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养老金两极分化,是视同缴费引起的?那是你不懂养老金的计算!

社保知识,小龙虾每日分享第732期,欢迎关注!

前几天写了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平均养老金达到了7800多元,许多人表示数据作假,自己没有那么多。

小编想说,格局要打开,世界很大,不能做井底之蛙。

比如:黑龙江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才6700多元,而北京已经达到了16000多元。

比如,黑龙江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才3500多元,而北京已经达到了8000多元。

再比如,江西鹰潭人社数据显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月5080元、企退2369元、农民207元。

江西鹰潭小编去过半年多,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2021年全国排名58,但是养老金差异已经2倍多了。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与企退养老金为何差距大?

养老金两极分化,是视同缴费引起的?那是你不懂养老金的计算!

错误观点一:养老金计算公式不一样

许多人存在这样的臆想:机关事业单位是制度的制定者,他们指定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一定是最有利他们资金的!

这个是严重的错误的想法!

2014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退人员养老金并轨,使用同一种计算公式,不存在差异性。

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统筹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地方性增发;

至于中人的十年过渡期也即将结束,一旦过渡期结束,也将按照新办法计算养老金。

这个公式是不会变的,全国统一!

错误观点二:视同缴费年限是最大的不公平,没有缴费却拿了高养老金

视同缴费年限其实是养老金改革的遗留产物,不仅仅是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改革有,企业在1992年改革同样存在。

说视同缴费没有缴费的说法并不准确,毕竟所谓的视同缴费就是指按照已经缴费计算!

这是对处于改革期内人员的一种补偿。

举个例子:

某人2014年11月退休,实际缴费只有1个月,计算养老金的时候,按照新办法,个人账户养老金只有2,3元,显然不合理。

这就需要过渡性养老金来弥补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差距。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主要通过视同缴费年限确认。

当然,视同缴费年限是时代的产物,并将逐步取消。

因此,视同缴费年限并不是养老金差距大的原因。

举个例子:

小编今年进入机关单位工作,不存在视同缴费年限,某参保人员进入企业工作;

40年后,小编与参保人员同时退休,养老金的差距依然会和现在一样大。

养老金两极分化,是视同缴费引起的?那是你不懂养老金的计算!

正确观点:月平均缴纳指数、缴纳年限是关键

既然都使用一个养老金计算公式,因此决定养老金差距的因素就显而易见了。

月平均缴纳指数,指的是个人参保的基数与当时的社平工资的比例。

比如当地社平工资5000元:

机关按照个人工资8000元缴纳,月平均缴纳指数就是1.6;

企业按照个人工资5000元缴纳,月平均缴纳指数就是1;

但是企业往往按照社平工资的60%给员工缴纳,月平均缴纳指数就是0.6了。

养老金两极分化,是视同缴费引起的?那是你不懂养老金的计算!

缴纳年限,自然就是员工的参保年限。

很明显,铁饭碗的工作相对比较稳定,假设都是工作40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般参保年限就是40年。

相反,企业单位工作不稳定,40年的工龄,或许参保年龄只有15年、20年!

正是这两个关键的因素,导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要远高于企退人员。

养老金两极分化,是视同缴费引起的?那是你不懂养老金的计算!

当然,当地的经济水平,也就是养老金计发基数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今天的分享完毕,知道大家觉得是否有道理,或者说出你的意见与看法.

欢迎留言、转发、收藏和点赞四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