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计划增兵,王耀武能否守住济南?失败出自一个连锁反应
在济南战役开始之前,王耀武请示蒋介石:至少要增派一个师(整编师)的兵力。这样一来,济南守军才能坚持至少15天,从而等到徐州方向的增援部队。最终,整编83师只有19旅到位,重建后的整编74师更是只来了7个连。济南在华野强大的攻势下,仅仅8天就告失守。那么,如果整编83师或整编74师完整地抵达战场,王耀武能守住济南吗?
对于坚守济南城,王耀武的信心并不足,他甚至希望将部队撤至兖州及以南地区,和徐州集团连成一片。尽管济南的城防工事都常坚固,可守军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及华野大军。在济南的国民党军共有9个正规军旅,6个保安旅,加上炮兵、工兵和战车部队,总计约11万人,其正规军兵力如下。
1、整编第83师第19旅(中央军)。
2、整编第73师第15、第77旅(中央军,在莱芜战役被歼灭后重建)。
3、整编第2师第211、第213旅(中央军,1948年重新组建的部队)。
4、整编第32师第57旅(中央军,1948年重新组整编的部队)。
5、整编第84师第155、第161旅和独立旅(吴化文部)。
上述部队大部分是重新组建的队伍,战斗力一般。尽管整编83师和整编74师已经不是解放战争初期的那两支部队,可多数军官都是王耀武曾经的下属,忠诚度值得依赖。但是,国民党军只在济南守了8天,根本不是两支重建之师能左右的事情。从军事的角度出发,济南被华野攻占出自一个连锁反应。
华野进攻济南分为攻城兵团和打援兵团,其中攻城兵团又分西兵团和东兵团。西边主攻,东边辅助。济南城的西边由吴化文统领,东边由中央军驻守。很显然,王耀武防御的重心在东边。通过对军情的分析,他已经判断出华野进攻的方向在西边。当预备队被调到西边的战场后,那个连锁反应的爆发点却出现在东边。
在东兵团进攻的线路上茂岭山和砚池山最为重要,二者也成为整编73师所依靠的屏障。按照常理来说,九纵将士需要先将王舍人庄据点拔除,才能毫无顾忌地向两个山坡发起进攻。不过,许世友提出了“牛刀子战术”。也就是不需要拔除每一个据点,大胆地向纵深穿插,直击敌人的要害部位,集中兵力歼灭。九纵将士正是充分地执行了这种战术,用小股兵力将王舍人庄围而不打,主力直奔茂岭山和砚池山。
华野对王舍人庄围而不打
客观地说,华野将士可以出其不意地越过王舍人庄,而王舍人庄的敌人同样可以和茂岭山、砚池山的守军形成呼应,前后夹击华野将士。此时的济南战场比的就是谁更有胆量,九纵将士最终仅仅用了一夜的时间将茂岭山和砚池山攻占。
当王耀武获悉东边的两个屏障失守后大为震惊,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华野的主攻方向难道是在东边?接着,王耀武找来吴化文商量对策,这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吴化文此时已经和济南的地下党有联系,是否起义正在犹豫。当他获悉整编73师如此不堪一击后,就率领三个旅两万余人起义。西兵团顺利地占领机场,这也是整编74师最终只有7个连能抵达战场的原因。
对于王耀武来说,比空中支援被截断更糟糕的事情也同时发生了。当他认为华野的主攻方向为东边后,把刚刚加入西边战场的整编83师19旅和整编32师57旅又调回东边,以图夺回茂岭山和砚池山。部队在反复调动中损失巨大,阵地也没有被夺回来。当两个旅的预备力量被东调后,负责主攻的西兵团压力立刻减小。
济南城防图
尽管在之后商埠、外城和内城的战斗进行得仍然惨烈,可这些已经无法阻挡华野的脚步。因此,国民党仅仅在济南坚守8天,那个连锁反应就是:
1、茂岭山和砚池山失守加速了吴化文起义、预备队被东调。
2、吴化文起义导致机场被占领,预备队东调导致西边战场空虚。
3、机场被占领导致国民党再无空运援军可至,预备队东调导致有生力量被消耗。
一切的根源都在茂岭山和砚池山,现在的问题是:如此重要的阵地,国民党军连一个夜晚都守不住,再增派一个师或两个师有多大的意义?
济南外城、内城示意图
早在战役开始之前,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曾向王耀武保证:“只要能坚持15天,援军一定会到。”王耀武并没有驳斥守城的观点,只是回答:“援军在15天里肯定到不了。”从这番对话我们不难看出,十万大军坚守济南15天应该是一个最低的要求。
也许有人会觉得王耀武守不住济南与邱清泉、李弥和黄百韬三个兵团增援不积极有关,华野打援兵团的18万人马已经严阵以待。然而,这是济南仅仅在8天后就失守为前提下出现的结果。如果王耀武真能坚持15天,即便邱、李、黄三个兵团再找原因不救援,蒋介石会无动于衷吗?
国民党徐州增援兵团
归根结底,王耀武从心底里就对坚守济南存悲观态度。第二绥靖区的参谋曾经对杜聿明说:“如果不增兵,济南只能守三、五天。”大战在即,济南守军的高层竟然是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不被华野大军迅速地攻破?尽管杜聿明因存在私心(重心是徐州)而不愿意分兵济南,可他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只要守上15天,增援部队就可以到达,如果守不住,再增加多少兵力也同样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