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遗孀秘密回国,周总理说了一句自责的话
1973年的秋天,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了一位来自的美国特殊客人,她就是国民党将领张灵甫的遗孀,王玉玲女士。
其后,周总理当场表示,只要王玉玲女士想回大陆居住,随时可以办理签证,并且总理承诺,可以来去自由。
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在此以前,只有杨振宁一人有这样的特权,王玉玲的分量自然和杨振宁先生没法比,但是为何主总理要对她如此优待呢?
张灵甫与王玉玲的婚姻1945年秋,74军军长张灵甫在上海金门饭店迎娶了比小他25岁的王玉玲,此时正值抗战结束,举国欢庆之时,婚礼也办的异常隆重,国民党大佬湖南省主席程潜主婚,各界人士纷纷到场,可谓是轰动一时,那年王玉玲17岁,而张灵甫已然42岁。
张灵甫生于1903年,家境一般,但自小聪明好学,少年时期便熟读四书五经,后接受新式教育,并在1923年考入北大历史系,后在两年后退学,进入黄埔军校,成为四期的一名学生。
张灵甫自小便喜欢古文,诗、书、画都比较优秀,特别是书法,也因此得到了同乡国民党大佬、书法名家于右任先生的关照,成为了他的学生。
张灵甫在和王玉玲结婚以前,已经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属于封建包办婚姻,结婚没几年,两人就分道扬镳,第二妻子吴海兰,因为流言,被他误杀,当时引起了各界的轰动,他也因此下狱,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被蒋介石特赦。
在抗日战场上,张灵甫每次都身先士卒,立下了不少功劳,但将其鼓吹为抗日名将,就有点过誉了,这是因为在抗战时期,张灵甫的军职也不过是一个师长,如果他可以被称为名将,那名将就太多了。
抗战时期,张灵甫一心报国,并没有考虑自己的感情问题,直到抗战结束,他的老部下给他介绍了王玉玲。
王玉玲出身湖南大族,书香门第,和张灵甫一见如故,不久二人就结婚。
短暂的婚姻张灵甫和王玉玲结婚后,对其宠爱有加,可惜,没有多久,内战爆发,张灵甫也不再是抗战时的小小师长,而是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他率领的正是国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
在张灵甫鏖战沙场的时候,王玉玲不顾自己身怀六甲,昼夜奔赴十几个小时,前往前往前线看望丈夫,1947年春,在王玉玲看望丈夫一个月后,儿子出生了,可是他们父子却没有见过一面。
其后就是张灵甫兵败孟良崮,整编74师全军覆没,而对于这些,王玉玲却一无所知,直到几个月后,丈夫的部下将绝笔信交到她的手里。
晚年回国定居丈夫战死后,19岁的王玉玲独自抚养儿子,直到国民党战败,他们母子被蒋介石特意关照带去了台湾。
在台湾那些日子,王玉玲过得并不舒心,开始的时候,蒋介石为了笼络手下的将领,对他们母子还算照顾,可是随着反攻大陆无望,便对他们置之不理了。
王玉玲生活变得越来越拮据,后来在父亲的帮助下,去了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然后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终身没有改嫁。
1970年后,王玉玲退休在家,过上了悠闲的生活。周总理得知王玉玲在美国的消息后,便派专人寻找,并将自己的亲笔信交给对方。
王玉玲接到总理的信件后,有些忐忑,以不好签证为由拒绝。1973年,她前往香港旅游,在有关人员的安排下回到了中国。
王玉玲没有想到是周总理专门要见自己,这次见面,王玉玲听到总理的表示,十分感动,这期间有专人陪同她去游览了北京,之后又前往了她丈夫的老家西安,她的家乡湖南,还有他们举办婚礼的上海,以及他们夫妻生活最多的城市南京。
王玉玲每到一处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这使她非常感动,于是决定留下来。其后,王玉玲定居上海,改革开放后,她的儿子也来到中国经商,后来,他们母子来到孟良崮,以祭奠战死在这里的丈夫。
周总理在中南海接待王玉玲时,曾说过一句话“没争取到灵甫是我的责任”,王玉玲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总理是希望自己为两岸统一做出贡献,王玉玲深以为然,并一直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