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1382年,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去世,他悲痛欲绝,下令为每位藩王选择一名高僧带回封地,为马皇后诵经荐福。

在葬礼上,僧人道衍一眼选中了气宇非凡的四皇子朱棣,他凑过去悄悄对朱棣说:“大王如若肯用我,贫僧愿送大王一顶白帽子!”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朱棣听到这话,吓得勃然变色:“你是不想要命了吗?”

“王”上加“白”即是个“皇”,那时大哥朱标稳坐太子位,皇位朱棣是不敢想的,此话若是传出去可是大逆不道之罪。

道衍笑而不语,闭目打起坐来,但他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还是吸引了朱棣。

犹豫了一会儿,朱棣对他说:“你跟我来吧。”

接下来大明王朝将被他搅得天翻地覆。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奇异的和尚,有个大梦想

道衍,即靖难第一功臣姚广孝。道衍是他的法号,他本姓姚,广孝俩字是朱棣当上皇帝后赐给他的名字。

他本出身医学世家,但却在14岁那年出家为僧。

不过他是个很奇异的和尚,他不学佛经,却拜道士为师,而这位道士师傅又是专修阴阳术(算卦、占卜、天文、谋略)。

人们都觉得他是不务正业,事实上也是。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虽然他读了很多的书,精通阴谋和战略规划,但等他学有所成之时已是太平年间,他所学似乎派不上什么大用场。

可偏偏他还是个有理想有抱负,一心想要干番大事业的人,可惜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因为他的专业不符合国家需求。

郁郁不得志的他遇到了一个人,他的一句话改变了道衍的一生。

这个人叫袁珙是个相士,他见到道衍后大吃一惊,感叹道:“世上怎会有如此奇异的和尚呢?三角眼,天性好杀戮,你将来必能成为刘秉忠那样的人!”

刘秉忠是元朝人,当年辅助忽必烈建立元朝,属于开国功臣。袁珙的言下之意是说道衍也会成为开国功臣。

袁珙说他三角眼,好杀戮,他非但不生气,还非常高兴,因为开国功臣正是他的梦想。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可如今天下已定,哪有机会成为开国功臣呢?

没有机会就主动寻找机会。

1375年,朱元璋曾下令精通儒术的僧人到礼部应试,道衍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不知为何他没有中选,只获得了一件僧衣的赏赐。

道衍很失望,但他对袁珙的话深信不疑,他相信一定还有更好的机会在等待他。

不久机会便来了,马皇后的葬礼上,他瞄准了燕王朱棣。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朱棣与他一番交谈后,决定留下他,带他去了北平。

应该说朱棣有当皇帝的心,却没有造反的心,毕竟古往今来,藩王造反成功的先例屈指可数。

人往往贪图安逸,作为藩王有权有势,有老婆孩子,手握几十万的兵,犯不着去冒造反的险。

但他的一番话还是激起了朱棣心中谋反的种子。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为让所学有用武之地,撺掇朱棣造反

太子朱标去世后,朱棣的内心不由得颤抖了一下,他幻想着能成为父亲的接班人,但朱元璋却决心让皇位留在朱标一脉,立了皇孙朱允炆为太子。

为此,朱棣没少抱怨,他实在没瞧得起软弱的侄子。

唯恐天下不乱的道衍便借机劝说朱棣造反夺位,但朱棣也只是一笑了之,毕竟造反的成本实在是太大。

但上天给了道衍一个绝佳的机会。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朱允炆登基后,下令削藩,眼看着其他藩王兄弟们都落得凄惨的下场,朱棣也开始坐卧不安。

应该说,朱棣之所以造反,主要还是朱允炆削藩逼迫的,但道衍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明史·姚广孝传》记载:

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于是成祖意益决。

意思是说,道衍劝朱棣造反,但朱棣说:百姓都是支持皇帝的,我能怎么办呢?道衍说: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那如何能让朱棣相信他就是真命天子呢?

道衍请来了更加专业的相士袁珙,让他为朱棣看相,袁珙看了朱棣为之一震,大赞朱棣:龙行虎步有天子相!

