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1921年,21岁张幼仪刚怀孕,就被徐志摩逼着放弃孩子。张幼仪不忍心,咬着牙独自生下孩子。没想到,徐志摩知道后,竟带着2个男子找上门,要求和她离婚。张幼仪抿着嘴唇,闭了闭双眼后,点头同意。

陷入爱情里的徐志摩,为了名正言顺地追求林徽因,竟然不顾一切地要和张幼仪离婚。而那时,张幼仪已经怀上了他的第二个孩子。

可徐志摩不仅没有丝毫愧疚之心,甚至还觉得张幼仪阻碍了他追求幸福。更过分的是,为了快速离婚,他竟然让张幼仪放弃孩子。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张幼仪和徐志摩

张幼仪想留下这个小生命,就对他说:“我听说有人因为这个而死的......”徐志摩不耐烦地回应:“有人因为坐火车而死的,那就不坐火车了吗?”

说完,徐志摩头扭头就走了,把怀有身孕的张幼仪扔在国外。毫无身文的张幼仪,只能拖着笨重的身体,去找正在巴黎读书的二哥。

哥哥很心疼妹妹,他郑重地告诉张幼仪,一定要生下孩子,他愿意收养。有了哥哥这句话,张幼仪便安下心来,静待孩子出生。

没想到,在她生下儿子半年后,徐志摩竟带着2位朋友找上门。令人讽刺的是,徐志摩的第一句话不是关心儿子,而是直奔主题——要和张幼仪离婚。

张幼仪没有任何犹豫和哭闹,在2位朋友的见证下,两人离了婚。

徐志摩觉得自己终于甩掉这个“包袱”了,他迫不及待的来到上海,可得来的消息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好上了,徐志摩瞬间被打个措手不及。

他自认为很了解林徽因,她不会像自己一样草率地决定终身大事。但关键的是他不甘心,他认为“好上”不代表结婚,所以他决定去找林徽因要一个真相。

然而,这次徐志摩又扑了个空。他来到林家,接待他的,不是他终日思念的林徽因,而是他的忘年交——林长民,也就是林徽因的父亲。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林徽因和父亲

为了女儿的幸福,林长民暂且把自己和徐志摩的友谊放一边。他知道徐志摩这次来的目的,所以他绝口不提和关于女儿的任何事,他只是拉着徐志摩一起喝酒。

聪明的徐志摩,两次找林徽因都扑了个空,再加上林长民的态度,就算他再痴情,也只能接受现实。

口中的酒是苦涩的味道,他甚至觉得,以后的整个人生会像这酒一样,一直苦下去。在他眼里,他人勿和林徽因相识的日子,可比这酒甜多了。

1.徐志摩认识林徽因后,要和张幼仪离婚

1920年,23岁徐志摩在伦敦认识了44岁林长民,两人有着共同的报国理念,很快就成了忘年交。他初次拜访林家时,就认识了比他小7岁的林徽因。

后来,徐志摩经常找林徽因聊文学、讨论诗词,两人还一起在康河的小道上漫步。徐志摩的博学多才,让林徽因受益匪浅,而林徽因的聪慧大方,让徐志摩为之心动。

林徽因的气质、笑容,让徐志摩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想要追求的女子,就应该是林徽因这个样子。此时的他,显然已经忘了自己不仅有老婆,还有一个2岁的儿子。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林徽因

正当两人柔情蜜意时,徐志摩收到张幼仪二哥的来信,要求徐志摩去码头接妹妹。原来,张幼仪被徐家的长辈们送到了徐志摩的身边。

张幼仪曾回忆,当时徐志摩接她的态度:“我靠在船尾,在人群中看到徐志摩时,心凉了一大截。因为他是那些接船的人中,唯一一个露出不想来这儿表情的人。”

的确,徐志摩认为张幼仪的到来,简直就是他追求爱情路上的绊脚石。

而林徽因知道张幼仪的存在后,她开始害怕徐志摩的爱意,担心自己会动情。她想到母亲和父亲关系越来越差,就是因为父亲后来找了二娘,所以母亲一生都不快乐。

林徽因不想变成“二娘”这样的人,更不想失去父亲的宠爱和安宁的生活。所以,她给徐志摩写了一封分手信:

“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林徽因

1921年10月,林徽因和父亲一起回国。

林长明知道女儿和徐志摩的事。虽然他欣赏徐志摩的才华,但他更在意女儿的名誉。毕竟,徐志摩已婚。而且,女儿已有婚约在身,可徐志摩没想那么多。

徐志摩认为,只要甩掉张幼仪,就可以和林徽因在一起。所以,在张幼仪生下孩子后,他就赶紧离了婚。

可怜的张幼仪,和徐志摩结婚7年,哪怕已经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徐志摩都没有爱上她。从徐志摩第一次见张幼仪照片时,他就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

要知道,张幼仪是为了嫁人才辍学的,虽然她没有留学背景,但她也受过新式教育,也是新时代女性。

2.徐志摩为什么要和张幼仪结婚?

