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陆小曼:被3个男人宠爱一生,儿子却用3个理由,让她无地葬身
1926年,23岁陆小曼吃完饭,就当着公婆的面,搂着徐志摩的脖子撒娇:“摩,我好累,赶紧抱我上楼休息!”徐志摩心里暗喜,走过去将她打横抱起。两人刚上楼,徐家二老就摇头叹息道:“娶这样的人,真是家门不幸啊!”
对于陆小曼这个儿媳妇,徐家二老心里是一百个不喜欢。当初,徐志摩要娶她时,他们就不同意这门婚事。
他们认为儿子和张幼仪分开后,再怎么不济,也应该娶个贤良淑德的女子,而不是像陆小曼这样的有妇之夫,况且她还是个谣言不断的交际花,真是令人闹心。
但无奈儿子非要娶她,这二老也只能无奈接受,但对儿媳早已心生偏见了。
其实,徐志摩和陆小曼面临着一样的问题,陆小曼的母亲一看到徐志摩,也没有好脸色。
这两个人当时结婚时,就没什么祝福他们,徐家二老甚至都没有参加婚礼。
陆小曼
1.绅士与淑女的良配,实际上是一场交易
陆小曼出身富贵之家,生性聪慧,再加上母亲对她精心培养,17岁时,她就会说英语和法语,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所不通,而且还写得一手好文章。
长得漂亮又有才华的陆小曼,的确有骄傲的资本,面对异性的殷勤,她一脸的不屑。
18岁那年,她凭着美貌和实力,被外交总长聘用,担任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
这份工作她做得如鱼得水,一下子在社交界出名了,很多男子都想娶她回家。
看到女儿如此抢手,陆家就想凭女儿光耀门楣,想把她嫁给有权有势的男子。
她和父母一起挑选如意郎君,不过就算筛选时有多么用心良苦,也不能保证婚后就称心如意,因为人是会变的。但他们都认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时,一个叫王赓的年轻人,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王赓
王赓,文武兼备,清华毕业,西点军校高材生,还有普斯顿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
陆家二老凭着多年看人的经验,认为王赓前途无量,能给女儿带来荣华富贵,也能让陆家光宗耀祖。
而且,王赓也需要陆小曼的交际能力和娘家财力,帮他开拓事业。
王赓没有辜负陆家二老的期望,短短3年时间,王赓就从航空局委员升为陆军上校。
这时,陆家赶紧答应了王赓的求婚。
从订婚到结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陆小曼就和王赓结婚了。如此草率地结婚,也为后面的不幸埋下了种子。
两人还没有度完蜜月,王赓就因公事繁忙去上班了。而19岁的陆小曼因为已婚,既不能上学,也不能去外交部上班。
在旧时代,男人的面子很重要,尤其是像王赓这样的人,他们的妻子不能抛头露面,只能待在家里,做个贤妻良母。
但陆小曼是受了新式教育,满脑子都是追求自我,更何况她婚前涉足交际界,已经习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
如果让她待在家里生儿育女,简直就是强人所难。王赓又经常忙工作,所以陆小曼总是独守空房。
时间一长,陆小曼就心灰意冷,情绪也变得郁郁寡欢,她觉得自己的婚姻一点都不幸福。
不幸福这是必然的,因为这场婚姻本质就是一场交易,双方利益均等,才组合在一起。
2.王赓放手,成全她和徐志摩
这时,徐志摩出现了,他浪漫多情,才华横溢,简直就是陆小曼理想的丈夫人选。
徐志摩
徐志摩和王赓都是梁启超的学生,两人是同门师兄,徐志摩回国后,经常找他玩。
但是,每次徐志摩来找他时,他都说:“志摩,我很忙,叫小曼陪你玩吧!”如果陆小曼想出去玩,而徐志摩恰好在场时,王赓就会说:“我没空,让之摩陪你吧!”
