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干掉老板的心腹?古人是这么做的。
01
王毛仲在年幼时,就进入临淄王李隆基的府中为奴,因为其善于察言观色、天资聪明,又骁勇善骑射,所以逐渐成为李隆基的心腹,担任其贴身护卫。
当时,韦后和安乐公主想要效仿武则天,意图作乱,朝中酝酿着新的危机。此时在京的精锐部队是“万骑”,其担任皇宫的护卫工作。李隆基就想办法结交这些“万骑”的首领,而王毛仲当然知晓李隆基的意思,就不惜重金和万骑的首领葛福顺、陈玄礼等打好关系。
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唐中宗之后,“万骑”迅速倒向了李隆基一方,使得李隆基成功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李隆基让自己的老爸李旦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唐睿宗。
整个政变中,“万骑”起到决定性作用。而王毛仲在联系万骑中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也不能低估。
02
唐睿宗继位之后,李隆基被立为太子,掌握着万骑和马厩,万骑为葛福顺、陈玄礼负责,马匹则为王毛仲管理。
此时,太平公主权势很大,五位宰相有三位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争权,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派王毛仲率三百余兵马,控制了羽林军,羽林军虽然数万之众,却不敢妄动,最终太平公主被杀。
这场就是著名的先天政变,王毛仲功劳甚大,被授予左龙武卫大将军,进封霍国公,后又加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开府仪同三司,自先天政变后15年间,只有四个人有此殊荣:皇后的父亲,玄宗的老丈人王仁皎、名相姚崇和宋璟,再就是王毛仲。
这个王毛仲自幼跟着玄宗,能文能武,又立大功,自然是玄宗最信任的人。玄宗称其为:家奴,也就是自己的人。
▲影视作品中的唐玄宗
03
王毛仲,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然颇为骄横。当时官员,对于玄宗身边的宦官,都是毕恭毕敬,给予贿赂。但王毛仲可不这样,他不仅不以礼相待,还多有傲慢之情。他对待玄宗派来的宦官,就像对待自己家的仆人一样。
高力士等宦官,经常遭受其侮辱,皆怀恨在心,但都知道王毛仲的权势和玄宗的信任,所以不敢吱声。
玄宗有多宠这个王毛仲呢?有次王毛仲嫁女,玄宗问他想要什么礼物。王毛仲回答,我就缺一个客人。
玄宗立即明白他说的人是名相宋璟。
宋璟看不惯王毛仲的作风,从不与往来,所以满朝文武都会去给王毛仲贺喜,而宋璟是绝对不会去的。
玄宗最终竟然下令让宋璟去参加王毛仲的嫁女宴请。
04
高力士虽然也为玄宗的亲信,但想要扳倒王毛仲那也绝非易事。
高力士静待机会,这个王毛仲飞扬跋扈,很快就触动了帝王的忌讳。
王毛仲飞黄腾达之后,巴结奉承的人多如牛毛。他与葛福顺关系十分好,我们前文说过,这个葛福顺也是万骑首领,负责京城安全。王毛仲与葛福顺不仅关系好,还结为亲家。两个位高权重的武将关系走得十分近,对玄宗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不仅如此,王毛仲与一众军队将领关系十分要好,万骑将军马崇昼杀了人,王毛仲出面保全。军中一些中高级将领,都唯王毛仲马首是瞻。
王毛仲与葛福顺结为亲家这件事,当时就有人站出来质疑,吏部侍郎齐澣向玄宗表示反对这门婚事,玄宗听了之后,也是沉吟良久。
这对高力士来说,是一个机会,他完全可以落井下石,王毛仲不法的事情太多了,高力士可以再踩王毛仲一脚。但高力士没有,他选择了沉默。事实证明,高力士的玄宗是对的,此时的玄宗依然深信王毛仲,反而将齐澣罢免。
05
齐澣虽然被罢免,表面上王毛仲完胜,但玄宗心里已经起了嘀咕。这很快在一件事情中得到了验证。
王毛仲这个时候找到玄宗,要兵部尚书的职位。一个将军,敢直接向皇帝要兵部尚书,可见王毛仲这货胆子之大,当然也可以从侧面看出王毛仲和玄宗的关系之近。
玄宗鉴于其本就权力很大,又结交武将,经过深思熟虑,就没有同意。这个王毛仲本以为一个兵部尚书,以自己和玄宗的关系,自然是手到擒来。对于这个出乎意料结果,王毛仲自然是不爽,更严重的是,他居然直接将自己的不满表现出来。
玄宗早就派人在暗中观察王毛仲的反应,当宦官把其表现告知玄宗之后,玄宗勃然大怒,高力士见时机成熟,将王毛仲的一众不法之事全部抖了出来。
玄宗更加愤怒。
06
过了一段时间,王毛仲的儿子出生,玄宗赏赐了丰厚的金帛、酒馔等物,让高力士送去,还授他刚出生的儿子五品官。
王毛仲根本看不上高力士,高力士这个时候是三品官。王毛仲抱着手里的孩子对高力士说:此儿岂不堪作三品耶?”
王毛仲这句话是在羞辱高力士,本意是我这个儿子难道还比不上你这宦官么?
高力士回宫之后,玄宗询问情况。
高力士对玄宗说:“毛仲抱其襁中儿示臣曰:此儿岂不堪作三品耶?”
这句话确实是王毛仲所说,只是到了玄宗耳朵里,完全又是另外一个意思了。玄宗认为王毛仲不仅不谢恩,还口出狂言,自然是勃然大怒。
而高力士则在旁边添油加醋,又把宴会上王毛仲与诸位将军把酒言欢的场景告知玄宗。
玄宗终于下定决心除掉王毛仲。
玄宗将葛福顺、王毛仲以及他们的心腹全部贬至外地,不久将王毛仲杀死。
07
在杀王毛仲的过程中,高力士抓住了他结交武将和飞扬跋扈两大弱点,适时而动,将王毛仲和自己的矛盾转化为玄宗和王毛仲的矛盾,在不动声色间就将玄宗身边的亲信宠臣除掉,其老辣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