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精锐的陨落,香积寺血战8小时,古代战争史最惨烈的一天
前言
唐朝是中国历代中非常繁荣的一个朝代,唐朝的统治者治理国家都很有一套,造就了大唐盛世。
有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还有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这样的盛世却并没有长久地持续下去,而是在李隆基统治时期产生了变局。
在李隆基统治的前期,他勤于政事、任用忠贤,整个国家繁荣昌盛,创造了“开元盛世”。
可是李隆基治理后期却出现了问题,他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导致“安史之乱”发生,此后整个大唐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安史之乱”最终虽然是唐军胜利了,可在这样的一系列战争中,唐军损失不小。
其中最重要,也是唐军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战役,就是“香积寺之战”。
那么,这场战役到底情况怎样呢?对整个局势的改变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香积寺之战前的双方
香积寺距离长安城中心大约有十余里的距离,是唐朝著名的佛教寺庙。
这里原本香火鼎盛,人流众多,许多佛教名人在此聚集,达官贵人来这里的也不少。
可是,“安史之乱”打破了这里的平静安逸,让这里成为了斗争激烈的战场。
在这里的战役仅仅持续了一天,却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天。
香积寺战争之前,安禄山的军队已经占领了唐朝的两京,也就是长安洛阳地区。
此时的唐军经历了一系列失败的战斗,士气低落,军心涣散。
唐玄宗李隆基此时已经被迫退位,主持朝政的是唐肃宗李亨。
为了树立政治权威,赢得军心民心,稳固统治地位,收复两京对于李亨来说尤为重要。
而如果香积寺一战不能顺利击败叛军的话,则两京的收复就会更为困难,所以,香积寺一战的成败关系重大。
当时的唐军虽然经过一些溃败,但是其实力也是非常强大的。
有郭子仪、李嗣业等经验丰富的大将可以带兵,还有善于步兵作战的精锐部队。
此时的安禄山已经称帝,国号大燕。安史叛军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手底下都是作战丰富的精锐骑兵。
多次击败过唐军,而且他们武器装备精良,唐军要想打败他们实属不易。
在香积寺战役之前,唐军就多次攻打过长安,想要早日收复失地。
公元757年二月,唐军与叛军在清渠进行战斗,叛军将领安守忠“伪退”,导致唐军大败。
由此可见,叛军中除了军事实力过硬之外,还有着谋略超群的将领。
可见,唐军想要想要打败叛军,还需要进一步部署。
惨烈的香积寺之战
吸取了清渠之战的惨痛教训,唐军在香积寺之战中尤为慎重。唐军在大战之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让李嗣业的安西军作主力,同时还向回纥等国求助,回纥、西域等国首领派遣精锐部队来帮助唐军。
公元757年9月,唐肃宗任命广平王李俶为兵马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
率领十五万大军向叛军进发,这支军队由回纥、安西和西域军队组成。
唐军以步兵为主,本是难以对抗叛军的骑兵。但在回纥骑兵的加持下,唐军与回纥骑兵夹击叛军。
很快,回纥就消灭了叛军的骑兵部队,很快就逆转了战场形势,但是战况仍旧十分惨烈。
叛军本想重演清渠之战中的计划,准备两头夹击唐军,却被唐军击破。叛军军心溃散,战力减弱,败局已成。
可是叛军却顽固抵抗,不愿投降,所以这场战役仍在继续。
在大约8个小时的激战中,唐军斩杀叛军6万余人,俘虏2万,超过90%的叛军被唐军斩首和俘虏
此战过后,叛军主力几乎完全被剿灭,只能放弃长安仓皇而逃
这场战役几乎歼灭了叛军的有生力量,为之后唐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可是唐军在此次战役中损失也不小,几乎都是1命换一命的惨胜,唐军精锐部队也在这场战役中被毁灭。
结语
香积寺一战是大唐剿灭叛军、转危为安的一场重要战役,延续了大唐之后近150年的生命。
在冷兵器时代,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这场战役死伤众多,一般情况下,在那个时代,死亡率达到15%,双方部队就会崩溃。
而这场战役死亡率达到60%,这在整个古代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正是因为如此,大唐的精锐部队遭到摧毁,此后的大唐国力日渐衰微,之后的150年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再不复当初的盛世。
在这次战役中,香积寺也遭到了摧毁。香积寺寺颓塔裂,原本香火鼎盛的香积寺此后“鲜有游者”。
明代还有人能够见到香积寺“鬼火”,恐怕这就是那些牺牲在此将士们的枯骨所散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