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的女儿,却被分配到军马场养马,还是父亲亲自做出决定
我时常想起父亲的话,党员就应该对自己‘没得什么好事’,有了好事也不能去争,这是父亲一生都在坚守的原则,也是我们子女秉承的理念,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1968年,杨秋华报名参军,作为开国上将的女儿,她并没有被安排一个好去处,反而却被分配到了山东省东营市的一个条件艰苦的军马场养马。
其实,在杨秋华那一批新兵中,被分配到军马场养马的只有她一个,其他人都分配的不错。而将杨秋华调去养军马的决定,正是她的父亲杨得志将军亲自做出的决定。
杨秋华出生于1950年,当时还是一个只有18岁的小姑娘,对军营生活也充满了向往。可她万万没有想到,父亲会把她调去条件艰苦的军马场养马,这可是很多男兵都不愿意待的地方,更何况她一个小姑娘?
军马场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饲养军马也是一件相当繁重的工作,靠近海边的湿热天气还有蚊虫的滋扰,让杨秋华在军马场的每一天都过的十分煎熬。
实在坚持不下去后,杨秋华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希望父亲能够将她调走。
杨得志拒绝了女儿的要求,并且接连写了几封信鼓励女儿,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一个人的品质和毅力,希望她能够克服困难,为祖国把军马场办好,饲养出更多品质优良的军马。
在父亲的鼓励下,杨秋华在军马场一干就是好几年的时间,不叫苦,不叫累,和战友们一起把军马场办的有声有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很多人都随着时代的潮流,加入了下海经商的行列,都赚了不少钱。
当时杨秋华也想转业,因为她在部队里的待遇也不高,夫妻两人都靠微薄的津贴度日,日子过的也紧巴巴的。看到其他人转业做生意赚了钱,她难免也跃跃欲试,就向父亲提出了自己想转业的想法。
杨得志得知女儿想下海经商的想法后,专门把其他几个子女也叫到了身边,对他们说:“你们穿上了军装就是军人,不能看了别人发财就眼红,总要有人来保家卫国。如果不是组织上安排你们转业,谁也不许主动提转业。”
因为父亲不同意自己转业,杨秋华就对父亲说:“中央不是也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这也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啊。”
杨得志听了女儿这么说,就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解释说:“那是让人民群众先富裕起来,不是让干部子女先富裕起来。”
听到父亲这样说,杨秋华只好打消了转业的念头。然而,让她也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父亲不支持她转业,可过了几年以后却又鼓励她转业。
时间来到1986年,随着百万大裁军的进行,近百万人脱下军装复员或者转业到地方上工作。
有一天,杨秋华对母亲说,自己原单位的领导想把自己调回去,这样就不用转业了。还听人说大裁军后会恢复军衔制,再次授衔,到时候待遇方面都会有很大提高。
母亲听了女儿的话,就对她说:“为什么别人不调,就调你呢?还不是因为你是杨得志的女儿,这事我不管,你去问你爸爸的意见。”
杨秋华知道父亲不好说话,可还是抱着试探的心情跟父亲提了这件事。果不其然,杨得志听女儿说完话后,也反问女儿:“怎么你们单位那么多人,其他人都不调,专门调你回去呢?我看还是因为我的缘故吧!”
杨秋华委屈的直掉泪,对父亲说:“我在部队干的也很出色,并不全是因为爸爸的缘故。”
其实,女儿这么多年的努力,杨得志也看在眼里,可他身为总参谋长,如果不以身作则,自己的女儿不转业,又怎么说服其他同志转业呢?
在父亲的劝说下,杨秋华也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如果大家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想转业,那裁军工作又如何推进呢?想明白这一点后,杨秋华就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心甘情愿地转业去了地方上工作。
在杨得志身上,我们能清晰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他们不但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心里装着老百姓,他们身上宝贵的精神品质永远值得人们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