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才女,结婚36年不与丈夫同寝,一生无儿无女,晚年开始后悔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今天很多适婚年轻人都十分反感来自父母或长辈的催婚,但在上个世纪当年轻人到达了结婚的年龄,就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走进婚姻,这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随着清皇朝的崩溃,西方进步思潮的涌入,不少人尤其是女性开始反抗不合理的婚配方式,一代才女苏雪林就是其中之一。她与家族安排的丈夫结婚36年间一直不同寝,且一生无儿无女。
一、才女初长成
1897年,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苏运卿的府衙里,一名女婴呱呱落地,这就是后来与冰心齐名的才女苏雪林。
出生于官宦之家,受到家庭的熏陶,苏雪林从小就冰雪聪明,酷爱诗词文学。她的祖父,县丞苏运卿在衙署内设立了供家中孩子读书的私塾。
年幼的苏雪林以为自己会有机会向叔叔和哥哥弟弟们那样进入私塾上学,可是一切并非如此。
跟所有官宦世家一样,苏家的长辈都希望苏雪林当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尤其是苏雪林的祖母,她认为苏雪林不应该去私塾读书,而是应该在房间里学习女工,等到年龄到了就找户人家嫁了。
好在家中的叔叔哥哥都宠着苏雪林,带着她去学堂旁听,偷偷将课上的讲义给她看。后来,叔叔哥哥们都出去上学了,苏雪林又被打回了原形,留在家中学着当一个名门闺秀。
虽然没能到公立学校上学,但苏雪林还是没有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她大量阅读家中的藏书,学习叔叔哥哥们带回来的书籍。时间久了,竟将《史记》、《论语》等经典著作都看了个遍。
后来,苏雪林随着父亲生活,离开了祖母的控制。她的父亲也听从弟弟的意见将女儿送到了一所基督教学校上学。在此期间,苏雪林的学业仍遭到来自家族长辈的多次阻挠。但在她母亲的支持下,最终得以完成初中课程并顺利入读女子师范学校。
二、独立自主的新青年
小学老师,这样一份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在长辈看来是非常不错的,便没有反对。之后,家里开始为她张罗婚礼。
彼时的苏雪林已经22岁,在那一个年代,女子到了22岁未嫁已经算是晚婚。但是苏雪林的意愿并不在于嫁得一位如意郎君,她更希望自己可以继续深造。
尽管家里反对,苏雪林还是获得了进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的机会。在那里,她接触到了新文化运动,学习用白话文写作,同时也决定瞒着家里人到法国去留学。
在师范完成了学业的苏雪林来到了里昂学习,修读西方文学、绘画等课程。苏雪林虽然人在法国,但是家里催婚的书信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开始的几年,苏雪林还是极力反抗。直到1925年,家中来信说母亲病重,加之自己在法国压力很大,而且经常生病,苏雪林决意提前回国。
在法国苏雪林没办法逃离催婚,回家了自然更难置身事外。家中给她安排的是商人之子张宝龄。这名男子跟苏雪林一样毕业于名校,且曾出国留学。
由于母亲病重并希望能看到苏雪林出嫁,于是苏雪林妥协了,接受了家族的安排嫁给了张宝龄。只是她不知道,与她成婚的张宝龄一样反对包办婚姻,也与她一样无法与家族对抗,才接受了这门亲事。
二、不幸的包办婚姻
苏雪林在母亲病故后跟随着张宝龄来到了苏州生活。
在与张宝龄的这一段婚姻,两人不是没有做过努力。在未成婚之时,两人就曾多次以书信的方式了解对方。
但多次的书信来往,苏雪林发现自己与张宝龄并没有心动的感觉,两人甚至连共同的爱好和追求都没有,根本无法在一起生活。
张宝龄也曾经渴望过两人能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但是苏雪林始终无法托付真心。
据后人回忆,成婚后的张宝龄曾经生过一次病,他希望苏雪林可以为他熬粥喝。但是苏雪林觉得这是老妈子才会做的事情,断然拒绝了。之后,苏雪林救济家中姐妹没有告知张宝龄,两人因此大吵了一场。
在他们婚后的第二年,对包办婚姻的厌恶与反感让两人达成了共识,就是各过各的。但是两人并没有离婚,只是分居且不共寝,这一分就是36年。
分居后的两人,彼此都将精力放在了事业上。苏雪林辗转在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来去了台湾。她将一生的精力用在研究屈赋和文学之上,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唤醒女性意识。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用了半生的时间骂鲁迅。
1961年,丈夫张宝龄在北京逝世。1999年,苏雪林在台湾离世。因封建思想而被迫纠缠一生的两个人终于得到了解脱。
对于婚姻,苏雪林从未后悔过她自己的选择。但对于张宝龄,苏雪林就曾在给侄子写的信中说过她后悔的是,作为基督教徒,她没办法离婚,她应该放张宝龄自由让他去追逐属于他的幸福。
四、总结:
102岁的苏雪林与世长辞,一代才女陨落。她一生无儿无女,但她留下的作品灿若繁星。
或许,苏雪林继续抗争寻找能真心相爱之人;或许,她能屈服与张宝龄好好生活,过的便是另一个人生。但是,女人的一生不是只有爱情,那一段失败的婚姻在某种意义上了成就了女作家苏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