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执业药师不可承受之重

我们所讲的“商业”与“专业”之间的冲突,我们感觉用“专业”来说事,似乎还少了那么一点味道,因为专业水平的高低,与商业化没多大关联,不客气地说,医院专业化水平高,但医院商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像某医学专家所讲:医院的逻辑是“你有病,病很重,我有药,药很贵”,药店也不例外。准确的说,这种冲突,不是专业不专业的问题,应当是商业性与行业伦理的冲突。

执业药师不可承受之重

执业药师与药店之间商业利益与伦理的冲突,并非是新鲜事,早已有之,药店从来没有脱离过医疗属性,只不过由计划经济的公办,转为市场经济的私营,药店本质上一直是医疗属性与商品属性集于一身的。药店作为企业,不能不为自身经营考虑,不赚钱药店无法生存,但药店如果仅仅是光为赚钱,一心钻到钱眼里,那么药店失去医疗、救死扶伤的本心,药店存在的意义也就失掉了。

执业药师不可承受之重

药店经营一直在这两者中追求平衡。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中国思想家们的义利之辩,儒家所倡导的义在利先、义大于利的思想在中国占了上风。儒商便成为中国特色商业思想。

执业药师是国家引进西方药学制度的产物。执业药师的第一课与医师一样,都要讲医药人的职业道德,为病人健康着想,这方面,东西方的理念是相通的。在西方执业药师制度的设计中,执业药师是平衡制约药店的力量。执业药师被赋予较大的权力,独立执业,有相对自主性,防止药店为了利益做出损害顾客的事来。这一点,颇似西方权力平衡理论,即,人性是恶的,如果没有制约,药店方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国内的执业药师因为是舶来品,国内缺少制度的环境土壤,执行起来,难免走样,只学皮毛,而无法领会精髓,执业药师成为普通的店员,变成药店老板赚钱的工具,虽有不甘心,但也没办法,谁让自己的饭碗端在老板手中。

执业药师不可承受之重

话又说回来,我们的执业药师群体,因发展时间短,没有形成深厚的药师文化,执业药师只能算是谋生的工具,精神层面和人文关怀欠缺,在当前国内的环境氛围下,执业药师专业水平不高,职业伦理建设也不完善,这个群体的整体伦理观念没有树立起来。

另外,执业药师法规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没有从体制机制上赋予执业药师们应有的权利,不足以支撑起执业药师们的“腰杆”。医疗大环境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执业药师能有多高尚的伦理道德,把颠倒的药店伦理与商业的关系纠正过来,似乎有些要求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