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福建有一奇怪的石缝,每天都能流出一碗米,这是怎么一回事?
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很多玄幻神奇的传说,就以石头这个元素来说,我们就已经能列举太多的故事了。
你或许听说过石缝里蹦出只猴儿来的传说,你或许听过女娲拿石头补天的故事,你或许听过出生嘴里含玉的神人,但你可听过有个石缝每天可以流出米来的传闻?
这个石缝叫出米岩,出米岩坐落在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的大柿山上,历代以来,以其奇妙的故事和独特迷人的景色吸引着万千游客。
岩石出米,奇哉怪哉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小和尚下山打水喝。青松翠柏掩映下是一条泥泞的小路。
这段路他已经很熟悉了,但是今日这条路的景色却有了些许变化:寺庙旁的岩石缝中竟然有“水流”流出,白花花的很是显眼。小和尚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条路上从前可是并无流水的。
小和尚挑着担子走上前一探究竟,发现这“水流”竟然是一粒又一粒饱满圆润的米粒组成的。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大米不是田地里出来的,竟是石缝中流出来的,简直比石缝中蹦出猴子来还要瞠目咂舌。
小和尚赶紧回去将此件怪事禀报给了方丈,方丈也从未听说过有这种奇特的岩石,随后带领几个僧人一同去查看。待到了岩石旁边,发现果真岩石中流出了白花花的大米,几个僧人便用容器装了些米粒回去。
但在装了一定量后,岩石就不再流出米来了。小和尚将头凑近岩石的洞口一瞧,却是什么也没有了。
僧人们回到了寺庙。在寺中经过烹饪以后,米饭软糯甜香,香气扑鼻,吃入嘴中让人口齿生津,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啊。可惜今日岩石却已经不出米了,方丈不知该岩石今日是否还会出米,便让小和尚第二日再去探看。
果不其然,岩石又出米了,再接了一定量后,岩石停止出米。
小和尚将这件事告诉了方丈,方丈认为这是佛祖保佑,是佛祖对他虔诚修炼的感召。
他便让僧人们每日收集这出米岩的米,熬成粥,用于救济那些穷苦的人们,期望能有更多的人们因此获益。
附近的百姓听说这座寺庙附近有如此神迹,便纷纷前来拜佛烧香,有些人认为这神奇的米能治疗百病,专门来寺庙讨些粥来喝。
寺庙因此繁荣兴旺,并更名为出米岩寺,且有寺联曰:“石妙空嵌曾出米,山多重叠此峰奇。”
天灾人祸,出米岩终普通
在几年后,天干无雨,战乱横行,百姓们食不果腹,饥饿难耐。有人向方丈提议,将出米岩的洞口再凿大一些,每日或许能得到更多的米粮,这样就能够惠及更多的百姓。
方丈听从了建议,带着僧人们将洞口用工具凿大了一些,可是自此之后,岩石再也不出米了,只有涓涓细流从洞口流出。
方丈在事后慨叹道:“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令生贪恋诸事物,即刻放弃佛子行”。
贪婪是七宗罪之一。贪婪会使人内心扭曲,最终踏上一条不归之路。
方丈他有错吗?他没错,他为了受难中的百姓而凿开岩石,想要获得更多的米粒,这是他的慈悲心怀,是他修行得到的重要品质之一。这,就是他的佛性。
就像话剧青蛇中的法海一般,“我要造大船,救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方丈是大慈大悲、苦众生之苦的高僧。但同时,他也有错。过多的索取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贪婪,贪婪是原罪,是大忌。修佛之人禁止动贪念,这是他修行路上的一大障碍。
出米岩出米,真假自辩
现在,出米岩是福建省的一个著名的景观,来往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都好奇于这块曾经能出米的岩石。
这块岩石十分巨大,有两人之高,数十人围抱都无法抱拢。该巨岩处于一片幽深的森林中,在茂密高大的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苍老而健壮。
岩石上斑驳的裂痕与攀爬的青苔,沉淀的是千百年来不变的古朴气韵。让人惊于它的外表并为之叹服。
有许多人议论为何这块岩石能出米,最终却不出了。也有许多人怀疑,是否真的有能出米的岩石存在。
粮食问题一直是让全球人忧虑的事情,袁隆平曾幻想过“禾下乘凉梦”,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培育。若真有如此神奇的岩石存在,那些千千万万从事于粮食的种植与增产的人员就不必发愁了。
所以,关于这出米的岩石,在群众中流传着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当初处于战乱年代,其实岩石并不能出米。只不过当时的人们过于饥饿难耐,这岩石上恰巧长有白色的斑斑点点,加之岩石缝中有水流出,在阳光下照射一瞧,倒真像是有米流出来了。
或是岩石上长的是菌类,白色的菇子,勉强能果腹,但传来传去,一传十十传百,便成了岩石能流出米来。
还有一种说法,岩石旁寺庙的方丈想引来游客与香火,便假称这块岩石能流出米来,再用库房里的米煮粥布施,加以宣传。果真人们都稀罕这件异事,纷纷前来探看。久而久之,这块出米岩便成了著名景观。
或许有人惊奇于这个传说,但也已无从考证了。
不只是福建,在许多南方省份都有流传过出米岩石的传说,只不过版本虽大相径庭,却都是曾有岩石能出米,现已变成普通巨石,只留下个传说供人们口口相传。
不过现在巨石是否能出米已经不重要了,它的存在代表着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生存的追求以及不懈努力,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人们前去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