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制度和影响
如今的大学是世界范围内高质量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聚集的场所,而现代大学制度可以追溯到欧洲的中世纪。
只不过中世纪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程度有限,且受到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约束,导致体系不完备,不过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意义重大,与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等事件发挥的历史作用可相提并论。
01 产生背景
欧洲大学最早出现在11世纪至12世纪,是古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多方面长期积累发展的结果。
尤其是当时城市经济、手工业和商业的进一步扩大,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人士聚集在城市中组成行会。
在没有公民权的情况下维护自身权益,性质逐渐演变为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团体,以增进知识和文化为主要宗旨。
不过大学的产生也是经过了欧洲社会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并不是短时间内凭空出现。
在十一世纪之前,欧洲和亚洲已经出现各种形式的学校,比如古希腊专门教授和培养哲学和修辞能力的“雅典大学”、古代中国的庠序和稷下学宫、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大学、阿拉伯人建立的科尔多瓦大学等。
这些并不是体系完备的专业学校,而是一群人为探讨学术问题而随意聚会的场所。
而大学真正的源头是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和宫廷学校,这些是欧洲大学的最初模型,也是欧洲封建国家宗教和王权的两套培养班底。
教会学校主要教授宗教相关的知识和思想,直接对教会中的教皇负责;而宫廷学校则是专门为封建国家中的皇室贵族成员服务,带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封闭性。
随着人们知识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神学教育和对上帝的信仰已经不能再满足大部分人的求知欲望,再加上医学、法律、生物学等学科知识都进入萌芽阶段。
知识膨胀的速度加快,教会学校和宫廷学校教授的知识供不应求,这种局面催生出了中世纪的欧洲大学。
02 制度内容
1、费用制度
中世纪大学的费用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两种情况。
关于中世纪欧洲大学对教学收费的观念和规定根源于古希腊学校,当时的教师专业辩士都认为知识就是金钱,付出教育上的劳动就可以获得利益和报酬。
但是这种观念随即就被之后的苏格拉底和基督教会所否定,尤其是基督教会长时间把持学校教师的选拔和任用,极力否认知识的经济性。
中世纪社会大学的教师是一个真正以教学为职业的精英群体,他们不用向教会领取俸禄,而是专门收取学生的学费,这样就造成了和教会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教会在教师强烈争辩的情况下被迫妥协让步,但是却把教师合格的学费收入看作可耻的利润。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来自于对学生收取的相关费用、从同乡会中收取的费用以及各种恩惠,这些都是大学为了维持自己的开销和运作而开设的。
我们上学平常说的交学费只是字面意思,通常指的就是学生向学校提交的合法学习费用。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不仅包括法定义务范围内的学习费用,还包括一些如参加学位考试、上课听讲、参与各种宗教仪式、获取荣誉证书、录入个人档案、租借公用教室和图书以及支付给学校管理者的费用等等。
01.入学注册费
中世纪大学学生需要交的注册费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向所在的学院和同乡会缴纳注册费。
再加上入学之前需要办理的入学注册费,还包括不少大学恶意敲诈的收费,这样加起来林林总总。
但是总体的费用并不高,而且灵活处理关于收取费用的相关规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体现人性化的一面,比如分期付款和根据财富收入等级的高低缴纳不同的费用等。
02.学位考试费
其次占比较高的就是学位费,其中包括获取学位的考试费和获得学位之后参与庆典的费用。
根据目前所存在的有限资料,欧洲大学的学生如果想要获取学士学位,需要花费一年的生活费用,高额的消费像一座大山压的大多数学生喘不过气,没有完成结业课程获得学位的人不计其数。
03.教师讲课费
第三就是讲课费,也就是教师获得的教学收入,关于这项收入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大学都有各自的规定,据史料显示,意大利大学的老师的授课费用相对较高。
而且对于极其贫困的大学生往往免取讲课费,这种人性化关怀的精神和后来的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人文主义是传承关系。
04.书本纸笔费
第四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书本和纸笔费用。
由于当时仍然处于中世纪时期,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并没有在西方普遍流行,印刷书籍的材料稀少、技术欠缺且价格不菲。
类似于中国洛阳纸贵的现象,所以当时大多数学生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学生,只能向其他的同学租借书本和纸张以供学习,同时为了保障学习进程的正常运转,大学内部会合理调控印刷书籍的价格。
05.衣食住行费
第五就是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包括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的消费,在其中各项学生生活费用支出,饮食的费用所占份额最大。
据牛津大学保存的史料来看,当时的学生平均每天才消费一便士,一周七便士就足以满足日常的生活。同时住房的租费也不高,每位学生平均每年住宿需要八先令。
2、教师资格制度
现代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证考取制度同样也来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欧洲大学出现之前,学校受教会的约束和管理。
只要获得教会的许可,就可以在学校中担任教师,当时并没有出现教师资格的相关概念。但如果隐瞒教会私自教学,就会受到教会的严厉惩罚。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行业的成熟和教师行会的出现,教学管理制度更加严格,教会的管理范围扩大到了私人办学活动,规定只有获得执教权的人才可以担任学校的老师或是私人办学。
不过在这种教师资格制度诞生的初期,教会的主教长时间把持教师资格审核的权力,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致使学生和老师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
经过主教和教师行会长时间争斗和博弈,教师的执教权需要通过教师行会的资格考试才能获取,到13世纪初期教师审核管理机制已经演变为教会和教师行会共同管理。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审核和选拔标准更加严格,第一步先是要获得教会赋予的执教权,并收到教会颁布的证书。
但是只有教会的允许不能在学校执教,在此基础上还要由教师行会批准进入,正式开始教学之前要进行就职仪式,这两样都必不可少。
03 历史意义
大学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西方文明快速发展的成果,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看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大学本身就是人才和社会精英聚集的地方,也是诞生优秀社会人士的摇篮。自从12世纪开始,中世纪欧洲大学为世界文明造就和培养了无数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这也是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贡献之一。
包括后来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从事实验科学工作的培根、在巴黎大学钻研神学和哲学的托马斯阿奎那,以及后来文艺复兴的先驱薄伽丘都曾经在中世纪的大学学习深造过,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等都受过欧洲大学的栽培和熏陶。
从哲学方面的意义讲,中世纪欧洲大学见证了哲学史上理论家一次又一次的交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唯名论和唯实论的论战,从12世纪初开始到15世纪一直处于争论的状态。
唯名论的阿伯拉尔、西格尔和司各特和唯实论的托马斯在论战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为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近代哲学史的发展。
从物理方面的贡献上讲,中世纪欧洲大学催生出了近代物理学当中的冲力学派。
该学派不仅提出了系统的冲力理论,还创造性地将几何数学内容加入到物理概念当中,为后来的伽利略力学定律和笛卡尔解析几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权威,勇于革新科学理论的精神难能可贵。
虽然中世纪欧洲大学是西方文明历史乃至世界社会发展史当中的不可或缺的明星,学科的种类和重视理性的精神有所发展。
但受当时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内容和体制都没有超出宗教神学的范围,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晓丹.试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J].学习与探索,1993.
[2]黄旭华,盛世明,孙元.中世纪欧洲大学学费政策[J].高教探索,2014.
[3]徐善伟.中世纪欧洲大学生学习及生活费用的考察[J].世界历史,2012.
[4]黄旭华,盛世明.中世纪欧洲大学教师资格制度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5]姜守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J].历史教学,2022.
[6]郭敏.中世纪欧洲大学研究[J].安徽文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