陆小曼遇见徐志摩时,他刚好受了情伤,处于感情空窗期。他和前妻张幼仪离婚后,想去追林徽因,结果被拒绝了。
两个感情不顺的人,经常在一起玩,结果就是日久生情。
王赓发现后,就限制她的人身自由,不允许她单独出门,哪怕和好友有约也不行。
有一次,唐瑛约陆小曼出去玩。小曼刚要出去时,就被王赓看到了。王赓当着众人面,大声责骂她:“你是不是人,说定的话不算数。”
唐瑛
王赓说完,就强行拉她回家,又数落了一顿。陆小曼又气又恨,有了和王赓离婚的念头。
王庚不同意,为了阻止两人见面,他决定把陆小曼带在身边。
然而,陆小曼铁了心要和王赓分道扬镳,甚至还以死相抵,这把陆家二老吓得不轻。本来他们反对女儿离婚,现在却不敢逼迫她了。
不过,这时徐志摩要意志坚定,要和陆小曼厮守终身。
他等不及了,于是去找帮手刘海栗——为了逃避旧式婚姻,而离开家庭的有志青年,徐志摩认为他懂自己,也肯定会帮助自己。
刘海栗架不住徐志摩的软磨硬泡,决定帮他一把。
刘海栗
刘海栗先去找陆小曼的母亲,以自己为例子,讲述不幸婚姻的一些弊端,说的头头是道。
陆母心疼女儿,就松口了。得到陆母的支持后,刘海栗决定做东,请王赓吃饭。
大家酒过三巡后,刘海栗就开始讲自己的故事。
他说自己逃婚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说悲剧的婚姻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和,强调没有爱情的呼应是违背道德的。
话说到这里,如果王赓不同意离婚,就成了违背道德的人。这么强词夺理的话,王赓并没有生气。
只见,他缓慢地站起来,说了一句敬酒词:“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也为别人的幸福干杯。”
说完,就借口自己有事先走了。王庚明白,这段婚姻已经不值得挽回。所以,他选择有风度地放弃。
接下来两个月,王赓既没有明确同意离婚,也不跟陆小曼讲话,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上。而此时,陆小曼已经没有耐心等下去了,对王赓更是一肚子的埋怨。
其实,王赓看起平静,实则内心很纠结。
最终,他还是主动找陆小曼摊牌:“我祝你们幸福,手续这几天就会办好。”
听到这句话,陆小曼竟然哭了。她忽然觉得王赓其实挺不错的,他除了忙于工作,其他方面还是很优秀的。
陆小曼
她问自己:“王赓有责任、有担当、有才华,这样的丈夫真的要放弃吗?”
3.王赓入狱后,她和徐志摩结婚
不过,王赓刚同意离婚没不久,因为工作失误,被关押了,他是在狱中签下了离婚协议。
看到丈夫身陷囹圄时,陆小曼很决绝,不想和他同甘共苦,她让律师找到狱中,尽快办理好此事。
成功离了婚后,陆小曼还没来得及高兴,又遇上一件难事——她怀了王赓的孩子。
婚姻破裂,孩子的存在很矛盾。对王赓而言,孩子来得不是时候。对徐志摩来说,这孩子是多余的。陆小曼左右为难,只好狠心舍弃他。
她带着侍女,偷偷找了一家德国私人诊所,秘密做掉了胎儿。只是,她身体差,手术时大出血,失去了生育能力。
不过,陆小曼认为只要拥有爱情,拥有徐志摩这样温柔体贴的丈夫就够了,未来也一定是幸福的。
正当两人开心地筹划婚礼时,双方父母又各自提出了苛刻的结婚条件。
陆母提出了2个要求:
1.要请梁启超征婚,因为梁启超是徐志摩的老师,在全国都有名望;
2.要在北海公海图书馆的礼堂举行婚礼。
徐父则提出了4个要求:
1.要征得张幼仪的同意;
2.结婚费用自理;
3.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
4.婚后要求陆小曼安分守己过日子。
梁启超
1926年,两人历经磨难后,终于结婚了。
在婚礼上,梁启超直接批评他们:
“徐志摩性情浮躁......用情不专......陆小曼,希望你今后恪守妇道,多检讨自己......你们要好好悔悟,重新做人!希望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结婚。”
看来,这终究是一场不被祝福的婚姻。梁启超的忠告、徐家二老的缺席,似乎都在预示他们两人没什么好结局。
尤其是梁启超,他在给儿子和儿媳的信中写道:
“......徐志摩找了这样的人做伴侣,将来会痛苦无限。所以,我才当众责骂陆小曼,我担心她将来把之摩弄死,希望这只是我的担忧。”
梁启超阅人无数,洞察世事,后来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对的。
他看出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它不是靠爱就可以解决的。
他预见徐志摩要么是意外死亡,要么是才思枯竭、自闭之死。
作为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很担忧这样一场如同自掘坟墓的婚姻。
陆小曼和徐志摩
4.婚姻破裂,徐志摩意外去世
新婚后,陆小曼和徐志摩过得很幸福。两人每天花前月下,讨论诗词歌赋,但好景不长。
因为陆小曼特别矫情,总是当着公婆的面撒娇。当她的饭没吃完时,她撒娇让徐志摩帮他吃;当她要上楼休息时,不自己走而让徐志摩抱......
