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邓小平派人请张学良回大陆,少帅却提出了三个要求!
1991年,吕正操在邓小平授意下远赴重洋,请张学良从美国返回大陆。得知吕的来意后,张学良十分纠结。这么多年来,阔别多年的故土一直牵动着他的心,可是,张学良也深知自己作为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当作敏感事件,回国哪有那么容易。
思虑再三,张学良对吕正操提出了三点要求。
很快,三点要求就被摆在了邓小平的案头上,究竟是哪三点要求?让我们从头说起。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怎样都无法绕开的人物,无论是其少帅的显赫出身还是西安事变协同抗日的气节,都让少帅身上有人独特的闪光。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一生的高光时刻,但事变之后,他却不幸被蒋介石软禁,随其流亡台湾,幽居公馆几十年。
时光荏苒,1988年,张学良和蒋家的恩怨随着蒋经国的病逝烟消云散,重获自由的张学良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寻求庇护。可内心深处的那份思念却从未消散。
得知张学良想回国的消息,邓小平感慨万分。他立即召开会议,商讨邀请张学良回大陆的具体事宜。在讨论过程中,邓小平想到了一个人:吕正操。
吕正操是辽宁人,曾是东北军的主力干将,与张学良情谊深厚。在邀请张学良回国这件事情上,吕正操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1991年5月,接受任务的吕正操踏上了飞往美国的专机,历经波折,两位老友终于在纽约相聚。
看到熟悉的身影,张学良眼含热泪喃喃呼唤:“正操,真的是你!”
谈及当年西安一别,已有五十四年。听闻大家仍铭记他为抗日作出的贡献,张学良激动不已。
两人共饮美酒,畅谈往事。席间,吕正操端起酒杯开门见山地说:“张将军,我这次来美国,是受中央之意,请您回大陆。”
张学良惊讶地看着吕正操:“真的吗,正操?我终于可以回家了?”话音未落,张学良的眼中已然闪烁着泪花。
“是的,将军。祖国和人民一直在期待您的归来。”吕正操回应道。
张学良激动地握住吕正操的手:“正操,多谢你了,多谢祖国没有忘记我。我当年为抗日付出艰辛,如今终于有机会回到祖国,完成一生心愿。”
回国的狂喜过后,张学良渐渐冷静下来,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敏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他沉吟许久,对吕正操提出了三个要求。
张学良看着吕正操,语气坚定地说:“回大陆我愿意,但我有三个要求。”
吕正操点头表示理解:“请说,张将军,我一定尽力满足您的要求。”
张学良思索了片刻,道:“第一,我回大陆后,不要为我举办欢迎会。我知道我的回归会引起轩然大波,但我希望能够低调回归,避免不必要的舆论压力。”
吕正操鞠躬答应:“请将军放心,我们会尊重您的意愿,不会搞什么繁文缛节。”
张学良接着说:“第二,我不想接触媒体,特别是那些专门追求眼球的记者。在台湾,我已经受够了他们的折磨。我希望回国后,能够安心地生活。”
吕正操郑重地说:“我明白您的顾虑,将军。我向您保证,回国后,我们会尽量避免您与媒体的接触。”
张学良微微笑了笑,道:“谢谢你,正操。我的第三个要求是,不要搞恭维。我已经看透了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他们只是随风转舵。我希望回到大陆后,能够过上真诚朴实的生活。”
听完张学良的三个要求,吕正操郑重的对张学良说道:“三个要求中央都会答应。张将军,我一定接您回大陆!”
张学良激动地握住吕正操的手:“正操,谢谢你,也谢谢邓公和祖国对我的信任。有机会我一定去北京拜访他。”
6月4日,吕正操与张学良告别回国,两位老友抱头痛哭。张学良感慨道:“正操,自从西安事变后,我们已经有五十四年没见了。今天能再次相逢,实在是命中注定。谢谢你为我回国付出的努力。”
吕正操回国后,向邓小平汇报了美国之行,邓小平在听完张学良的三个要求,淡淡的说:“怕是张将军有顾忌,回国之事可能是水中花咯!”
邓公料事如神,张学良虽渴求重回大陆,但一直未能成行,主要有两个因素:
首先:年事已高。
接到邀请时,张学良已逾九旬,年迈体衰。自从移居美国后,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饱受疾病困扰,或许根本无法应对漫长的旅程。
其次:历史背景。
张学良作为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历经坎坷,跌宕起伏,或许,三个要求根本就无法达到,他已厌倦了名人的生活,渴望在晚年过上平静祥和的生活。
2001年,张学良在檀香山与世长辞,享年100岁。从1946年离开大陆起,这位久居异国的游子虽然从心底渴望重回大陆,可却一直无缘再踏故土。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