古人信奉迷信,此番奉承使得朱棣真的动了心。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事实证明道衍确实有金刚钻,他不仅能撺掇朱棣造反,还能真正帮他夺得皇位。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靖难建工,施展抱负

朱棣开始暗中招募勇士,并进行军事训练,当然他还需要打造大量的兵器,但打造兵器的动静太大,很难掩人耳目。

这时,道衍又出主意建议加厚城墙,建造地下室,在上面再开办几个养鸡场。如此地下室内叮叮当当的敲个不停,但外面的人一点都不知道。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开始了他的造反之路。

首先,他召集诸将起兵,秘密召开了一场誓师大会。主题也就是宣布造反计划及其重大意义,为的是鼓舞将士的士气。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但天有不测风云,老天爷插播了一个小插曲,让朱棣的造反计划还没开始就差点流产。

就在朱棣讲得激情飞扬时,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卷着乌云冲向屋顶,把瓦片掀到了地上摔得粉碎,众将士纷纷吓得面如土色。

就连朱棣也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心里暗自打鼓,这真是个不祥的预兆啊,难道是老天在反对我吗?

朱棣本就没有信心,此时更是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

道衍连忙出来打圆场,他大声说道:“真龙飞天,必会有风雨相随,老天这是让你把青瓦换成黄瓦,真是大吉之兆啊!”

心态,是成事的秘诀,也是败事的根源。

道衍的一句话及时稳定了军心,朱棣借他吉言继续进行他声情并茂的演讲,将士们也士气大振,为此次造反行动开了个好头。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当然,事实也证明道衍不仅思维跟得上,而且还具备超强的军事能力。据《明史.姚广孝传》记载:

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

说的是,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转战山东、黄河之北时,这三年中无论是去还是归,均由道衍决定。他虽从未临阵作战,但朱棣能得天下,他是功劳最大的一个。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在朱棣带走了精兵强将袭击大宁时,南军主帅李景隆趁机带50万大军围攻北平,留守北平的是朱棣长子朱高炽和道衍,还有少量兵力。

面对50万大军,朱高炽的压力很大,道衍画出防御图纸让朱高炽严格执行。在他的谋划下,李景隆的50万大军被击退。

在接下来的济南之战,东昌之战中,朱棣连吃败仗,还损失了大将张玉。

他心灰意冷,回想自己苦战三年,死伤无数。虽打败了一些敌人,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胜利遥不可及。每次想到这些,都对自己当初的冲动行为后悔莫及。

但道衍始终不慌不忙,悠然自得。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在朱棣围攻济南3个月未能攻克时,道衍派人送去书信:我军疲惫了,就班师回来吧。朱棣立马采取他的建议撤军返回。

当攻东昌打了败仗,朱棣准备稍微休整一下时,道衍却极力催促他抓紧招募勇士,继续战斗。朱棣乖乖听话,终于击败盛庸,攻破房昭西水寨。

道衍虽不在朱棣的身边,但他通过书信遥控指挥大军的进退,每一次的决策都非常正确。

胜利带给了朱棣短暂的快乐,但要想攻下京城谈何容易?在通往京城的路上,还有一个巨大的障碍就是山东。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此时朱棣的思维进入了死胡同,他认为必须攻下济南,才能打京城,如果朱棣继续在山东跟南军死抗的话,失败是必然的。

这时,又是道衍一语点醒了他。

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道衍告诉他,不要再去攻山东了,此时京师兵力空虚,直接渡江进京城,一定能攻克。此言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

朱棣采取了他的建议,绕过山东,直取南京。在打赢灵璧之战后,朱棣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道衍可谓一计定天下。

然而,经历了无数磨难与艰辛,终于大功告成的道衍又做出了一系列反常的举动。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大业所成,道衍的行为却更加怪异

1402年,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终于划上了句号,朱棣成功夺取帝位,改年号为永乐,史称“永乐帝。”

朱棣登基后的一件大事是大封功臣,作为靖难第一功臣的道衍,赏赐自然是丰厚的,他的名字姚广孝也就此开始。

然而,让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姚广孝对封赏丝毫不感兴趣。

1402年,朱棣任命他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为了表达对他的敬重之情,朱棣一直都以太师相称,从不直呼姓名。

但当朱棣让他留发还俗,共享富贵时,他却拒绝了。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朱棣又赐他府邸、送他绝色美人做老婆,他都不肯接受。

大功臣的身份似乎看起来和以前的穷苦和尚没什么两样。

白天他穿着朝服上朝,晚上换上僧服回寺庙继续做和尚,他的生活照样清苦。

很多人说,他这么做是为了隐藏自己,自我保护。因为自古功臣能够善终的寥寥无几,而他又能力太强,很难不让皇帝忌惮。

但反过来想想,他在鼓动朱棣造反前又怎会不知道历代功臣难以善终,既然立了功也不能拥有名利,还整天活得小心翼翼,他又为何如此执着要走这条路呢?

