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八旬老翁:回忆七十多年前的故乡(连载之一)

前言:八旬老翁的回忆录,江苏小镇几十年的风俗习惯。不定期连载,请收藏阅读。

一九三九年阴历七月,我出生在小镇。它处在长江以西约三公里的一条河(界河)的北岸,四周都被河流围绕,仅靠几座木桥和水坝与外界来往。

四面河流环绕的这块陆地约一平方公里,我出生的小镇就在这块土地上。提到水乡,一定有船、桥、河流。前面提到的界河是名副其实的两县分界线,也是小镇的一条主要河道,界河向东和向西约500米就各自分出一条与界河几乎成九十度角的岔河,向北流去,流程约一公里又分别与一条东西向的大河汇合,形成了标准的四面河道围绕的一块陆地。

小镇就坐落在这块陆地的偏南方向,东西约500多米,南北约300米。小镇上有不少商铺,每天清晨两三点钟就有人来赶早市,到早上九点、十点左右散市。

八旬老翁:回忆七十多年前的故乡(连载之一)

小镇的早市

方圆十里内的乡下人,乘船、走水坝或者过桥来这里交易。

木桥有六七座,水坝也有三四条,木桥又窄又高,走上去颤颤悠悠,好像要从桥上跌下来。桥上没有栏杆,小孩是不敢独自过桥的。

八旬老翁:回忆七十多年前的故乡(连载之一)

木桥

河两岸的水坝更是特别,涨水的时候,河水没过水坝,熟悉道路的当地人从水坝上走过,就好像在水上漂一样。落水的时候,水坝才从水里露出来。涨水的时候,水草飘到水坝上,更让行人分不清哪里是河,哪里是坝?

小镇周围长满了灌木和竹子,一片郁郁葱葱。特别是河坝两岸,更加茂盛。

小镇概述

小镇的东西长,南北短,到底有多大面积?多少人口?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只能凭借记忆推测,从东到西一字排开大约有几十家商铺,几十户住家。

商铺经营各种买卖,有布店、饭店、烧饼店、调料店、食品加工店,还有一个开水房(老虎灶)和鞋匠铺。较大的有一家染坊,一间当铺,还有我们家开的药店,规模最大的是一家油坊。几家炸油条的小吃店、米店,穿插在众多商铺中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镇虽小,却什么都不缺,有一家寺庙改造而成的小学,甚至还有一座战乱时期建造的炮楼。

八旬老翁:回忆七十多年前的故乡(连载之一)

碉堡

众多商铺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只有冬天才开张的羊汤店,这是我在冬日每天必去的地方。我和其他三四个儿童每天都会聚拢在羊汤店里,围着桌子,热切地盯着老板。老板是个胖胖的中年人,把煮过的羊骨头从热腾腾的锅里捞出来,把骨头上的肉拆下来。我们忍着馋虫,盯着老板的手,老板总会把肉骨头送给我们每人一块。老板是我家的熟人,所以总是把肉多的骨头给我啃。七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年过八旬,却依然记得羊肉的美味!

八旬老翁:回忆七十多年前的故乡(连载之一)

羊肉汤

东西街道主要是商铺,南北主要是住家。东西街道上有一条用一米长、半米宽的青石板铺成的路,被远近村民称为上街。

北面的房子较好,南面却都是建在河上的河房。河房相当简陋,那些理发的、修脚的都住在这里,还有所谓的水果店。水果店里卖的不是苹果、桔子,而是地瓜片和荸荠片。在一张小桌子上,地瓜荸荠削了皮,切成片泡在碗里,当水果卖。

八旬老翁:回忆七十多年前的故乡(连载之一)

河房

集市每天都有,从早上两三点钟开始,九点十点就散了。交易的东西主要是蔬菜、鱼虾和螺蛳这样的水产。买家和卖家都在手臂上挎着一个篮子,在街上走来走去!卖家货物少得可怜!比如卖小葱的农民,篮子里那种细细的小葱顶多只有两三斤,而买家顶多只买三四根。肉贩有自己固定的摊位,一两二两也是生意!

几座木桥的桥头,有不少人站在那里,他们是打零工的,每天在桥头上等雇主来雇人,俗称站桥头。

在大街的正中央有一家商号——济生和国药店,就是我爷爷创建的。济生和的意思是:济公在世、治病救人、和气生财。招牌高约1.8米,宽约0.6米,用上等木材刻制,上面是黑底金字。

八旬老翁:回忆七十多年前的故乡(连载之一)

民国时期的国药店

“抢旗杆”和“谢菩萨”

这是我们镇上的风俗。我用自己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1948年我生日那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从床上拉起来,给我穿戴上长袍和红马褂,戴上红顶子的瓜皮帽,拉着我出了门。我睡眼朦胧,打着哈欠来到街上,却看到有一排锣鼓队,其中有一二十个亲戚朋友,手里拿着一些裹着红绸的小松树。他们看到我出来了,就马上喧闹起来,开始敲锣打鼓,吹起喇叭,我跟着这一行人浩浩荡荡一路西行,穿过大街来到最西头的娘娘庙小广场上。

八旬老翁:回忆七十多年前的故乡(连载之一)

娘娘庙

这时广场对面迎上来一帮人,他们冲到我们队伍中,抢夺那些裹着红绸的小松树,很顺利地就得了手,抢到的人手舞足蹈,过了好一阵子才安静下来。

我母亲这时走到队伍前面说了几句感谢菩萨的话,然后我们的队伍就原路返回。从始至终,我都懵懵懂懂,不知道大早上的出来这一趟是干啥?

回到家里,我母亲才给我讲起始末缘由。

裹着红绸的小松树就是“旗杆”,长约两米,小碗口粗细。江苏民间认为,无子的人家,如果能抢到旗杆,就能得到送子娘娘的保佑,生下儿子传宗接代。十年前,我父母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却没有儿子。一天,来了几个人,送来了一根抢来的“旗杆”,他们知道我们家求子心切,特意送来讨赏。时间不长,我就出生了。

按照惯例,如果生下了儿子,十岁后,要去还愿,还十根旗杆。

刚刚我们就是去还愿和还旗杆,谢菩萨。

八旬老翁:回忆七十多年前的故乡(连载之一)

送子娘娘

长大后,我出外上学了,放假回家后,看到新盖的房子正梁下面还悬挂着一根红旗杆,一直挂了很多年!

备注:这是我父亲写作,我润色修改的。以后会不定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