1912年,12岁张幼仪在二哥的帮助下,进入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但3年后,还没有毕业的她,就被接回家成亲了。

而且,这个媒还是张幼仪的四哥做的,是四哥在杭州一中发现了徐志摩,觉得他是个才华横溢的学生,想让他做自己的妹夫。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张幼仪

当时,徐志摩的父亲是江南富商,而张幼仪的父亲则是上海巨富。可以说,这段婚姻门当户对。所以,徐父很快就定下了张家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

对于这门婚事,徐父求之不得,两人很快就定了婚约。徐志摩的态度也是:一切听父母的。

就这样,1915年,张幼仪放弃学业,嫁到徐家做少奶奶。但是,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就一直厌恶张幼仪,从来没有正眼看她一眼。

要不是为了完成父母抱孙子的愿望,他甚至都不想履行基本的婚姻义务。

三年后,张幼仪生下长子,徐志摩就去美国留学。为了追随偶像罗素,他又去了英国留学。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张幼仪和大儿子

在英国,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并对她一见钟情。为了追求她,他和原配张幼仪离婚了。

虽然徐志摩恢复单身,但林徽因人间清醒。她曾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所以,当她知道徐志摩有家室后,就给他写了一封分手信。接着,她回国和梁思成订婚。

由于梁思成的父亲是梁启超,而梁启超又是徐志摩的老师,再加上林徽因的态度,所以徐志摩最终只能放弃林徽因。

3.徐志摩和陆小曼相识

在感情受挫的日子里,徐志摩遇见了陆小曼。此时的陆小曼,已受父母之命和王庚结了婚。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陆小曼

王赓是一名军官,不懂浪漫,且婚后一年多才稍懂人事。他整天忙于工作,把娇妻晾在一边。但陆小曼过惯了热闹的生活,喜欢到处交朋友。

因为善于交际,还曾被胡适称为“北京不可不看的风景”。这样的“风景”也吸引到了徐志摩,而这样的的陆小曼自然也受不了王赓的寡言相对。

但为了面子,陆小曼又强撑着自己,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一副很快乐的样子。直到她遇见了徐志摩,两个感情受挫的人一见面,就点燃了爱的火苗。

那时,王庚和徐志摩都是梁启超的学生,算起来两人是同门师兄弟。基于这层关系,王赓对徐志摩很放心,经常邀请徐志摩过来陪陆小曼聊天解闷。

由于徐志摩、胡适、陆小曼、王赓都是新月社成员。所以,陆小曼和徐志摩见面很频繁。就算陆小曼找不到借口出门,也有胡适打掩护。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王赓

如此,两人日久生情、相见恨晚。徐志摩欣赏陆小曼的灵气,而陆小曼仰慕徐志摩的才华。

虽然徐志摩和陆小曼,同当初他和林徽因一样,也是隔着千山万水。但这次不同,因为陆小曼同当初的徐志摩一样,愿意为了爱情负尽天下人。

陆小曼知道自己和徐志摩之间隔着万里长泽,但她坚持要嫁给徐志摩。

为了和丈夫王赓离婚,她偷偷堕下腹中的骨肉。哪怕医生警告她,如果放弃这个孩子,她以后会很难怀孕,会失去做母亲的资格,她也坚持如此。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这三人对徐志摩态度。

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决绝地要和张幼仪离婚,张幼仪不哭不闹,选择放手和成全,同时,陆小曼为了他在一起,放弃孩子、和前夫离婚,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

反观林徽因,似乎对徐志摩有点过于冷漠。或许,她给过徐志摩希望,但却从没有想过和他一生一世。

可能她不够爱徐志摩,觉得徐志摩不是她的良人,可能她不想伤害其他女人。总之,从她选择和父亲回国的那一瞬间,她就已经把徐志摩排除在外了。

4.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

陆小曼作为名门世家的女儿,她的家人是极力反对她和徐志摩在一起,但父母不忍心看着她日渐憔悴下去,只好无奈同意这门婚事。

于是,陆母提出2个要求:①要请梁启超为两人征婚;②要在“北京北海公园图书馆”的礼堂举办婚礼。

其实,陆母这么做还是为了女儿。毕竟,梁启超名声在外,又是徐志摩的老师。由他主持婚礼,可以堵住那些流言蜚语。而在公共场合举办婚礼,也是为了女儿在徐家的地位——不能受公婆欺负。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梁启超

徐志摩好不容搞定丈母娘了,结果其父为了阻止这段婚姻,竟然提出了4个苛刻的条件:

①结婚费用自理,家庭不会资助;②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承认陆小曼;③结婚后必须住在家里,安分守己过日子。④必须征得张幼仪的同意

不得不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3个条件,看似苛刻,实则也是为了让儿子不背负骂名,好好过日子。但也从侧面说明,在徐家父母眼里,张幼仪才是他们承认的儿媳。

在徐志摩再三请求下,老师梁启超勉强同意为他们证婚。1926年,徐志摩和陆小曼两人历尽磨难后,终于修成正果。在婚礼上,梁启超写了一份著名的警戒式的证婚词:

