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他的聪明才智让人折服,《出师表》中,他言辞恳切,一片忠心,为了给蜀国谋一条出路,甚至亲自带兵出战,前前后后开始了五次北伐。

虽然他满腔热血,可面对蜀国那低微的实力,也是难以力挽狂澜,北伐结果并没有那么如意,尤其是在他首次北伐时,虽然准备充分,但终归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不仅没有成功,还因此折损了多名大将,可谓惨败。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形势所迫,首次北伐

诸葛亮是什么人呢?作为蜀国的“大佬”,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之后,他便一直跟随在刘备左右,白帝城中“刘备托孤”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

虽然刘备已经告诉诸葛亮,皇位“君可自取”,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被权势所蒙蔽双眼,即便后主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也从未想过取而代之,反而为了实现先主刘备在隆中定下的“北伐攻魏,实现统一”的目标而殚精竭虑。

那诸葛亮到底在思虑什么呢?又为什么非要北伐呢?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其实,诸葛亮最为担忧的是蜀国的未来,北伐除了是想要完成先主刘备的遗愿之外,更是为蜀国创造生存的资本,兵力强劲的魏国早已虎视眈眈,迟早也会向蜀国动手,那诸葛亮只能先下手为强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和蜀国当时的处境有很大关系了,蜀国本身国土面积和兵力就远不如另外的魏吴两国,没有什么实力,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蜀国便只能故步自封以求自保,如果想要改变这个现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扩大地盘,增强实力。

蜀国对上魏国,大有“蜉蝣撼树”之感,两国兵力之比约为1:6,当时魏国已经占领了东汉13部州中的8州,而蜀国仅仅占了益州,人口和兵力是三国中最弱的。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而诸葛亮敢对魏国下手,那是因为蜀国在某些方面也有优势。

首先,蜀国早就联合了吴国共同制约魏国,因此魏国在对付蜀国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防吴国,自然会分心,更何况诸葛亮善于治国治军,以弱胜强之事常有发生,自然无所畏惧,觉得可以一试了。

其次,魏国忙于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因此暂时没有对蜀国动手,但时间一长,等魏国恢复后,蜀国也将难有活路,因此诸葛亮认为,及早北伐才能发挥出他治国治军的优势,更何况,蜀国中无人可用,若要进军中原,靠得也只有他一人了,等他身死,将再无机会。

故而在刘备死后,为报知遇之恩,诸葛亮开始做北伐前的准备,花费3年时间,解决后勤问题。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为此,诸葛亮大力发展经济,以准备战争所需的物资,为了增加军粮,蜀国关闭了通向魏国的关口,开始“休士养民”,着重发展农业,毕竟行军打仗,粮食是重中之重,另外发展各种手工业,用尽一切办法提高国家财政收入,扩展来源。

除此之外,诸葛亮开始将蜀国中的军权集中在一起,以身作则,虚心纳谏,以此调动全国的力量投入战争。

另外,在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大军征讨叛乱的南中各郡,安定了后方,尤其是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取得了“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初定”的效果,解除了北向攻打魏国的后顾之忧,并使蜀汉的军粮供应、兵力补充有了新的来源。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公元226年,魏帝曹丕身死,孙权率军围攻江夏,并派人出兵襄阳,此时,魏国已有人存了叛魏归蜀之意,此等时机,诸葛亮自然不愿错过,因此向刘禅上《出师表》,227年带兵进驻汉中。

蜀、魏边界东段以秦岭为界,岭南是蜀国的汉中,岭北是魏国的关中,要从汉中北伐魏国,必须翻越数百里人烟稀少的秦岭,四条通道中,只有祁山道可以部分用水路运粮,其余都要完全靠翻山越岭驮运,这使得战争后勤物资保障十分困难。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进军前,大将魏延建议由他自己率兵五千,从褒中向东北,经连接汉中与关中的子午谷,而诸葛亮率主力部队出斜谷,两部队到长安再会合,一举拿下关中。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可诸葛亮在仔细听完后,却并不赞成因为,蜀国兵力原本就弱,分散兵力太过冒险,而且后勤不一定能供应上,很容易满盘皆输,他最终决定先拿下陇右,再逐步推进,这样进军既可避开秦岭天险,又有西汉水可供水路运粮。

