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

春天宜出游,盛唐时期的杨贵妃和唐明皇李隆基也是这样想的。

他们是这样想的——李隆基在爱马上等着杨贵妃,杨贵妃正准备上马——这是古代绘画经典题材之一,比如在元代钱选的画中,我们就能欣赏到这一幕。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

图 | 元·钱选《杨贵妃上马图》 | 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1

根据记载,“杨妃上马”题材最开始出现于韩驹的诗《题明皇上马图》:“翠华欲幸长生殿,立马楼前待贵妃。尚觅君王一回顾,金鞍欲上故迟迟。

而后,诗人画家们便不断地摹写这幅画面:杨贵妃在众人拥簇扶掖下登几上马,而唐明皇回首望向她。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

图 | 元·钱选《杨贵妃上马图》局部

钱选画下的也是这一题材的经典范式。钱选是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在当时有“老钱丹青当世无”的赞誉。钱选隐居绘画,擅长人物、花鸟、蔬果和山水,人物画师法北宋的李公麟,画作有浓郁的文人气质。

2

《杨贵妃上马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横向长度有一米多。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观众先是看到前方开路的两名仆从,他们正回首望着后方,跟随他们的目光,就能看到有一人骑在马上,他左右各有一名仆从。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

图 | 元·钱选《杨贵妃上马图》局部

这个一身素装的骑马者就是唐明皇李隆基,而这匹白马正是他的名马“照夜白”。据说,李隆基有两匹胡种宝马,一叫“玉花骢”,另一就是“照夜白”。李隆基也正回首望着什么,再次跟随他目光的方向,观众便看到画面的中心——杨贵妃。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

图 | 元·钱选《杨贵妃上马图》局部

杨贵妃身着红衣白裙,发饰简洁可爱,在两名侍女的协助下正往马鞍上爬,优雅大方,娇态毕现。贵妃身边一共围着4个人,比唐明皇还多一倍,除了侍女外还有两名仆从在一旁等候,全画中人物的目光也几乎都是望着杨贵妃,显示出她着实是画面的中心角色。

杨贵妃和唐明皇如此排场,是正准备骑马出游,目的地是华清宫(也称华清池)。画中共14个人物,身形饱满,穿着唐装,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非常自然流畅,神情和姿态各不相同,都刻画得十分生动。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

图 | 元·钱选《杨贵妃上马图》局部

3

这幅《杨贵妃上马图》唤起了人们对大唐盛世的记忆。不仅因为选取了盛唐的“贵妃上马”题材,还有钱选对这个场景的表现方式。

画面的构图接近唐代,疏而不散,14个人物可分为几组,呈错落有致的横向排列,以人物间的顾盼联系起各段,将全画串联起来,犹如舞台效果。敷色浓而不艳,线条转折有力,并且不画背景,令人想起唐代的人物画。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

图 | 元·钱选《杨贵妃上马图》局部虽然这不是一幅水墨画,虽然它描画工整,设色也较浓,但是扑面而来的都是文人士大夫的超尘脱俗的书卷之气,以及远接古人的高古之意,用笔十分克制,不是常见的工笔院体画。

更难得的是,画中带有一种祥和的气度,人物似有若无的微笑,简练的线条轮廓,出游的轻快氛围,将大唐盛世的淡定从容体现了出来。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

图 | 元·钱选《杨贵妃上马图》局部

画中,钱选题诗写道:“玉勒雕鞍宠太真,年年秋后幸华清。开元四十万疋马,何事骑骡蜀道行。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

图 | 元·钱选《杨贵妃上马图》局部

钱选作画看重 “士气”,他赞同苏轼的文人画理论,提倡绘画要有士大夫气,而不是单纯的技法精湛。他本人也擅长诗书,所以他常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由此也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

一幅《杨贵妃上马图》,让世人得以感受盛唐的气度。


总监制:张筱曼

监制:邓莫南、王菁菁

责编:彭锋、韩丹

撰稿:李天琪

编辑:刘梦迪、李天琪

杨贵妃和唐明皇出游“名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