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人好玉,尤其十分喜好玉中极品——翡翠,遗憾的是,世界上翡翠的90%以上产自缅甸,我国每年都需要花费巨额成本来进口原石,更遗憾的是,缅甸翡翠的最大产地以前居然是我国故土——江心坡。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1960年,新中国和独立后的缅甸签订了一条有关领土置换的协议,用江心坡2.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100个香港岛,置换了曾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片马、班洪、班老这三个地方,总计不过3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国从此失去了世界最大的翡翠产地和金丝楠木产地,但也有收获,回归祖国的三个地方具有极强的民族归属感。

故土的丢失已成既成事实,但只有在充分了解事情原委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评判,所以今天,我将带各位看官老爷,了解江心坡历史的同时,探讨这块领土丢失的原因以及领土置换是否划算。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斩不断的羁绊的故土—–江心坡

江心坡的位置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以西,其北部以西藏最南端的察隅县,其南部达到云南与缅甸北部尖高山,地形以山地为主,其宽度为150公里,长度为300公里,总面积达到了2.7万平方公里,江心坡内部两江穿流而过,水土资源优渥,江心坡地区又是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产区,全世界90%的翡翠都产自江心坡,江心坡也是名贵的金丝楠木的产地,本身拥有非常巨大的价值。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与青藏高原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江心坡地区的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很高,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早在明朝年间该地区就成为中华故国的领地,永乐大帝朱棣在该地区设置了“三宣六慰”进行管辖,该机构权力非常大,辐射面积包括整个缅甸和泰国北部,以及老挝大部分地区。

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大明帝国陷入到了衰落的历史周期律中,与该地区的掌控能力日渐衰弱,自缅甸内部兴起的东吁王朝统一了缅甸全境,开始挑战明朝的权威,衰弱的明朝在和新兴的缅甸王朝发生战争时,自身领土又被削去了一部分。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明清交际,新兴的大清兵威正盛,曾有吴三桂统兵进入过缅甸的深处,逼迫缅甸交出了南明皇帝,此时的缅甸根本不敢与大清争雄,到乾隆时的清缅战争后,缅甸战败彻底臣服成为大清的藩属国,在古代中国观念中,中华帝国是家长,藩属国相当于家族中的孩子,所以乾隆皇帝赐予了缅甸一部分领土,并将这种赠与认为是内部领土的调整。

但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这种美好的状况,随着英国一步步地用武力征服缅甸,原本家族中的孩子成了外敌,开始跟着他的贼父英国同大清争夺江心坡地区,本来属于内部领土调整的范围,突然变成了国际领土争端。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此时的大清自身难保,再加上江心坡在大清战略布局中的位置并不重要,所以对这块土地的实际态度是,最好自己能控制,如果自己控制不了,给别人也没有太大关系,就这样,这块土地逐步脱离中华管辖。

在大清刚放弃主权时,江心坡地区的人民抵抗过英国殖民者一段时间,英国殖民者几次试图用武力征服都以失败告终,英国自己也意识到武力征服的成本太高,开始用文化和贿赂的方式,使该地区人民产生对中华帝国的离心力,事实证明,这种方式非常有效。

辛亥革命的成功彻底终结了大清王朝的统治,大清的崩溃从长远来看必然是进步的,但从维护领土完整的角度来讲,却是一场灾难,新生的民国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力远不如大清,再加上北伐以前中国内乱频繁,根本无力控制边疆,外蒙古的脱离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这给英国殖民者进一步渗透江心坡地区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英国人开始加强在江心坡地区的统治,尤其是加强对江心坡地区民众的心理控制。北伐战争以后,全国好不容易归于蒋介石的统一,但蒋介石政权又是典型的亲英美派,万不敢得罪英国,江心坡地区投入英国怀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等到新中国成立时,中央政府虽有能力收回该地区,但奈何该地区的民众被英国人洗脑,自认为心理上归属缅甸已经成既成事实,考虑到新中国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新中国也只能选择和缅甸妥协,用领土置换的方式,换回对中国归属感强的三个地区而将江心坡划归缅甸。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江心坡领土丢失的原因