另外,陇右的兵力比北伐的蜀军少,作战有优势,拿下后还可以作为根据地,用来屯粮,作为“补给站”,为后续作战提供便利,诸葛亮就此定了下来。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街亭失守-怒斩马谡

首次北伐,可以说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并且势如破竹,一举拿下多处要地,但是谁能想到,在诸葛亮环环相扣,安排好作战计划,就等着一举拿下陇右时,却出现了意外,致使此次致北伐失败而归,而马谡就是首要责任人。

对于诸葛亮出兵,魏国文武百官都是难以置信,毕竟刘备之前在东吴被火烧连营700里,损失惨重,其中的精锐部队也受到了重创,都以为蜀国会乖乖的“养伤”,未曾料到,诸葛亮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临时出兵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而魏明帝曹睿虽然是刚上位,但是深谙用人之道,得知诸葛亮的行军动作之后,不仅亲率大军坐镇长安,还针对蜀军开始调兵遣将,安排魏将曹真统兵守郡城,左将军张郃率军兵西入祁山,抵抗诸葛亮。

此时,诸葛亮大军已迅速攻占祁山、西县,形成以众击寡态势。

随着,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归蜀,魏将姜维也直接投降,投靠了诸葛亮,这时,只要切断关陇通道,守住通道的街亭,保持一段时间,就能彻底拿下陇右。

可驻守街亭的马谡却将诸葛亮的一盘好棋给毁了,原本诸葛亮将一切都安排好了,可他却只顾自己想法,选择弃城守山,结果被魏军乘机包围,切断水源,最终导致蜀军因饥渴难耐,军队混乱,从而丢失街亭。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此后,大批魏国援军通过街亭赶到陇右,蜀军优势全无,只能被迫退兵,返回汉中。

而因为马谡疏忽导致街亭大败,诸葛亮只能撤退,虽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只是丢了街亭而已,但实则北伐结局已定,这一仗,把赵云算在里面,他一共损失了11位将军。

其实魏国国力比蜀国要强很多,在曹操和他们祖孙三代的经营下,魏国兵强马壮,而蜀地这边,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在实力不济的前提下,唯一的破局或许就是出其不意,但这一切的布局,也被一个人打破了,那个人就是马谡。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而马谡的不配合,不听指挥也让他们错失战机,让几乎已经落入蜀国手中的陇右就这么溜走了,着实可惜。

在街亭失守之后,蜀军被曹军一路追杀,可谓损失惨重,多名大将在此丧生,以至于蜀国人才尽失,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谓折兵可能还不够具体,严格意义上,是折损了大量军才,其中就包括阳群、阎芝、丁立、马玉、白寿、刘郃、邓铜这七位,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赵云。

赵云不是死于战争中,但也是因为第一次北伐的失利间接所导致的。

另外,还有马谡,张休,李盛三名将军,为了树立威信,诸葛亮对于马谡等不听从军令,导致北伐失败的人,自然也不能放过,因为街亭失守,致使全盘皆输,不仅错失了战机,还导致蜀军伤亡惨重,因此诸葛亮下令将他三人斩杀,并且他自己也连降三级。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加上被斩杀的三人,总的来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损失的蜀汉大将就有11名,另外还有众多在作战中死去的士兵。

蜀国国力跟魏国比起来有天壤之别,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足以看出这个时期的蜀国实力有多么的弱了。

诸葛亮北伐时,唯一能倚重的猛将,就只剩下当时年已七十的老将,而赵云也没有让诸葛亮失望,即便他已年迈,但武力值依旧不减当年,连斩韩家五员大将,还生擒夏侯楙,赵云不仅武艺超群,带兵也懂得灵活多变,带小部队出箕谷道,让魏国分不清到底谁是主力。

