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政策满月,影响到底有多大?
统筹支付向医保门店开放,药店零售行业似乎得到了一个重大的利好。
随着业内业外的交流增多,加之历时一个月的实战体验,笔者认为,这项政策将打破连锁药店原有的高毛主推盈利模式,迫使药店寻找新的道路。
政策方向是降低个人账户的划拨比例,将其转化为门诊待遇水平的提01
个人账户在短期内将按照权益置换的思路逐步转化,甚或在未来将淡出历史舞台。简单理解便是,个人账户余额将逐步减少。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有支付优势的医保门店的优势将减弱。
药店经营者定然了解一个事实:在可以医保支付的前提下,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较低,相比现金销售同类产品,医保支付更利于生成传统的高毛利产品的销售。
随着个人账户余额减少,部分地区医保个人账户按月打款,卡内余额只有七八十元的情况下,仅感冒就能产生百元以上销售的难度明显增大。不妨认为,这也是疫情之后,“四大类”动销慢的原因之一。
医保支付价执行,最终必然降低药品的零售价02
从国谈、集采可以看出,医药产品的成本不断增加,零售价降低必定伴随毛利的降低。目前存在的部分同名高医保支付价的品种,厂家一定抱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收紧政策,以往常见20扣、30扣恐怕难觅踪影。
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竞争加剧03
医疗板块的竞争,实际上自首次“4+7”集采落地便已经开始。不过,医疗机构心理上不配合、三年疫情影响、连锁药店不肯放弃原有利润,配合部分未中选厂家在政策上的推动,让竞争看似还没开始……但随着本次医保政策改革的推进,竞争会快速凸显而出。
集采低价药货源无法遍及每家药店,在价格维度就失去了一部分客户,特别是长期服用心脑血管类的老年顾客(这些恰恰是目前药店最大的客群)。
国家医保推行分级诊疗,对统筹支付比例也对应医疗机构分级设置区别。在顾客发现同一药品在社区医院的自费费用比药店更低时,客流便会不断流入社区医院。事实上,部分区域的社区医院门诊已经初显人手不足了。
处方流转的政策因素尚未明确04
就江苏省而言,原意见稿中对统筹的描述是“将会把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范围,允许持门诊处方到定点零售药店买药和结算”。
一旦政策要求统筹需要处方,药店的处方来源在哪,符合统筹资质的门诊处方如何实现……这些会是更大的问题。而且,即使实现处方成功流转,流转的费用最终大部分也会是连锁药店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