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被敌军追捕,危急关头在路边写了几个字,敌人看后找不到
国人都知道,战争年代的毛主席智计百出,庙算精准,其高瞻远瞩的目光和运筹帷幄的智谋,不仅赢得了全军的尊敬,而且不知迷倒了多少后世拥趸,这其中毛主席对心理战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
众所周知,毛主席非常擅长游击战,革命年代,毛主席带领我军使用游击战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在运动中,我军创下了无数骄人的辉煌,但除了游击战以外,毛主席对心理战的研究也同样深入。
论打心理战,毛主席很有发言权,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率25万大军兵犯延安,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毛主席在危急关头只是写了几个字,敌人就乱了阵脚,以致于最后敌人连毛主席在哪都分不清了。
那么,毛主席究竟写了哪几个字?为什么会有如此效果?面对胡宗南的大军来犯,毛主席又是如何冷静应对的呢?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不顾我党与国民党刚刚签订的停战协定,悍然动用了430万大军从各个地区对我军发起进攻,战争开始后,作为“急先锋”的胡宗南,更是第一时间制定了“闪击延安”的作战计划。
1947年3月,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胡宗南集结了34个旅共计25万余人向陕甘宁地区进军,当时胡宗南计划兵分三路,一路由胡宗南亲自率领,约15个旅14万人主攻延安,一路由马步芳、马鸿逵率领,自甘肃、宁夏向东南包围,剩下一路由邓宝珊率两个师从榆林包抄,辅助主力部队突击。
胡宗南
胡宗南的大军来袭对我党来说是一次巨大危机,当时西北野战军只有6个旅2万余人,在人数上就已经处于劣势,此外,我军的装备也与国民党军有着巨大的落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决定全军撤出延安,不与胡宗南正面对抗。
放弃延安,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因为延安既是我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战胜利的出发点,这里是我党的骨干集中地,放弃延安,等同于放弃我党的“大本营”,因此,当时很多人都劝毛主席三思。
但是,毛主席已有了决断,撤离延安势在必行,为了安抚众人的情绪,毛主席当时还在延安进行了一场演讲,演讲中毛主席说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意思就是放弃延安不等于放弃革命的果实,而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
1947年3月11日,胡宗南的先头部队率先出动,对延安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轰炸,由于B-25轰炸机在延安上空投弹后未受到强烈反击,胡宗南信心倍增,此后更多的轰炸机从西安、郑州、太原陆续赶来。
当时胡宗南在延安可谓是一时风光无两,为了彰显此战的游刃有余,胡宗南甚至在开战前特意嘱咐随军秘书,在自己乘坐的吉普车放上《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小说,按照胡宗南自己所说,仗打起来就是军长师长们的事情了,自己只需看看书听听报就行,战火中读书才更显大将风度。
胡宗南给官兵训话
3月19日,胡宗南的部队在轰炸数天之后开始进驻延安,胡宗南不知道的是,我军其实早已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带领下转移到了延川县刘家渠,胡宗南的部队进驻延安后,看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饶是如此,胡宗南依旧在发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将此战称之为“陕北大捷”,蒋介石无比欢欣,当即晋升胡宗南为上将,并要求胡宗南继续追击已经转移的毛主席等人。
1947年6月,胡宗南在王家湾一带发现毛主席的踪迹后,随即命令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率四个半旅共计五万余人,兵分两路向王家湾进军。
对于刘戡的突然来袭,我军情报人员及时的发现并向毛主席报告了情况,得知敌人的动向后,毛主席立即让随军干部组织兵力,带领当地百姓进行转移,随后又带部队紧急往三十里外的小河村转移。
刘戡
毛主席的打算是,依靠黄河这道天堑与刘戡的部队迂回作战,敌人从东边来,我军就往西走,敌人从南边来,我军就往北走,就这样与敌人周旋,一边走一边打,直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此期间,刘戡的部队也曾接近我军部队,为了将敌军引开,当时毛主席安排了一个排向反方向活动,刘戡的人果然上当,一路追了过去,结果越追越远,等第二天诱敌的一个排赶回来时,还俘虏了八个俘虏,毛主席高兴地连连点头。
首战失利后,胡宗南并没有放弃,此后得知我军已抵达小河村,胡宗南再次集结兵力向我军发起进攻,有了上一次失败的经历,这一次胡宗南将几十万大军分兵两路,两路军队从两个方向朝小河村聚拢,力图将毛主席及我党围困在无定河以西。
对于国民党军而言,这一战至关重要,因此,在开战前,蒋介石甚至亲自赶到了延安督战,面对如此形势,毛主席立即召开会议商讨我军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会上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行动,那就是:“按照原计划,顺着大理河而下,向东的榆林方向走,迎着敌人西进的快速部队方向行进。”
蒋介石亲赴延安督战
虽然整个行军过程十分艰辛,期间胡宗南派出的飞机不停轰炸,但我军还是在日夜急行军十多天以后,率先抵达了黄河岸边,不过此时黄河因为数日暴雨,河水上涨,水流湍急,没有办法安全渡河,毛主席只能另想其他出路。
望着眼前汹涌的黄河水,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思考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突然毛主席眉头舒展,随后转身说道:“不过黄河了,跟我走!”
一行人就这样跟着毛主席来到了一座大山脚下,毛主席命部队全部上山躲避,当时随军的参谋们纷纷表示要在队伍上山后,抹掉行军痕迹,防止敌人按照我军的脚步上山,但毛主席不仅制止了这种行为,反而还让人在上山的路边立了一块木牌,上写:“毛由此向西北山上转移”。
毛主席此举让随军人员都觉得有些冒险了,如果敌人真的跟上山,我军将会遭受巨大的打击,不过毛主席却胸有成竹的表示,敌人不会追来的,放心大胆的竖牌子即可,谁也没想到,正是因为毛主席的这种过人的胆识,使我军免于一场危难。
毛主席带领队伍上山后,刘戡的部队随即追了过来,看到山脚下立着的木牌后,刘戡顿时陷入了沉思,在刘戡看来,正常情况下,毛主席上山不应该会立个牌子告诉他,但毛主席这么做了,想必是山上早已做好了埋伏,贸然上山怕有性命之忧。
于是刘戡便命令部队停止追击,恰好当时上山的路口距离佳县很近,刘戡误以为毛主席带兵进了佳县,山上只是一个诱饵,为了找到毛主席的踪迹,慌不择路的刘戡命令部队向佳县进军,不过却遭到了佳县守备军的炮火反击,双方激战许久,殊不知当时毛主席就在山上看着这一出好戏。
在战争年代,毛主席不止一次的使用这样的计谋,每一次都让敌人晕头转向,毛主席一生虽未开过一枪,但却用智慧为后代打下了江山,这样的胆识与头脑堪称古今第一人,也正是因为有毛主席的存在,才有今日辉煌的中华盛世。