即便在马谡败了,诸葛亮带着大部队撤退时,赵云的偏师也还在败军之中打了胜仗,实在不愧于常山赵子龙之名,可惜在第一次北伐过后,最后一个猛将赵云赵子龙也亡故了,至此北伐希望渺茫。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锲而不舍,败于后勤

虽然人才损失惨重,基本无人可堪大用,但是诸葛亮依旧多次尝试,出兵伐魏。

在魏将曹休被东吴所败,张郃被调去荆州攻打吴国,关中空虚之时,诸葛亮又看到了希望,急忙带兵出发,开始了第二次北伐,可最终在围攻陈仓之时,与对方僵持了二十来日,最终蜀军还是因断粮而无奈退军。

其实,诸葛亮还是看得很透彻的,在北伐开始之前他就十分重视后勤这块,在经历了两次北伐之后,更是深深的体会到了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在第二次北伐结束之后,他便将开辟军粮、军资的来源作为重中之重。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公元229年春,蜀军进行第三次北伐,攻取了武都、阴平两郡,公元231年春,汉中蜀军兵力有所加强之际,诸葛亮又筹划了第四次北伐,进军路线与第一次北伐相同。

但因为有了前车之鉴,诸葛亮最为担心粮食的运输,如果中途断粮,不仅北伐会失败,蜀军也将成为待宰羔羊。

为此诸葛亮慎之又慎,最终选择了辅政重臣——中都护李严署丞相府事,安排他在汉中主持粮食运输。

并且同李严秘密商讨,提出上、中、下三计,一是李严从汉中出兵,断魏兵粮道,二是保障汉中粮运,使诸葛亮能与敌持久作战,三是诸葛亮退回祁山以南的武都待机,同时发明适合山地运输工具——木牛,在战略上采用以祁山为据点,夺取陇右。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可即便诸葛亮和李严说得如此明白,安排得如此妥帖,却总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导致北伐失败。

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先于上圭阝击败魏郭淮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继而向东,寻机与魏军主力司马懿部决战,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用兵谨慎,从不与其正面对抗,只是据地自守,即便诸葛亮借退兵引诱其动手,但司马懿依旧尾随而不战。

后来魏国将士按捺不住,非要开战,司马懿才勉强率军出击,而诸葛亮因指挥得当,大破魏军,获甲首3000级,司马懿慌忙撤退。

可当诸葛亮筹划乘胜追击魏军时,后勤却又发生了问题。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由于当时正值盛夏,雨水很大,负责后勤保障的李严顾虑从沮县到祁山的水运不能保障,导致粮运不继而受惩处,便假传撤军圣旨,这时诸葛亮军中粮尽,只能退兵。

这一次北伐,诸葛亮高度重视后勤,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但仍因粮尽退兵,并发生了李严事件,这就足以看出蜀魏边界的特殊地形已使后勤成为北伐成功的重大障碍。

此后,因蜀汉国力不支,诸葛亮决定用3年时间休士养民,积蓄后勤力量,于是,屯军汉中黄沙平源,休整军队,倡导农耕,为了解决运输困难,诸葛亮又发明了新型运输工具流马,形成了依靠木牛流马保障山地粮运的新手段。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为了缩短战时运输距离,在临近魏境处修建粮仓储存,为了激励士气,又让儿子诸葛乔与诸将子弟带头进行粮食运输。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集中在汉中的大军进行第五次北伐,用木牛流马运粮,四月出斜谷口,进驻五丈原,并约东吴同时出兵攻魏,魏大将司马懿率军与诸葛亮僵持,不与交战,想等着蜀军粮尽退兵。

可诸葛亮分兵屯田,准备同魏军长期较量,本已做好万全之策,却未料想8月诸葛亮因病去世,北伐仍未取得成功。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是为了复兴汉室,以小国之兵多次进军大国,虽然举全国之力,结局也并不美好,但这并不是说诸葛亮能力不行,而是总有人“拖后腿”,以及地理因素导致的无法根本解决的后勤问题。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文献来源: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与后勤》—《中国机关后勤》2000年08期 过少雯

《三国志》陈寿 魏书·曹真传2005-2

《后出师表》—《汉晋春秋》诸葛亮

《云别传》裴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