这就是姚广孝的奇异之处,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才学是有用的。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然而,他却忽略了造反对百姓造成的伤害,他身上背负着助纣为虐的名声而全然不知。

就在他到苏湖赈灾时,顺便前往长洲老家看看他唯一的亲人姐姐,可这次回乡对他的精神打击非常大。

其至长洲,候同产姊,姊不纳。访其友王宾,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复往见姊,姊詈之。广孝惘然。——《明史.姚广孝传》

史料记载,姐姐十分厌恶他撺掇朱棣造反的行为,听说他来了,硬是将他拒之门外。

无奈之下,他又去了往日的好友家王宾家,孰料,王宾也不肯见他,只是远远地对他说:“和尚错了,和尚错了。”

姚广孝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苦熬这么多年终于出息了,但却尝到了众叛亲离的感觉。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或许,正是从此刻起,他开始反思自己到底做得对不对。

有梦想且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人生之幸事。但为了一己之私而祸乱天下,将无数的人推向水深火热之中,就难免引人厌恶。

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救赎,他把朱棣所赐的黄金和布帛,全部都发给了宗族乡人。

此后,姚广孝一直很低调地做了很多大事,负责朱棣的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了北京城的布局, 纂修《永乐大典》。在朱棣北伐蒙古时,他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后来又奉命教导皇长孙朱瞻基。

他在永乐一朝贡献是巨大的,但却被后世皇帝定性为“乱臣贼子。”因为没有哪一个皇帝喜欢这样一个为造反而生的人物。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一生无所求,临终一个要求难倒朱棣

1418年,84岁的姚广孝病重,朱棣前来探望。姚广孝强撑着身体坐起来,朱棣一阵心酸,这位劳心劳力帮助他夺取帝位的第一功臣,一生无所求,他始终不明白这个和尚到底图什么。

他试着问姚广孝:“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姚广孝说:“我只有一个要求,求皇上放了溥洽吧。

朱棣为之一震,半天沉默不语。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那溥洽是谁呢?

1402年,朱棣攻进了南京城。朱允炆眼见大势已去,一把火烧掉了宫殿,大火中的确找到了一具尸体,但已面目全非,无法辨认是不是朱允炆。

此后,朱允炆的下落便成了谜,朱棣当上皇帝后最大的心结就是朱允炆的下落。

而有人向朱棣举报,是溥洽把朱允炆藏了起来。

溥洽是朱允炆的主录僧,平时跟朱允炆很亲近,他帮助朱允炆逃走似乎合情合理。朱棣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立即命人抓捕了溥洽。

但无论怎么审问,溥洽都不曾透露朱允炆的下落,朱棣痛恨不已,决心把溥洽关死在牢里。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可如今姚广孝向他提出这个要求,他怎么忍心拒绝呢?

姚广孝始终用渴求的目光盯着朱棣,这是他向朱棣提出唯一要求。朱棣叹了口气说:“好吧,朕答应你。”

姚广孝终于可以含笑离世了。

溥洽这位被关押了17年的僧人,因姚广孝求情而获得释放,而姚广孝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救赎自己的内心。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写在最后

纵观姚广孝的一生,始终伴随着洒脱。

他出身医学世家却当了和尚,当了和尚又不好好念经偏去学习阴阳术,为了让自己的所学发挥价值,又撺掇藩王造反。

一切的世俗眼光,在他的眼中如同无物,他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落魄的和尚偶遇一相士,相士:你三角眼,好杀戮,将是个开国之臣

然而,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他才发现他的成就被他人嗤之以鼻,这对于他来说是最悲哀的事。

为了救赎自己的内心,他又开始行善积德。

应该说姚广孝是幸运的,于公于私,他都间接地成就了一代明君。

朱棣是明朝一位非常有建树的皇帝,他迁都北京、征蒙古,下西洋,修大典。在他统治时期,明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也正是因为朱棣的贡献,后人在评价姚广孝时只能说他是个很复杂的人,亦正亦邪。

可假如,他扶持的是位暴君呢?我想他一定会遗臭万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