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要不要带4岁孩子去扫墓?婆媳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各地风俗差异大

清明节了,又到了扫墓的日子,楼上妮妮家却因扫墓闹得不太愉快。

要不要带4岁孩子去扫墓?婆媳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各地风俗差异大

妮妮家是4世同堂的大家庭,家里有太太、爷爷、奶奶3位老人,尤其太太已90岁高龄,实属不易。

妮妮今年4岁,自出生后还没去给太爷爷扫过墓,前几年因为疫情影响一直没去。今年好不容易放开,爷爷坚持带着孩子一起去扫墓,这决定却让妮妮妈很头疼。

要不要带4岁孩子去扫墓?婆媳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各地风俗差异大

妮妈老家那边的风俗,不允许太小的娃去墓地,怕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便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并给老公使眼色,让他说服爷爷。但爷爷固执地表示:一定要带孩子去,不然太不孝顺了。

后来婆婆也来当说客,美其名曰:“扫墓能让孩子有不一样的体验,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给孩子一次生命教育。” 妮妈质问:4岁的孩子,给她讲这些有什么意义?

要不要带4岁孩子去扫墓?婆媳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各地风俗差异大

双方谁都说服不了对方,僵持了好几天。看到老人收拾孩子的行李时,妮妈彻底怒了,和爷爷、奶奶大吵一架,并当场表态:再逼孩子去墓地,就离婚!

一阵鸡飞狗跳后,战火终于平息,最终老人放弃了带孩子去扫墓,但一家人心中的隔阂已经埋下了。

妮妮妈在群里抱怨:真不能跟老人一起住,固执不说、很多事情还不与我们商量,直接替孩子做决定,真是烦死了!

到底该不该带孩子去扫墓?

其实抛开迷信、偏见来看,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本就是用来祭祀那些早已逝去的亲人和祖先。孩子作为家中的一员,带去扫墓无可厚非。

而且若站在让孩子理解文化传统的角度上,萧飒的墓园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别样的情绪,让他们懂得生命的宝贵,懂得人之生死,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要不要带4岁孩子去扫墓?婆媳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各地风俗差异大

确实有不少地方的风俗,是不让太小的孩子去墓地的,虽有一定迷信的原因,但其实不让小孩子去,也存在科学的考量。比如:

在某些墓地内,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陡坡、高台和易滑的坡面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较为危险

此外,在“祭拜”这种庄重的场合下,孩子的行为并不可控,稍不注意就可能会给周围人带来打扰。因此,有不少墓地明确禁止小孩子进入,也是能理解的。

要不要带4岁孩子去扫墓?婆媳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各地风俗差异大

需要提醒的是,若准备带孩子去扫墓,最好能提前了解下墓地的规定,是否接受小孩子,以及有没有适合孩子游玩的地方。同时也要提醒,带孩子扫墓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所以,我们建议结合当地的风俗以及墓地的规定,再决定是否要带孩子去扫墓

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虽然,妮妮爷爷逼着让孩子扫墓的做法我并不赞同,但妮妮奶奶那句“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给孩子一次生命教育!”的劝说,却让我陷入沉思。

不得不承认,相对国外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所接受的“生命教育”几乎为零

要不要带4岁孩子去扫墓?婆媳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各地风俗差异大

在日本,孩子们在幼儿园起,就开始了“亲自养,亲手杀,亲口吃”的生命教育;在美国,幼儿园会鼓励孩子养毛毛虫、小鸡、金鱼等,每当这些小动物出现意外,老师就会抓住机会,带着孩子们“办葬礼”,与孩子一起讨论“生命”,让孩子分享情绪、感受,解答孩子各种关于“生命”的问题。

而我们在几千年的文化影响下,非常忌讳谈“死”。不止孩子缺乏“生命教育”,成年人同样欠缺。

看过一个段子:一位96岁的老人去医院检查后,非要医生给个说法,被逼无奈的医生只好实话实说“你可能不行了”,于是老人火冒三丈要打医生,还质问:“说话这么不吉利,怎么当医生?”。

有些好笑、又有些无奈。对《西藏生死书》中的一句话记忆深刻,它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要不要带4岁孩子去扫墓?婆媳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各地风俗差异大

马东也曾说,孩子的两种教育要趁早:一是金钱教育,另一就是死亡教育。数码大佬乔布斯的经历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17岁的乔布斯,因为一次“生命教育”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斯坦福的演讲上他说:“从17岁那天开始,33年来,我每天都还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问: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呢?

正是在这种“向死而生”的态度下,他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去过,才成就了如此伟大的一生。所以,乔布斯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表态:死亡是生命的最伟大发明。

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冉克雷维说:“提早认识死亡才会深刻人生。

有人说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才是最好的老师。深以为然,只有认识到死亡的无奈,才会珍视生命的可贵。那么,我们要如何尽早给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呢?

首先,清明节可以利用起来

毫无疑问,清明节作为全国最大的祭祀节日,是可以被利用起来的。可以告诉孩子“清明”的由来。若条件允许,也可以带着孩子去感受一下祭拜时庄严的氛围。

当然,若风俗不允许孩子参与,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带孩子看一些有关“死亡”的绘本、动画片。《猪奶奶说再见》、《一片叶子落下来》、《外婆,再见》等,都是很不错的生命教育绘本。

要不要带4岁孩子去扫墓?婆媳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各地风俗差异大

再比如皮克斯出品的《寻梦环游记》,也是非常生动的一部生命教育影片。

其次,允许孩子养宠物

不少家长怕麻烦,反对孩子养宠物,殊不知宠物的出现对孩子而言别有意义。

优米养过2次乌龟,第一次乌龟死掉后,哭到崩溃。于是带着她,给小乌龟做了一次小小告别仪式,同时安慰她:它生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现在离开了,但我们仍然应该感谢且肯定它曾经存在的价值。

要不要带4岁孩子去扫墓?婆媳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各地风俗差异大

第二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她已经能很坦然面对了。而且还说了一句让我欣喜很久的话:小乌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还会想起它,在我心里,小乌龟还活着。

你看,宠物不仅能激发孩子的责任心,还能趁机进行生命教育。

最后,不要忌讳与孩子谈论死亡

孩子有段时间会对“死”的话题感兴趣,这时候父母不要回避,而是把死亡视为自然的一部分。

要不要带4岁孩子去扫墓?婆媳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各地风俗差异大

向孩子解释死亡是每个人的自然命运,并将它视为生命的一个阶段。向孩子解释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周期,教他们如何理解宠物的死亡等。

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在孩子要睡觉或情绪低落的时候谈论死亡。

今日话题:你和孩子谈论过死亡吗?你家那边风俗会让小孩去扫墓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