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丸的几种适应症,了解清楚,还你健康体魄,解决体虚。
今天和大家聊聊补中益气丸!
脾胃虚弱
《黄帝内经》记载:“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一段的描述将人体消化系统工作原理清晰的展现。中医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指导养生,都会非常注重脾胃的保护,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的源泉,更有脾胃乃伤,百病丛生的说法。
黄帝内经
脾主运化,胃主收纳,胃的腐熟功能靠脾气的推动,脾将食物的营养输送其他脏器,官窍骨骼,一旦脾胃受伤,或者脾胃虚弱,则营养人体的气、血、津液都将不足,人体营养不足则出现各种虚损症状。
脾胃位于人体中焦,所以凡针对中焦的治疗方法都与脾胃相关,如补中、建中、和中等。
补中益气丸作为针对中焦脾胃的一款药,是许多人作为中焦脾胃问题的常选用药,今天就悉数聊聊这款成药的适应证。
补中益气丸
黄芪、白术、陈皮、人参、茯苓、甘草、柴胡、当归、升麻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应用: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柴胡
1、气虚乏力
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补中益气丸就是用于气虚,脾胃虚弱则产气不足,气是人体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气具有推动防御,温煦凉润,固摄作为,气虚则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劳累后乏力感更加明显,头晕目眩,伴随食少纳呆腹胀的症状。
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针对中焦脾胃虚弱,气虚乏力。
乏力
2、慢性腹泻、便溏
脾主运化,运化水湿,一旦脾气亏虚则水湿运化停滞,水湿停聚湿邪趋下,湿邪下迫肠道则产生腹泻,所以大便时干时稀,经久不愈,食欲差,或食后腹胀明显。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长期的腹泻会导致人体津液、气的亏虚,所以慢性腹泻便溏的人群还会伴随体倦乏力,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等。
补中益气丸补脾胃之气,脾胃气充足则升降有序,水液运化正常,所以脾虚造成的水湿腹泻,慢性腹泻便溏,可以用补中益气丸。
腹泻
3、痔疮、脱肛、脏器下垂
人直立行走,重力向下,人体脏器之所以能维持在恒定位置,中医认为是脾气提升的作用,脾主升清,除了将水谷的精微物质上输于肺,还提升其他脏器在恒定位置,脾气亏虚,不升反降,气陷下行,提升不及则导致脏器下垂。
补中益气丸针对脾气亏虚,中气下陷所致各种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痔疮等,有升举提升之功效。
脾主肌肉四肢,所以肌无力、眼睑下垂都与脾气亏虚气虚下陷有关,补中益气丸提升中气,升举阳气。这里需要说明,用于各种脏器下垂、肌无力轻症、眼睑下垂等,需要服药时间久方可有效。
痔疮
4、眩晕头痛、头昏眼花
头为精明之府,处人体最上,常用水往低处流,精血之所以能上荣与脑,靠气的推动及气为载体载血上行,而气的上升和脾关系密切,脾的升清功能就是将清气(精华之气)上输,脾气亏虚升清无力则上行受阻。
脾胃虚弱,升清无力,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于头,则头脑失养而发生头晕眼花,眩晕脑昏等症状,因为脾胃虚弱所以还伴随体倦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稀等症。
因为脾胃虚弱,升清无力,清阳不升所致头晕目眩,头昏眩晕补中益气丸可以升举清阳之气。
头晕
5、无名低热、燥热
这种低热体温不会太高,一般37.5左右,但自己感觉明显,身热自汗,热势忽高忽低,上午发热多见,热势多在劳累后加重,伴随体倦乏力,面色无华,神疲懒言等。
脾胃气虚,清阳不升则下行,下行于下焦,湿邪处于下,阳热行于下,则湿热阳热壅结而发热,所以针对脾气亏虚,清阳下行而致发热,可用补中益气丸,升举阳气,升举清阳之气来除热。
发热燥热
凡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中气不足导致的各种问题,补中益气丸都可以作为异病同治的选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