种种事情,让徐家二老实在看不下去。他们开始冷落陆小曼,后来又限制徐志摩的开销。因为陆小曼除了骄纵外,还花钱如流水。
作为交际名媛,她过惯了骄纵奢侈的生活。
换句话,为了维持明面上的排场,陆小曼的生活开销很大。
她租的洋房每个月100大洋,卧室的家具都是红木的,出行有私人汽车,家里还有司机、厨师、男仆、丫头。
她什么都要用最好的,墨要用北京的,手帕要用进口的。而且,她还很贪玩,跳舞、打牌、捧戏子,样样拿手。
她挥霍无度,眼里只有享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根本不看价格,也不看自己需不需要。
和徐志摩谈恋爱时,她是俏皮的、灵动的。和徐志摩结婚后,她变得任性懒散,没有上进。
由于没有徐家二老的经济支持,陆小曼不仅不自我检讨,反而还埋怨他人。
可怜的徐志摩,为了供养妻子的消费,他不惜放下诗人的身段。
陆小曼
他除了在3所大学教书,还做起了兼职——讲座、撰稿、甚至做房屋买卖中介。没钱时,要么借钱度日,要么出售玉器......
徐志摩为经济窘迫急得团团转,但陆小曼仍然若无其事,甚至还抱怨徐志摩干预她的生活。
徐志摩叫她不要打牌,不抽大烟,控制消费。
她却说,她过不了这样的生活,她是小鸟,要自由自在,还说徐志摩的爱,是虚无缥缈的。
忍无可忍的徐志摩,决定接受胡适的邀请,去北大教书。他在信中这样告诉陆小曼:
“上海的环境,我实在是无法忍受,再这样下去,我一定毁。我毁了,对你没什么好处,所以忍痛离开。希望你能救我,也希望你能从此振作起来。”
徐志摩终于发现陆小曼不是他的灵魂伴侣,他感到孤独、彷徨。
他想要安静的生活,想要深刻的思考和创作,但陆小曼只喜欢热闹,逼着徐志摩为了赚钱而做自己讨厌的事。
可即便做了很多工作,还是无法满足陆小曼的开支。
他厚着脸皮借的钱,无法按时归还,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他的衣服很破旧,也不合适,但这些陆小曼都看不到。
她甚至还嘲笑徐志摩:
“我从小就不会理家,家里也没有干净过,但也住的习惯。像我这样的人,是没法像旧式女子那样,好好的照顾丈夫......我这地方又乱又不正经,我人有没有什么优点,没什么可留恋的,你爱来不来吧!”
