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农民“爆改”植保装备,适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在张更君的仓库里,各式农机整齐划一地靠墙停置,但空气中弥漫的机油味,以及农机旁散落一地的焊枪、扳手、配件……让这里看着像个维修厂。
张更君介绍改后的植保农机。
“西边的3台农机,是去年为了方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管理,购进的播种机、植保机、联合收割机。这几台农机多多少少都改装过,尤其是植保机,大改了两回。”张更君是单县多禾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自2018年开始,他先后在单县高老家乡流转了1200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
2022年5月,为扩大大豆产能,单县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2万亩。
播种和收获县里配套了相应的农机设备,但植保是难点。
张更君大改两次后的植保农机。
“去年乡里一共推广种植了1960亩,由于没有配套的植保农机,多数种粮大户都反应管理困难,基本靠人工。”高老家乡人大主席孙显存说,去年复合种植打药时,需要三个人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在挡板中间喷洒药液,两个人用挡板挡住药液,避免药害。除去成本不谈,效率极低,一天多说能打10多亩地。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相比于各自单作,植保机械化面临更多技术问题。玉米和大豆除草剂互不兼容,两者除草剂相互制约,会对彼此产生药害,严重时会造成作物死亡绝产。
如何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田间,互不影响地进行机械化植保作业?对此,张更君颇有见解。
“闭门造车肯定不行,得多借鉴先进经验。”去年5月,张更君揽下了600亩的种植任务,复合种植培训会结束后,他就着手植保农机的改造,“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图片,发现大多都是‘双药桶+遮帘’的隔离形式,我就把原来的玉米植保机给改装了。”
张更君在植保机原有的基础上,为其外加了一个药桶和一套喷雾系统。并在喷头处加上物理遮帘,在药物喷洒时起到隔离作用,避免或减少了玉米、大豆之间的药害。
“这一台机器效率很高,一天一个人能打200多亩地。”张更君说,最后玉米、大豆收获,玉米平均亩产1500余斤,大豆平均亩产400余斤。真正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但他仍觉不足。“遮帘是用塑料制作的,发软,偶尔遇到有风的天气,它不按着垄间轨道走,起不到隔离药物的作用。”张更君说,并且对于播种质量要求很高。在苗齐苗匀的地块农机走得很顺畅,但垄间距大小不一的地块,遮帘就被作物‘掀’起来了,没法‘卡’进垄间。”
于是,小麦播种后,他趁着农闲,又动起手来,开始了第2次改造。药桶改为1个,喷雾系统增加至3个,将遮帘去掉,改用节水阀控制各个喷头的喷雾大小。
对此张更君解释说,单县夏季气温较高、光照充足,大豆要比玉米晚一个节气播种,否则会影响大豆后期授粉,造成空荚现象。相应两者打药时间也会相差15天左右,这样一来,一个药桶就够用。
用3套喷雾系统分别控制3段喷雾架。
喷雾架的宽度根据复合种植的宽幅重新调整。张更君是采用4+3模式种植,即4行玉米、3行大豆。因此农机的喷雾架就划分为3段,用3套喷雾系统分别控制,中间为大豆的3行,两侧为玉米的4行,达到了农机作业时转圈不转向的目的。张更君补充说,“两侧玉米喷雾架平时折在农机两侧,用时将其展开即可。”
喷雾架上的每个喷头,都可用节水阀控制水流大小。
喷雾架上的每个喷头,都可用节水阀控制水流大小,并且喷雾架距地高度可调控,可做到距地25厘米“贴苗”作业。“风大时就将喷雾水流调小,尤其是边侧的两个喷头,另外再将喷雾架调低,就会大大减少作物间的药害影响。”张更君说。
“有了植保农机的加持,不仅提高了打药喷洒效率,还节省了人工成本。今年我要把1200亩地全部种上玉米、大豆。”张更君笃定地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陈茹 通讯员 王晓兰 孔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