孩子的语言,像尊重艺术一样,尊重孩子的每一次重复提问。

① 不管孩子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要 保持耐心,呵护好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保护好孩子始终保持好奇和提问的能力。

② 平时多陪孩子一起阅读,同时多沟通交流,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提问题。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思想并不容易,独立思想就更加难得。

学习哲学 是帮孩子 培养独立思想 的一个方法。

我和儿子最近在看 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所博士后王歌老师的《没大没小的为什么》,特别有趣也特别受益。

老师在书中也说:哲学很难直接培养什么能力,有时却能让你停下某个积习,使人惊讶、发问。也许在学到常识之前,先是强词夺理。但是它会把思想慢慢琢磨出光泽,使孩子成为孩子,使你成为你。

我所理解的 让孩子学习哲学的意义,就是 让他做一个敢想、敢做、敢生活的自己。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第二项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社会进步。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力、好奇心与创造力紧密相连。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看到“蒸汽挤压盖子”,由此产生联想,发明了蒸汽机。

孩子在发挥想象力的时候,会根据看到的现象,提出疑问,然后寻找解释并不断的形成新认知,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驱使下,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不断探索周围的世界。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多项能力,比如 沟通、社交能力、自控力、自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而在这个智能的时代,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成为孩子最核心的能力,会是孩子将来最好的竞争力。

《没大没小的为什么》一书中,也是从孩子的角度,以孩子能读懂得语言,回答了孩子关于自我+社会+万物 的26个哲学之问。

吃鱼时,会想到:鱼的灵魂会上天堂吗?面对摘下来的花儿,会想到:花儿也会疼吗?做梦后,会想到:人为什么要做梦?想让爸爸妈妈一直陪着玩的时候,会想到: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去上班?害怕时,还会想到:为什么我会害怕?世界上有鬼吗?

保持好奇,多看、多想、多问、多动,更有助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第三项能力:保持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绪控制能力差的人,很容易冲动,也很难一直保持理性。

尽量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性,并完美的解决问题,这也是很多人欠缺的能力。

在绘本《生气的亚瑟》中,让我们看到孩子生气时会“天翻地覆”,谁劝都不管用,好像大脑负责思考的部分都被关闭了。

陪孩子看《没大没小的为什么》时,在「人为什么会发脾气」章节里,政治家曼德拉 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

因他反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反对将白人和黑人隔离,在各方面给予差别对待。而被南非政府关进监狱,一关就是27年。以正常人的思维来想:他应该感到非常愤怒!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是他并没有,而是狱卒成了朋友,和过去的政敌建立信任,甚至成了朋友。

因为 他不想以愤怒和暴力,陷入与种族隔离中央的逻辑里,他要创造未来!最终他见证了南非的和平转型,成为当代罕见的、有超凡魅力的政治家。

虽然说生气、愤怒是人类正常的情绪,但 面对“坏情绪”时,可以正确的化解,就是很强的能力!具体如何化解呢?书中也给了一些小妙招,分享给大家,我们可以一起试试:

① 别太忙;

② 少接触爱生气的人;

③ 避免行为惯性;

④ 别把什么事都扯到自己身上;

⑤ 想一下对方的感受;

⑥ 观察并提醒自己哪些习惯性的情绪失控;

⑦ 倾听自己说话;

⑧ 观察愤怒。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第四项能力:审美能力

不少家长认为“学习成绩好就好了,培养审美能力有什么用?!”这样的认识,只停留在 对学习侠义的理解。

感受力,对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生存条件,都需要 有良好的感受力去感受,良好的感受力能帮孩子了解他人,认识自己。

而感受力的品味有高有低,如果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审美,他就是按照这个审美去构建自己的世界,发展、完善以及提升自己。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呢?

多接触美好、让人身心愉悦的东西,比如接触自然,感受原始的美;和大师对话、向名师学习;日常提升孩子的文学鉴赏能力等等。

审美能力能够帮助孩子们,感受善良、丑陋,追求自己期许的未来和人生,成为一个心灵通透的人。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没大没小的为什么》这本书就是一本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的书,整本书的设计排版、原创插画都让人很放松。

而且策划出品方是 LensforKids 这是一个 为陪伴3-9岁孩子成长发起的综合美学项目,通过美学教育,守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能力以及对美的直觉。让孩子们看到更多“对的、好的、美的”东西,激发他们原生的创造力和鲜活的表达。

最后,也特别想把已经看了大半本的《没大没小的为什么》,这本 儿童哲学启蒙书 推荐给大小朋友们。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这本书适合 7-10岁孩子 看,也可以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边看边思考、边讨论。

书中的内容 涵盖经典哲学问题,适合给孩子做哲学启蒙;并且分别从 绘本、科幻角度切入,探讨孩子们关心的问题,也有助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对孩子的教育哪些在十年后最有用?4项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除了专业的内容,我还特别喜欢 图书的排版和插画,一页的文字有明显的颜色区分,并且每段的文字不太长,“思考与讨论”部分,还专门标注出来,完全没有阅读压力。

原创创意插图 都特别有趣,配合文字部分,也更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卡片了解详细和购买。

【写在最后】:你觉得在人工智能时代,孩子的哪些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会成为将来更有竞争力的能力?欢迎来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