如果仅从上文历史梳理的角度来看,江心坡地区的丧失,几乎完全归于物质的原因,是清政府的不无能为力,是民国的内乱,是中华民族的灾祸导致的领土丧失,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什么香港澳门也是丧失于民族危难之时,且面积只有小小的一块却最终回归中国,面积广大的江心坡却永久丧失。

所以我认为原因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原因,更是心理上一种巨大惯性导致的领土丢失。

古代中国人也明白,外交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中国古代外交战略布局中有一种思想,叫“守在四夷”,最能体现了维护天朝安全的方法——缓冲国,古代中国所谓朝贡体系,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安排。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形成了一种以中原王朝为中心,周围夷狄各国接受册封的华夷秩序,在这种秩序之下,处在体系中心的是华夏中央政府,外围依次是西南地区的土官和土司、北方游牧部落的羁縻地区、关系最近的朝鲜和双重纳贡的琉球,处于外边缘地带的东南亚朝贡国和名义上的朝贡国但实际上平等交往的国家,英国、俄罗斯等。

也就是说,在由古代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江心坡”虽名为中华帝国的领土,但在实际统治过程中,则为中华帝国和外国之间的缓冲区,这种逻辑支配下,中央政府既不会也无力去直接管辖该地区,也不会在该地区被外国占领时感到可惜。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所以,当英国殖民者用火枪顶着当地土著的脑袋时,大清国的皇帝和大臣,选择了装聋作哑,任由殖民者占领缅甸而不发一兵一卒,任由殖民者对江心坡地区的老百姓进行心灵战术而不会进行干预。

唇亡齿寒,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不作为和不重视,导致西南边疆一直祸事连连,清朝只能派重兵进入西南,武力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过度的迷信武力最终导致了著名的四川的保路运动的发生,大清终为自己的不作为而付出了灭亡的代价。

中华民国作为大清的继承者,在处理对外事务上与大清心理并无太大的区别,心理上的不重视是一直存在的,再加上北伐以前,整个中国一直处于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的状态中,谁也无力组织全国力量与西南的英国对抗来拿回江心坡地区,所以一直默认江心坡的分离状态而无所作为。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民国政府的转折点在于北伐战争,虽依旧承袭中华民国的国号,但与北伐后的民国与北伐前的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第一,民族主义在中国上升,对于领土的重视程度开始超过之前的任何时代。第二,孙中山死后,蒋介石终于有能力实现全国的统一,即使是形式上的,但终归是统一了。

也就是说,在蒋介石时代,中国是有短暂的能力收复江心坡等土地的,但蒋介石政府的政治立场和现实的形势却并不允许他去这么做,首先,蒋介石是著名的亲英美派政治家,在国际事务上唯英美马首是瞻,所以断不会做出对抗英国政府的事来。其次,南京政府成立没几年,日本就发动九一八事变,抗战成了中国人民最大的任务,中国的最大敌人成了日本,自然无力顾及西南边陲英国人的侵略脚步。

到新中国成立时,江心坡的丧失已经成了既成事实,最关键的是,江心坡地区的民心变了,他们不再认同自己是中华的一部分而是觉得自己是英帝国的一部分,这是中国收回江心坡地区的最大阻碍,再加上新中国刚成立时面临的国际形势异常严峻,与缅甸修好成了新中国突破美国外交封锁的重要举措,到六十年代,外交形势更加严峻,换领土而收获友谊成为新中国的上上选择。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中缅两国的边境谈判从1952年开始,持续了8年时间,因为江心坡地区民心已失去,外加缅甸愿意归还所有被英国殖民者侵占的云缅边境地区,多次谈判之下,周总理审时度势,最终和缅甸签订了边界条约,江心坡地区丧失,但被英国殖民者侵占的其他边境地区完整的回归中国。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综上,江心坡地区的丧失既有现实原因,也有观念的原因,主要是观念原因。小小的香港澳门能回归,因为香港澳门一直是中国的核心领土,一直都无比重视。而对于江心坡这样地区,在中华强盛时,观念的原因导致中华帝国将其视为缓冲区而不重视,中华衰弱时,形势的危急和心理的不重视开始共同作用,直到该地区被彻底占领。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如何审视领土置换的得与失