“徐志摩,你性情浮躁,所以学无所成,做学问、做人很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你以后恪守妇道,检讨自己的的性格和行为,不要一错再错。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俩最后一次结婚,这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证婚词虽严厉,但也体现出梁启超对学生的偏袒。意在告诉社会,这二人我替你们骂了,你们以后不要再乱说了。

作为恩师,梁启超了解自己的学生,也欣赏他的聪明,但更多的是心疼他,梁启超明白多情将是他一生的牵绊。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徐志摩和陆小曼

5.徐志摩意外去世

婚后,徐志摩和陆小曼花前月下,过着曾经向往的生活,还写下《爱眉小礼》。但好景不长,因为战争,他们又搬回了上海。

在灯红酒绿的上海,陆小曼又做回来那个长袖善舞的交际花。而且,由于她体弱多病,公婆不接纳她,她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出现了嫌隙。

让人意外的是,徐志摩这个时候经常给前妻张幼仪写信,毫不避讳地诉说自己的心事。而张幼仪也曾说,她和徐志摩离婚后,关系比以前要好些。

不过,最让徐志摩牵挂还是林徽因。林徽因由于产后没恢复好,再次病倒了。梁思成希望她暂时放下工作,好好养病。但林徽因不听劝,坚持要带病教书。

无奈之下,梁思成请徐志摩过来劝她。在多次劝说下,林徽因同意去香山静养。后来,徐志摩为了避免,每次去看望她时,总会带着金岳霖一起去。

没想到,这件事被陆小曼知道了。虽然徐志摩写信解释,自己和林徽因之间是发乎情、止乎礼的样子。但陆小曼不相信,她甚至讽刺徐志摩是去“伺候”病人林徽因。

其实,这个时候徐志摩身心俱疲,根本没有时间想这些儿女情长。他只希望妻子能回到之前那光彩照人的样子。

陆小曼作为上海名媛,为了维持排场,开销很大。再加上,徐家二老又断绝了经济帮助,徐志摩为了养家,在三所大学讲课,空余时间还要写稿子赚钱。

另外,陆小曼身体差,徐志摩为了缓解她的疼痛,就请翁瑞午过来给她按摩。因为按摩有效果,所以徐志摩就经常拜托翁瑞午过来陪陆小曼聊天、替她解闷。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翁瑞午

一来二去,陆小曼和翁瑞午就很熟了。在翁瑞午的怂恿下,陆小曼为了减轻身体的痛苦,竟然开始吸食大烟。

徐志摩看到妻子如此荒废大好年华,整日和翁瑞午躺在榻上吞云吐雾,他感到痛心。但他自己又忙着赚钱,并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陪她。

生性浪漫又不甘寂寞的陆小曼,只能让翁瑞午陪在她身边,她已经离不开大烟和翁瑞午了。

徐志摩每个工资五六百大洋,还不够陆小曼开支,而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也在5个大洋左右。即便如此,徐志摩还愿意接受她的挥霍、愿意辛苦地供养她。

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徐志摩答应胡适去北大任教。他希望陆小曼能够跟他一起去北京生活,但陆小曼心里膈应林徽因,一点都不想去北京。

为此,他不得不在北平和上海之间来回跑。而且,为了省机票费,他经常坐免费飞机。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胡适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准备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演讲会。和以前一样,他乘坐免费飞机抵达北京,但林徽因迟迟没有等来徐志摩。

第二天,通过报纸,林徽因才知道徐志摩坐的那架飞机出事了。飞机撞山,坠入山谷,机上的乘客都遇难了。

34岁的徐志摩意外去世,似乎一切都有预兆。

出发前一天,他和张幼仪见了面,张幼仪提醒他,不要老是坐免费飞机,不够安全。而且,他还和陆小曼吵了一架。

陆小曼听说他要去北平后,忍下心中愤怒问他,打算怎么走?徐志摩笑道:“坐飞机啊!你看人家雪莱,死得多风.流!”

没想到,徐志摩的结局被自己一语中的。

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娶陆小曼意外去世,他说:这是命!

徐志摩

6.写在最后

对于徐志摩的离世,只能说是天意、是意外。也许,正如他的恩师梁启超所言,他的多情迟早会给他带来一劫。所以,他的去世怨不得任何人。

怪张幼仪吗?和她没关系。毕竟,提出离婚的人是徐志摩。

怪林徽因吗?似乎和她有那么点关系。如果不是为了参加她的演讲,徐志摩不会坐上那趟飞机。但是,他经常做免费飞机,早晚都会出事的。

怪陆小曼吗?好像和她也有点关系。毕竟,如果不是陆小曼挥霍无度,徐志摩不至于这么辛苦地赚钱。

但是,这个老婆是自己选的,要怪也只能怪自己。

有人,如果他和张幼仪好好地过日子,也许就不会这么早死。但多情的徐志摩,怎么可能会这样做呢?

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徐志摩去世,是谁的错?他该不该和张幼仪离婚。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