徐志摩
两人之间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恩爱。徐志摩稍微说她两句,陆小曼就大发雷霆。
徐志摩希望陆小曼跟他一起去北京生活,但陆小曼就要呆在上海。
理由是,徐志摩的梦中情人林徽因在北京,她担心在北京定居后,徐志摩就不管她了。
但徐志摩的本意是希望陆小曼远离翁瑞午、戒掉大烟,去北京重新开始生活。两人还没有说两句话,陆小曼就来气了,随手就将烟枪摔在徐志摩的脸上。
徐志摩忍着愤怒,说了一句:“走了,我赶时间,明早飞北京。”没想到,这竟是一句遗言。
第二天,徐志摩坐的飞机失事了,年仅34岁的徐志摩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间。
徐志摩去北大教书后,就经常上海和北京两地来回跑,为了省机票钱,他总是坐免费飞机,但这种飞机安全系数低。
所以,徐志摩的去世,也许是意外,也许是天意。
5.和翁瑞午同居30年后,她竟无葬身之地
陆小曼体弱多病,老是晕倒。徐志摩在世时,为她找来了翁瑞午。他为陆小曼推拿,真是手到病除。
于是,这两人之间经常有罗襦半解、妙手抚摸的机会,尤其后来,两人还一起躺在榻上。
有一天,翁瑞正给陆小曼推拿时,陆小曼问他:“你给我按摩确实有效,但你总不能一直待早我这儿。万一我发病时,你不在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
翁瑞午看了她一眼,吐出三个字:“吸大烟。”陆小曼听后,把他大骂一顿。
但是,她后来看到翁瑞午总在吸,而自己也老犯病,于是她控制不了,也吸上了。
就这样,两个人经常躺在客厅的烟榻上,隔灯并枕,吞云吐雾。徐志摩活着的时候,总看到这样的场景。
翁瑞午
后来,他觉得陆小曼已经迷失了自己,所以,他希望陆小曼改正,换个地方,重新生活。而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更加离不开大烟和翁瑞午了。
1938年,陆小曼35岁,这一年,她开始和翁瑞午同居。
后来,翁瑞午犯了错误,得了严重的肺病,医药费很高,再加上陆小曼也时常生病。所以,两人的经济一直困难。
胡适见此,要求陆小曼离开翁瑞午,并说只要她与翁瑞午断绝关系,以后一切由他负责。
不过,陆小曼委婉拒绝:“虽然他现在很贫困,但他始终在照顾我,快30年了,我怎么能赶走他?”
胡适
翁瑞午去世后,还拜托女儿翁香光照顾陆小曼。翁香光照顾了她5年后,1965年,62岁的陆小曼在医院去世。
陆小曼临终时,告诉好友赵清阁,希望能和徐志摩合葬。但这个要求,被徐积锴拒绝了。
徐积锴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的长子,张幼仪曾叮嘱他:“你要永远记得,陆小曼是你名义上的母亲。”
对于这个名义上的母亲,徐积锴没什么感情,他拒绝陆小曼的请求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他还给了3个理由:
1.爷爷在世时,始终没有承认陆小曼的儿子地位;
2.父亲最后一次和陆小曼见面,两人吵得很凶,说明两人感情并不和睦;
3.陆小曼和翁瑞午同居了近30年,哪怕父亲活着,两人的婚姻也难以维持下去。
没想到,徐积锴这一拒绝,竟然导致陆小曼无地安葬,赵清阁只能把她的骨灰寄存在殡仪馆。由于多年无人认领,导致她的骨灰没了下落。
23年后,即1988年,她的堂侄不忍心姑母遭遇,就出资为她建了纪念墓,至此,她才有一个长眠的地方。
陆小曼之墓
6.写在最后
陆小曼的一生真是高开低走,结局令人唏嘘!
古人云:娶妻当娶贤。
陆小曼太浪漫、太放纵、太自我,这样的女子,确实不太合适当妻子。
她这样的性格,是很难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且,每次遇到问题,她不是自我反思,而是埋怨别人,甚至投向另一个男子的怀抱。
她解决问题的模式就是换人,总以为下一个就是好的,就是适合自己的。殊不知,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她不明白,婚姻的和谐,需要两个人互相体谅,各自收敛自己的棱角。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获得幸福。
她也不明,相恋容易相守难,再完美的爱情,都会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考验。
从她身上,我们可看到:
一个女人,如果不设身处地的为爱人着想,只知道玩乐享受,他的婚姻注定会失败。
一个男人,若只是迷恋女人的外表和才情,而不了解她的本性,他的婚姻注定是个悲剧。
所以,婚姻当中,爱情和面包都很重要。只要夫妻同心、互相体恤,这两样都可以兼得。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只要善于经营,它也可以变成爱情的花园,就像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