评价一件历史事件,绝对不能用当前人的眼光去审视过去人做的事,否则就是罔顾事实,得出的结论结论自然也是不负责的,应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未来的影响两个角度综合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形势角度:江心坡换地有利于大局发展

首先在国内,三年的自然灾害让中国的粮食大面积减产,民众生活极度困苦,再加上当时刚经历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败,又浪费了大量的资源。除此以外,国家还需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国防工业等命脉部门中,例如当时原子弹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再重要的事在这件事面前也只能往后靠。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时代国内形势就是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再苦再累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宴请缅甸总理

其次是在国际上,60年代的形势极度复杂,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因为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路线而持续恶化,两国从1956年苏联三和路线提出后就一直在论战,关系随时都有激烈恶化的可能,另一方面,中国和美国因为朝鲜战争和越南问题而闹的不可开交,当时的美国,正积极拉拢中国周边国家打造反华包围圈,成功入伙的对象包括: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基本从东到西形成了一个C形的包围圈。

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形势,想办法让缅甸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都至关重要,所以用换地的方式解决边界纠纷来交朋友是当时形势下的绝佳选择。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治理角度:江心坡换地更有利于地方治理

上文提到,因为英国殖民者的不断渗透,江心坡地区早已产生了对中华的离心倾向,这是江心坡地区的最大问题,再加上从元朝时候开始,该地区因为地理原因,一直天高皇帝远,都是作为中华帝国皇帝的心腹大患存在的,明朝清朝都曾花费巨额财富来改土归流,但仍然面临匪患,土司等问题的困扰,其治理难度可见一斑。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周总理访问缅甸

但被换回来的三个地方却与江心坡完全相反,这三个地区都被英国人占领过,但英国人只能征服他们的躯壳而无法征服他们的灵魂,他们几乎在被占领后无时无刻都在反抗,他们始终记得他们的历史文化和信仰,他们时刻记得自己的信仰“阿祖阿公——诸葛亮。”相比于江心坡地区的人的数典忘祖,后者拥有更强的归属感。

这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从长远来看是非常珍贵的,至少在地区治理等方面,只要政策合理,拥有归属感的人会持拥护的态度,而没有归属感的人,即使政策再合理,他们也总能挑出一些毛病,所以只会平添麻烦。事实也是这样,三个地区自从回归祖国以后,一直属于云南政府管辖,安定和谐,而江心坡地区却在缅甸管辖之下经济极度落后。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地缘角度:失去江心坡的遗憾

如果打开地图,江心坡南北恰好处于云南和西藏之间的一段“凹”字型缺口中,西部与印度东部地区接壤,江心坡地区处于巨大的横断山脉的中央,地形以盆地为主,有两江穿流而过,非常适合农业种植和矿产开发。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面对中印两国激烈的领土争端现状,江心坡这块从前名不见经转的荒蛮地区日益凸显出了其巨大价值——只要江心坡在手,藏南和云南将会直接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坚不可破的巨大整体。在基础设施修建完整后,一旦战争爆发,我国便可以迅速的调集云南的部队北上,可以形成对敌国的压倒性优势。

另一个角度,江心坡地区在古代并不突出,原因是古代中国并没有能力去开发这块宝地,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倘若假以时日,一定会因为其优秀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种植条件而脱颖而出,不仅能解决许多百姓的就业问题,也能形成自给自足的完整产业链。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

历史已经发生,一千个人眼里,有以前个不同的哈姆雷特,换地事宜究竟是赚是赔,还需各位细心斟酌。

中缅领土互换,我国为何放弃27000平方公里江心坡,如今是赢是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