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时光机”,回放常州的市运会
■吕亦菲 文 通讯员 汤晓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常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即将在5月7日开幕,五年一届的市运会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常州人的节日。从1949年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到如今的市运会,74年来常州的体育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脑海中的市运会记忆却从未被遗忘。
你知道常州市第一届运动会在哪里吗?当年运动会最受学生喜爱的项目是什么?你知道市运会曾经一年连开两次吗……今天,《健身季》就带你坐上“时光机”,回忆这些关于市运会的点点滴滴,一起回顾他们脑海中的市运会记忆。
扔手榴弹, 曾经是人人必学的科目
市运会最初并不叫“市运会”,而是叫“人民体育大会”,常州市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于1949年11月在常州市三牌楼人民体育场举行。“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人民群众需要正确的体育方向和新的体育内容,当时是为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的目的而开展体育运动。”常州市竞赛管理处副主任花盛打开了一本《常州体育志》,上面详细地记录了第一届市运会到第十二届市运会的详细内容。
最初的几届市运会都是两年一届,直到第四届市运会开始,曾连续4年每年都举办一次,甚至1959年第七届市运会,还分上下半年各开了一次运动会。家住新闸的陈元伯就是1959年常州市第七届第二次人民体育大会小学男子组扔手榴弹的冠军。
“现在不要说‘10后’孩子了,对很多‘80后’来说,这个项目也很陌生,连比赛器材都没见过。”陈元伯的记忆中,学校运动会上用的手榴弹,是个模型,头部用铁皮包裹,手柄是木质的,大约重三五百克,不经过专门练习的话,投掷方向不太好把握,一不当心容易飞偏。
据陈元伯回忆,扔手榴弹训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人人必学科目。当时全国掀起了大练兵的风潮,可谓是“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而手榴弹具备攻防两用、使用简单及容易制造等优点,因此“备受青睐”。直到现在,陈元伯还记得当时取得冠军时发的奖品是一条毛巾,“当时的奖品基本上都是毛巾、搪瓷杯,具有浓浓的时代气息。”陈元伯说。
“国球”热度只增不减,他家三代人都围着乒乓球“转”
讲到以前的市运会,79岁的仲森磊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那场市运会印象深刻。“1959年到1972年之间常州都没有举办市运会。”仲森磊1961年在上海空军某部入伍,和乒乓球结缘,后入选上海空军和成都空军乒乓球队。1968年退伍,被分配到常州市糖业烟酒公司所属单位工作,先后筹划组建市商业局乒乓队和常州工人乒乓队。1972年和1979年连续两届市运会以运动员的身份参赛,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连续几届市运会一直担任乒乓球项目的裁判长。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乒乓球外交”,仲森磊也有幸见证了“小球热”。“那时候全中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几乎都喜欢打乒乓球。”仲森磊回忆,那时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乒乓球是当时一项最火热的全民性体育运动项目。“这么多年,‘国球’的热度只增不减。”仲森磊不仅带出了一大批乒乓球国家二级和三级乒乓球裁判员,也培养出了全运会冠军和少儿世界冠军。
受仲森磊的影响,他的儿子仲敏“子承父业”,曾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组40~49岁组别男子单打冠军。孙子仲奕军小时候就显露出了打乒乓的天赋,在仲森磊的培养下多次在全国少儿比赛中获奖,2015年夺得卢森堡世界少儿乒乓球比赛男单冠军。
在开幕式现场,他感受着不一样的感动
开幕式,历来都是任何一场运动会的重头戏,对于常州市运会来说也不例外。提到市运会的开幕式,便不得不提国家一级艺术监督、原常州市歌舞剧院院长、常州市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闵建敏。从第九届市运会到今年的第十六届市运会,他所在的常州市歌舞剧院一直为市运会开幕式忙碌。
让闵建敏印象最深的两届运动会是第九届和第十三届。“第九届市运会开幕式那天雨下得很大。”原定9点半开始的表演怕是无法进行了,怎料9点时雨突然停了,开幕式按计划开始,整整一个半小时天空没有飘下一滴雨,开幕式结束后闵建敏和几位工作人员合影刚刚结束,天空又开始下起了瓢泼大雨。
如果说第九届市运会的“天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2008年第十三届市运会“人和”的凝聚力让他备受感动。当时是常州奥体中心体育馆落成后的第一个重大活动,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市运会。
“当时我们有超过万人的演员队伍。”闵建敏回忆,观众席有一面五千人的背景翻板,需要在节目表演时不断改变形态和图案,形成一个“活的动漫”。当时参演的都是常州工学院学生,五千名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编号,每一组都有一个领队戴着耳麦指挥大家翻板。上百次翻板,每一组的口令有时都不一样,但整场实现零失误。“团队的力量让我感受到没有什么是不能完成的。”闵建敏说。
他们,年过花甲还在为市运会奋斗
钟楼区永红街道柔力(乐)球健身队队长李萍今年72岁了,回忆起参加第十五届市运会,感觉有点遗憾,因为开幕式当天下大雨,为了老年表演者的安全,节目组最后把需要奔跑到点位做的大造型删减掉了。李萍说,为了表演效果,那些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平时训练起来像小年轻一样,每个人都是花了很大功夫的。
83岁的周莲娣连续参加了多届市运会开幕式,有一年膝盖受伤,她把药敷好照样上场。钱佩芳今年第三次参加市运会,开幕式第二篇章的80人木兰扇节目由她编排。“以前给老年人展示的机会并不多,现在不一样了。”对于这些年过花甲的阿姨来说,参与市运会和其他大型活动是他们老年生活的一部分,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