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陈独秀临终前,告诉小29岁的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作为在中华民族早期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伟大领袖,陈独秀的思想引领可谓影响深远。

这不仅体现在他在我党早期组织成立的时候所做出的一系列唤醒民众思想的事件。

比如,创办《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更在于他一定程度上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陈独秀临终前,告诉小29岁的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细细品评陈独秀的一生,无论是他的思想方面、经济方面还是情感方面,始终都有一条线紧紧的贯穿着他的一生。

而陈独秀告诉妻子要切记的这件事,也与贯穿他一生的这条线紧密相连。

那陈独秀告诉小29岁的妻子,要切记的一件事究竟是什么?贯穿他的这条线又究竟是什么呢?或许我们能从他的一生中找出答案。

早年相识,彼此相恋

陈独秀出生于1879年,是安徽怀宁人。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跟随祖父学习四书五经。在他17岁时考中秀才,因其前程看起来一路光明,安庆统领就将长女高大众嫁于他。

陈独秀临终前,告诉小29岁的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虽然他不同意,但还是抵不过封建思想的压迫,迫于长辈的压力无奈同意。高大众是封建思想影响下的一个产物,她的身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现状

她们深受封建礼教的深刻压迫,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动都被束缚着。因此,这也为后来陈独秀李凯她奠定了基础,成为了必然。

后来,经历了19世纪末期清王朝的腐败现象以及外国先进事物的冲击,他先后五次去外国求学或避难。

在这一过程中,陈独秀的思想得以极大的改变,他认识到了国家的现状,认识到了民众思想的束缚。为此,他想要改变中华民族的思想,唤醒群众。

陈独秀临终前,告诉小29岁的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于是陈独秀开始文章创作,在各个期刊上发表,有了一定的名气。这也是他与第二任妻子高曼君思想契合的开始。

他们都经历过外国新思想的冲击,都学习着被引进的新思想新文化,有一定程度上的思想共鸣。这也让他们开启了一段新的恋情,直至后来两人分离。

之后,陈独秀投身于群众的思想引领之中,直至在他五十多岁时因躲避蒋介石政党的追赶而前往上海落脚,在熙华德路石库门这个贫民窟的地方开启了他的第又一段恋情。

那时他化名李姓。他的这一任妻子名叫潘兰珍,潘兰珍早年生活并不幸福,跟随父母落脚在上海贫民窟之中。

陈独秀临终前,告诉小29岁的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到纺织厂里做童工,后来遭到了匪人的伤害,无奈离开纺织厂,另寻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与李先生得以相识。

后来,因与李先生相距较近,接触的次数多了,潘兰珍便对李先生产生了敬仰爱慕的情愫。在潘兰珍的悉心照顾中,李先生以教她识字作为报答,也逐渐生出一种怜惜

于是两人在邻里的见证下结为夫妻,互相依存。

不畏生死,共克时艰

在之后的婚姻生活中,尽管李先生身体不好,但潘兰珍却从未有过怨言,依旧悉心照料他。有时丈夫出去做事要很长时间,她也不会多问,只是在丈夫劳累时照顾好他的起居。

这令李先生对她更为喜爱。两人没有孩子。于是他们便抱养了一个女孩,名叫潘凤仙,意为从凤凰山上飞下来的仙子。从这里便可看出他们感情的深厚。

直至1932年,李先生行踪败露,被蒋介石党派发现,于是被捕并送往南京监狱看管。而这时潘兰珍带着潘凤仙回了老家,没有与李先生在一起,避免了被抓走的劫难。

陈独秀临终前,告诉小29岁的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等到潘兰珍回到上海滩,她发现李先生不见了,一开始以为自己被抛弃了,内心伤心欲绝。想起自己的悲惨经历,不禁悲从中来。

后来她在一次外出中,无意中看到了自己丈夫的照片。虽然照片上的名字是陈独秀,但她知道这就是自己的丈夫。

于是决定把孩子交给父母看管,毅然决然的前往南京见一见自己的丈夫。陈独秀本以为此生不会再见到潘兰珍了,毕竟自己现在的境遇是如此糟糕。

可他没想到潘兰珍竟远赴南京来找他,更没想到潘兰珍竟决心与自己共同赴难。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陈独秀,潘兰珍就在监狱附近租了房子,照顾他的起居以及为他接触外界信息。他们感情变得更加坚定。

临终嘱托,内心坚守

七七事变之后,在外界的营救之下,陈独秀安全出狱。尽管蒋介石给予陈独秀各种诱惑,他却依然坚守内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事业而努力。

他本人也是有自己的傲气的,无法全部接受党的三个条件,没能回到组织内,但是他的初心却是不变的。

陈独秀临终前,告诉小29岁的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这种坚守体现在蒋介石以十万现金以及官位诱惑他时,他怒目而视。

体现在高官达贵中一些他不喜欢的人以高价收购他的书画时,他不屑一顾,尽管当时陈独秀的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

体现在当教育部给他两万元来收购他写的《小学识字教本》,让他更改其名字时,他断然拒绝,不改初心,等到身体病重而无钱治病时也决不动这笔钱。

纵使生活再怎么穷困潦倒,陈独秀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底线与原则,不为外界权贵所折腰,有自己所坚守的那条线。

陈独秀临终前,告诉小29岁的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虽然早年的各种遭遇、多次入狱,让他的身体不堪承受,经常生病,每次都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去维持身体的寿命,但他依旧在贫困中不移己心,心向明月。

而潘兰珍纵使跟着陈独秀吃了很多的苦,也从未生过离开的心思,一直在背后默默地照顾他,支持他。

直到1942年,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逝世。逝世前,陈独秀对潘兰珍说:“是我辜负了你太多,兰珍,你还能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就是不能拿我的名声去卖钱。

这就是陈独秀一生最在意的。他一生清贫交加,贯穿、维持他一直前进下去的动力,就是他内心所坚守的那条线,那条有原则的底线。纵使他自己也不会去触犯。

陈独秀临终前,告诉小29岁的妻子:你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总之,陈独秀作为早期引领民众思想觉醒的领袖人物,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人品是高尚而又纯洁的。

纵使他的婚姻之路坎坷,但是他的每一任妻子都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陈独秀的成功,也离不开妻子的奉献。

同时,陈独秀也有着内心自己内心的坚守,从他的高尚,我们便可管中窥豹。他所坚守的这条底线,值得我们去永远地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