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唐朝陷蕃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有什么变化?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百余年的发展,唐王朝在玄宗朝国力达到鼎盛,人口增殖达到唐代顶峰。冻国栋在《中国人口史》中分析,在天宝十三载,也就是安史之乱前夕,唐王朝人口达到极值。

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

“如果以《旧唐书》卷9《玄宗纪下》天宝十三载课不课户口分计数统计的9187548户、52881280口与隋大业户口比较,显然更较隋代为多。

因此天宝十三载及其前后时段可以说是唐代户口增长的极盛期。”

唐朝陷蕃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有什么变化?

唐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四载是证据确凿的唐前期造籍的终结年份。”

自此,唐朝“每岁一造帐,三年一造籍”的户籍奏报制度被破坏。至张议潮献瓜、沙等十一州于唐宣宗,沙州户口数不再见于正史记载。

回顾唐代沙州的户口人数,可以从两《唐书·地理志》《通典•州郡典》《元和郡县图志》以及《太平寰宇记》等史籍中得知。

唐朝陷蕃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有什么变化?

但因永泰后河西不进户口,人口资料极为匮乏,使得部分史籍对沙州人口的记载存在明显的错误。

现《新志》里关于各州户口的记载与《旧志》中天宝户的数据几乎一模一样

对此,翁俊雄举泷州为例来说明:“《旧志》只载有贞观年之数字,而缺天宝年之数字。

《新志》却有意无意地将贞观年户口数字充作天宝户口数字。”沙州户口数在两《唐书·地理志》中的记载一致,也是这种情况。

沙州在《旧志》中只有旧领户的数据,而《新志》在抄录中将其误作为天宝时期的户口数。

唐朝陷蕃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有什么变化?

与《通典》《元和郡县图志》和《旧唐书·地理志》比较,《太平寰宇记》“成书最晚,所载各州户数,大部抄其他地志”。

《太平寰宇记》中有关凉州和伊州的户口数据存在明显的讹误,经校勘者的比对研究,均系转抄《旧志》不慎而造成的。

也就是说,《太平寰宇记》中河西各州的户口数据明显是抄自《旧志》的。

唐太宗贞观时期的沙州人口数

李正宇就两《唐书·地理志》中的敦煌郡户口数谈到:“推测可能是天宝末年的数字”,并与《元和志》对比,由此得出天宝末年比贞观时期少二千多户的观点。

唐朝陷蕃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有什么变化?

《旧唐书•地理志》记录了河西各州郡“旧领县”户口和天宝年间的户口数,唯独沙州只有“旧领县”户口,缺天宝户的数据。故李氏的观点并不正确。

《新唐书》卷40《地理四•沙州》载:“沙州敦煌郡,下都督府户四千二百六十五,口万六千二百五十。县二。敦煌。寿昌。”

我们可以发现沙州户口数在两《唐书·地理志》中竟然丝毫不差。

就这一现象,日本学者前田正名指出:“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又照原样抄旧唐书上述数字作为天宝元年的户口数。

唐朝陷蕃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有什么变化?

即沙州贞观,天宝年间没有河西东部那样规模的汉人搞农耕的带来的显著发展,前后户口数竟完全相同也是个疑问。

”又有冻国栋分析:“新唐志的户口数字大都据旧唐志转抄而来,也就是说旧唐志之可信的程度要优于新唐志。”

两位学者的分析极为精辟,所以我们认为《新志》中的沙州人口数字系转抄《旧志》的数据。

唐朝陷蕃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有什么变化?

《太平寰宇记》卷153陇右道四载:“沙州元领县二:敦煌,寿昌户:唐天宝户四千二百六十。”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乐史所著地理专著,其中记载了唐宋两代州郡户口数据,但陇右道地区只有唐代户口数据。

据王文楚研究,《太平寰宇记》完成于宋太宗雍熙末至端拱初年。而李正宇提出:“《太平寰宇记》载沙州‘天宝户四千二百六十’。

比《两唐书》少五户,显然是省去了零余户数。”即李氏也间接地承认,《太平寰宇记》中的沙州户口数据是抄自《旧唐书·地理志》。

唐朝陷蕃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有什么变化?

上文已说到,《旧志》中的沙州只有“旧领县”的户口数,缺少天宝户数。

而《太平寰宇记》与《新志》误将《旧志》中的沙州“旧领县”户数当做天宝户,给后世研究者造成了困扰。

自1961年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发表《唐贞观十三年户口统计的地域考察》一文后,《旧唐书•地理志》中的旧领户为贞观十三年的数字几成公论。

所以分析认为,《旧志》中沙州旧领户4265,口16250系唐贞观十三年的情况。

唐玄宗时期的沙州汉人户口数

《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载:“沙州。敦煌。中府。开元户六千四百六十六。乡十三。”

《元和郡县图志》为唐宰相李林甫领衔编纂的唐代地理总志,其中记载了唐代各州郡于开元和元和两段时间的户口数。

唐朝陷蕃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有什么变化?

因缺载元和年间沙州的人口数据,其中沙州条只有开元年代的户口数。

综合中日学者羽田亨氏和梁方仲氏的研究,“我们推测《元和志》登录的开元户拟因开元十七年或十八年的户部计帐而来”。即沙州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左右有户6466,人数缺载。

《通典》卷174《州郡四•敦煌郡》载:“户六千三百九十五,口三万二千二百三十四。”《通典》为唐代史学家杜佑的著作。

杜佑“去当时未远,对本朝的历史又非常了解,更重要的是他本人长期担任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既谙熟本朝制度,又深悉户籍的弊病”,他所撰《通典》的记载应该是比较符合人口实际的。

唐朝陷蕃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有什么变化?

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在《唐代的行政地理》中分析:“《通典》列出的郡名,确是天宝年间的事实。

但是,州县的记述,多是天宝元年之事。”翁俊雄则认为,《通典·州郡典》虽以天宝元年为州县年代断限,但“《州郡门》所载数字是开元二十九年的。”

冻国栋综合多位学者观点分析道:“将《通典•州郡典》之户口年份与州郡建置年份一样系于天宝元年拟大致不误。”假使此观点无误,沙州在天宝元年户口数为6395,人口为32234。

《元和郡县图志》与《通典》关于沙州敦煌郡的户口数仅相差71户,年代也相距不远。

唐朝陷蕃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沙州汉人户口基数有什么变化?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沙州于唐玄宗开元至天宝年间户口拟为6395户,人口32234人。

唐玄宗时期的沙州就有三万余人,也就是说,“沙州三万多人口,是由于吐蕃进逼,导致敦煌聚集了较多人口”的观点是错误的。

但我们知道,古代人口统计有一重要缺陷,即大多不统计少数民族人口。“甘肃省少数民族很多,他们多没有编入户籍。”

可以说,《通典》中所记敦煌郡32234人,其中除了“从化乡的居民大多是出自伊兰系统的民族或者是他们的后裔”,其余大多是汉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